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閱讀方法

  從小學剛上到初中該如何轉變閱讀方法呢?如果你還在困惑中的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一、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初中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課外閱讀在七年級應該從廣度上入手,在八年級從深度上強化,在九年級從精度上。如今是資訊高度發達的社會,課外讀物很多,學生獲取課外讀物的途徑也很多,例如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課外閱讀的平臺。然而,裡面的東西良莠不齊,因此,如何指導七年級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尤為重要。我認為課外讀物的選擇首先要思想健康、可讀性強,能反映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要求,符合學生的閱讀口味;其次,閱讀的範圍要廣,體裁、風格要多樣。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向學生推薦一些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世界名著,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讀物和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方面的書籍。這樣,學生的閱讀內容豐富多彩:文學作品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科學知識豐富了學生的頭腦,這些都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而言,向七年級的學生可推薦以童話、寓言、神話、故事為主的讀物:如本學年,我向七年級的學生推薦了以下書目:《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記》、《安徒生童話選》、《西遊記》、《福爾摩斯探案集》、《童年》、《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老人與海》、《愛的教育》、《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讀者文摘》、《故事大王》、《男生賈裡》、《女生賈梅》、《花季·雨季》、《唐詩三百首》。

  二、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興趣,一旦有了興趣,課外閱讀就不再是難事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應立足課內,從而帶動課外。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為了激發七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從開學初就制訂了計劃:

  1、圖書分享。在開學第一課上,我就規定每位學生推薦兩本好書捐獻給圖書角圖書角可以設在教室後的一角,讓學生們共賞、交流。這樣,既可以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也增進了同學們的感情。而且同學們課餘時間還能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2、閱讀彙報。每次語文課前拿出一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評價書中人物,還可以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認識等等。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也讓他們增強了自信,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我們可以利用課內閱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教《荷葉·母親》,可以先讓學生看《繁星·春水》;教《綠色蟈蟈》,可以推薦《昆蟲記》。這樣既擴大了學生課外的知識面,反過來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

  4、開座談會。向學生推薦一些文學作品:故事性強的作品,講述一個有趣的情節;語言優美的作品,朗讀一段;知識豐富的作品,講一些前所未聞的知識。

  5、影視閱讀。有的名著已拍成影視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裝置,播放精彩片段,並引導學生將之與原著相對照,比較異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評價鑑賞能力。

  三、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七年級學生,從小學時就已經接觸課外閱讀,對此並不陌生,但是閱讀方法卻比較欠缺。因此,在七年級初始,講課過程中,我就著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七年級課本每一單元提示裡都有對閱讀的要求,從朗讀到默讀再到品讀,以及邊默讀邊摘錄,最後到速讀,這都是很好的閱讀方法,不僅對課內文章的閱讀有幫助,對課外閱讀亦是如此。當然,有的同學讀書是囫圇吞棗式的,讀完後也不知其味,這就是沒有掌握閱讀方法,所以,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很關鍵。對於課外文章,像《唐詩三百首》,我們可以採用朗讀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於經典名著,我們可以採用默讀加速讀的方法,七年級主要是擴大知識面;對於美文優篇,我們可以採用品讀的方法,細細地品味語詞、情感……總之,閱讀方法多種多樣,不求一致,只要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閱讀方法,閱讀也就水到渠成,益處多多。

  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課外閱讀不能只是空談,因此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加以促進,讓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1、作讀書筆記。古人云“讀書得間”,讀書要有自己的心得見地,並且運用於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我從開學初就向學生提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要求,隨讀隨記。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課外閱讀筆記本,每天將閱讀過程中精彩的詞句、優美的景物描寫、精彩的片斷、名言佳句以及對自己日後的學習有借鑑作用的內容記錄在本子上。並且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最佳讀書筆記3—5篇,讓獲得榮譽者介紹經驗,與差生結對,共同提高。

  2、舉行讀書報告會。學生閱讀後,會有一種要發表意見、相互交流的慾望,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一定的時間舉行讀書報告會,讓學生交流各自讀書的體會。這樣既消化了內容,又促進了思維,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交流獲得別人的體會,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3、寫讀後感。讀完一本書,總有自己的想法,我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及時地有意識地記下來,這就是讀後感。這是批註摘抄的深入和細化,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所想所悟,既檢查了學生的讀書情況,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七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初中課外閱讀的起點,是初中課外閱讀的基礎, 一定要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才能為以後更深、更精的課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閱讀才能持之以恆、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