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量怎麼看是賣還是買

  成交量對我們分析大盤與個股非常有參考意義,股市有句名言:“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股票成交量看是賣還是買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票成交量看是賣還是買的辦法

  成交量對我們分析大盤與個股非常有參考意義,股市有句名言:“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勢”。新股民一天到晚只是盯著自己股票的價格,沒有看成交量的習慣,也不知怎麼看成交量。而高手看成交量已是一種習慣了,從成交量可能看出主力的意圖,可以判斷股票執行的方向,看不到成交量就找不到盤面的感覺了。

  成交量有兩種統計方法,一種是看成交手數,一種是看成交金額。我們一般觀察成交量是K線圖下方的指標,成交量指標圖的左上角表示VOL是成交手數,單位是億手,這是一般軟體的預設設定,如果想看成交金額,可以將游標放在指標圖上,點右鍵,點“選擇指標”,在“技術指標”中選“8.成交量指標”,點“AMOUNT成交額”,成交量指標圖就變成了成交金額了,單位是億元。

  看成交手數好呢?還是成交金額好呢?我經過一段時間的看盤比較,體會是:兩者在一般情況下實際上差別並不大,成交手數與成交金額是正比關係,都能反應一種能量與趨勢,關鍵是自己習慣了就是最好的。我認識的有一些高手,習慣於看成交金額,說成交金額比成交手數更準確一些,我也贊成他們的觀點,我過去愛看成交手數,現在逐漸習慣於看成交金額了。

  我們在每天看盤時一定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從滬市成交金額來說,每天至少要有1200億元以上的成交金額,大盤才有上升的動力,否則一般情況下,很難有象樣的行情出現。每天的行情趨勢,從開盤後30分鐘和60分鐘的成交金額,就可能大概能判斷出當天的走勢。

  如果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150億元以上,開盤後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00億元以上,可以判斷當天的盤面交投活躍,預示著可能有行情,否則當天不但不會有行情,還有可能進行調整。

  在個股方面,底部放量是好事,預示股票要上漲,高位放量要小心,可能主力在出貨。股票回撥縮量,一般是主力洗盤,回撥放量主力出貨的可能性大。縮量漲停是最好的現象,說明持有股票的人大都不想在這個位置賣出,股票鎖倉比較好,股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大。而如果放量漲停,在底部是好現象,說明主力資金雄厚,做多意願強烈。如要是在高位放量漲停,說明上方拋壓過重,獲利盤出貨積極,籌碼鎖定不好,股價隨時有回撥的危險。

  在成交量指標圖上,預設的均量線是5、10、20。我一般愛看5日和50日均量線,5日均量線上穿50日均量線,一般後面會有行情。均量線自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看盤習慣隨便設定的。

  今天大盤的成交量在開盤時還可以,開盤後3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201多億元,60分鐘成交金額達到358億元,但隨後成交量迅速萎縮,30分鐘的成交金額只有100億,有時還不到100億元,這樣的成交金額很難有大行情出現。

  今天尾市大盤突然放量下跌,並伴隨有主力資金的加速流出,雖然最後10多分鐘資金有進場的跡象,並伴隨有放量小幅反彈,但是時間非常短暫,說明大盤弱勢不改。

  本週大盤從週三開始衝高回落,步入調整,至今天雖然年線與上升趨勢線下軌並沒有擊穿,但是大盤日線出了S點,因為周線和月線仍保持紅色持股狀態,說明當前行情,中長線屬於強勢,短期走弱,有回撥的必要。

  操作策略仍是多看少動或多看不動,手裡的股票如果所處板塊仍為紅色股票狀態,個股日線和60分鐘線仍為紅色持股狀態,可以輕倉持股,否則清倉觀望,耐心等待新一波行情的出現。

  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

  1. 確認當前價格執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 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 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執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執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後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後,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並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於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後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裡產生停頓或反轉。

  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是向上走,那價格傾向於上升;若向下走,則價格傾向於下跌。

  可以觀察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大小,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性或持續性。隨著某股票價格的上升,成交量應呈現階梯性減弱,一般來說,股票相應的價格越高,感興趣或敢於參與的人就相應越少。不過這一點,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會更加簡單扼要。

  僅僅根據成交量,並不能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還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可能引起本質變動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個股或股指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價升量增,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個股或股指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個股或股指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

  個股或大盤在大幅放量之後縮量陰跌,顯然是壞事,顯然預示著一輪跌勢的展開。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00億和217億,之後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開始橫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盤見頂後,大盤明顯縮量,6月27日開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 1514點,始於6月27日的此輪跌勢共跌去700餘點,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千萬不能忘記,下跌初始階段的股指是處於長期牛市之後的高位2200點之上!

  與此完全相反的例項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38億和213億,經縮量回落整理後,終於爆發了6?24行情。不可否認,6?24行情的爆發,訊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滬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預示著新一輪漲升即將開始,只不過停止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強了漲升的爆發力,但也大大縮短了行情的持續時間,急劇放大的成交量和場外資金的蜂擁而入使得資金面難以為繼,結果導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個交易日,滬市成交1650多億,然後大盤縮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創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1311點,此輪跌勢共跌去400餘點,持續時間超過半年。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下跌初始階段股指是在創出2002年年內新高1748點之後,當時股指處於階段性的高點,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