創業版股票價格

  既然創業板是公認的風險高,企業總體質量不如A股,但高達五六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還是讓人不知所以。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創業板的股票價格為什麼如此之高

  此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衷心希望九百萬創業板投資者保持警醒,不要輕易“抄底兒”。與大多數人預想的一樣,28只創業板股票上市首日就爆漲,股價基本都翻了番,但換手頻繁,接近九成換手率。接下來就是大面積跌停,當日跟風的“勇士”被套住了20多萬。接下來基本的就是一路走低,就這樣,創業板的市盈率仍然讓人有點不放心。 既然創業板是公認的風險高,企業總體質量不如A股,但高達五六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與A股相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的待遇,卻讓各方人士都大呼看不懂。那麼,創業板股價為什麼會這麼高?

  更殘酷的現實是,與當年8家中小板股票相比,現在28家創業板新貴總體來看更是質次價高。我們甚至可以預言,等到3個月後網下申購解禁,、12個月後近半數原始股解禁、36個月後原始股悉數“出籠”時,也許已經有企業面臨直接退市了!這種說法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

  首先,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新股發行體系使然。

  不可否認,此次證監會對創業板的新股發行,很做了一番工作,因為中國股市一直有打新炒新的習慣,“新股不敗”的記錄從未被打破過。儘管政府、機構和上市公司都願意看到新股發行的火爆場面,但其實,對證監部門來說,有更深的理由,寧可使新股定價更高。

  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市公司只拿到股價中的一部分,卻要以業績撐起全部的股價。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價為20元,在二級市場被炒到80元。而上市公司卻只拿到20元去發展業務,怎麼能創造出支撐80元股價的業績呢?

  從根源上說,早期中國股市的基本功能是為國企融資,而推出創業板,更是證監會的一大政績,如何完成企業的融資功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保證創業板的“長治久安”,是證監會必須考慮的問題。高價發行可以讓“御筆欽點”的企業多融些資,就算不能“催生”中國的微軟、GOOGLE,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創業板新貴的“禦寒能力”、遠離退市尷尬。同時,發行價定得高,打新、炒新的獲利空間被大幅壓縮,可以避免從風雨漂搖的主機板過多分流資金。

  從現在的形勢看,證監會的戰略佈置已獲成功:28家企業成功上市、募集金額超過原計劃一倍以上;主機板市場也已趨穩回升。大約960萬的投資者在創業板開戶,參與交易的只有92萬戶。九成以上的投資者在觀望。有識之士的一再警告和畸高的發行價讓絕大多數投資者倖免於套,值得欣慰。

  創業板股價這麼高,還與機構投資者有相當的關係。

  新股發行定價本已畸高了,但上市首日的爆漲,卻是機構投資者在其中推波助瀾使然。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中國人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是值得利用的,A股儘管有龐大的套牢一族,但創業板企業因為剛剛推出,關注度高,而且總盤子小,一個機構投資者的實力,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操縱一個公司的股價。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拉高股價,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因為總會有賭性十足的“勇士”甘願接盤,成為機構投資者上位的墊腳石的。

  資訊不對稱和中國人的賭性,是創業板高股價的第三方力量。

  寧可不吃肉,要喝頭啖湯。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讓中國人漸漸意識到,喝頭啖湯往往會帶來創新冒險的巨大收益。而創業板十年懷胎,早被眾人視為不可多得的頭啖湯。在這種思維的刺激下,加上資訊不對稱,太多散戶對創業板新貴們的具體情況完全不瞭解,20多萬勇士無所顧忌地殺入根基不穩卻早已壘得高高的角鬥場。

  而更可嘆的是,創業板面臨如此險境,證監會卻表態說“市場的歸市場,不再搞行政干預”。而事實上,從審批到發行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對新股發行價的定價,都是相關部門在孜孜不倦地“指導”,現在說這話,似乎於情於理說不過去。

  市場失靈處就是行政的介入點。早已價格虛高的創業板股票,下一步走勢必然會迅速分化,華誼、樂普、愛爾、南風、泰嶽們越是回落投資價值越高。大部分其他股票恐怕成為忽上忽下的妖股,因為它們的流通盤既小,又都不乏概念。作為行政主管領導的證監會,這個時候也許應該思考,如何切實解決股價虛高的問題,真正保證創業板的長治久安。

  :為什麼創業板中小板股票發行價格高於主機板

  1,一般來說創業板都是屬於中小公司,所以如果公司想盡快融資的話,只有提高發行價,而且風險遠遠高於主機板市場,同樣受益可能也比較可觀。

  2,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機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機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創業板於2009年10月23日正式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