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事項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了創業大潮中的一股中堅力量,這股力量中有很多人創業成功,但更多的人還是嚐到了失敗的滋味。那麼,在大學生這股年輕的創業軍中,應該注意哪些法律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創業應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畢業季的到來,廣大莘莘學子走出校園踏上社會,面對日益激烈的求職競爭壓力,為開啟經濟增長新引擎,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著新《公司法》的頒佈,不少學子也開始籌劃起自己的創業之路。
創業政策還是資金方面,這都說明我們當代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創業意願和創業行動。但不可否認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困難和麻煩。而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及法律風險問題。註冊公司新《公司法》的正式實施,對於房兆玲這樣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間點,因為新《公司法》最重要的改變之處在於:
1、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了註冊資本登記條件;
2、簡化了登記事項和登記手續。具體來說修改的意義,在於降低投資興業的門檻,減輕了投資者負擔,便利了公司准入,對於激勵社會投資熱情,鼓勵創新創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同時,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股東的貨幣出資比例,且無需提供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的首次出資比例,說白了就是“零首付”,也被稱為“先上車,後買票”。而之前在各大論壇上網友戲說的“1元註冊公司”,現在也可變成現實。國學生不僅承擔風險的經濟能力很脆弱,而且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也較差,這使得自主創業這條需要冒險的就業之路,少有人問津。
所以現在政府應該怎樣才能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自己又應該怎樣去發現機會點?創業專案中大多數創業者會選擇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其次是餐飲、書報等生活類行業,而軟體、網路等高科技行業選擇率是最低的。在創業的形式的選擇中絕大多數是選擇合夥創業,其次是自主創業,只有少數學生會選擇家庭創業形式。
因為大學生的資金有限、都是從家裡獲得父母的支援去創業的比較多。社會實踐經驗,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還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的肯定,更是解決就業困難的一個途徑。但也有大學生認為學校不應該鼓勵自主創業,他們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能很好的解決創業和學業的衝突,在校生進行創業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作為學生學業還是最重要的,應該在學校的時候提升自己,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的。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被認定為青年就業見習基地的,就可享受市有關補貼等。教育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申請貸款程式,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基本的金融知識等。
通過系列培訓,使創業大學生能堅持理想,貫徹計劃,取得最終的成功。學校環境方面,如,學校政策鼓勵支援,形成創業的文化;在學校建立配套科技園,加強創業教育,通過創業實踐或比賽等多種形式,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同時向大學生適度開放校內市場,以利於大學生創業實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我們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訓基地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創業的平臺,給學生一個門面,讓學生自己去經營去管理。健康成長的搖籃。每個創業者的家庭條件都因人而異,無論家庭條件好還是家庭條件差一些,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
有的家庭條件相對好一些,如家庭主要成員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響,使創業者早期便能結識一些有利於創業者將來從事創業活動的關鍵人物。也有的家庭是繼承並在不斷從事或擴大家庭傳統的創業專案,多年的經營,為創業者提供了大量的經營專案和經營經驗,加之生產或經營技術的傳統壟斷性,使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往往容易成功。也有一些創業者家庭條件很一般,有的甚至較差,但這並沒有影響創業者的自信心和其創業活動。自古至今仍有許多創業者,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通過自身的艱苦努力而逐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創業點子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3、缺乏商業信用,在校大學生信用檔案與社會沒有接軌,導致融資借貸困難重重。
4、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輕易放棄,有的學生在前期聽到創業艱難,沒有嘗試就輕易放棄了。
5、整個社會文化和商業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語說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很不利於年輕人的創業。
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程式碼證,並要求提供一個對公賬號,以便支付費用。這些要求,任哲一個都滿足不了。對方迫於嚴格的財務審批制度,只能放棄了與“拾光南開”的合作。智慧財產權保護都成了問題。一些文化創意類團隊對於自己設計的產品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不強,設計圖“很大方”地允許別人使用,有時甚至礙於面子也不做版權宣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我們也在思考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增加法治觀念,進一步推進大學生依法創業。”南開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指導教師王修彥說。
2012年5月,南開大學團委設立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邀請了該校學生法律援助中心入駐,讓中心一些具有律師資格證的學生義務為基地內其他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此外,南開大學學生科技協會通過多種形式針對學生創業團隊開展了普法宣傳。該組織舉辦了大學生創業常見法律知識案例展,通過多種渠道定期推送創業普法知識,邀請職業律師到校進行專題講座,組織創業團隊到知名公司法務部門參觀交流。
針對法律服務價格高昂的問題,南開大學聯合該校學生髮起的空中孵化器“闖先生”,推出針對學生創業團隊的“團購”法律服務專案,價格僅為市場價的2到3折。同時,該校團委還聯絡了一家校友開辦的律師事務所,為不同的學生創業團隊提供有針對性的免費法律服務。
“我們看到了學生創業團隊對法律服務的迫切需求。但學校的力量畢竟有限,也希望得到更多來自政府、社會方面的支援。”王修彥說。
劉巍對記者說,一項統計顯示,“985”、“211”高校學生畢業後直接創業的人數並不多。但畢業5到10年後這些學生創業的數量猛增。“我們的創業教育是想為學生種下一粒種子。讓他們在學生階段的創業實踐中就能獲得包括法律意識在內的,完整的觀念、能力、素質的培養。”
在創業基地的幫助下,任哲認真諮詢了相關流程、手續和法律法規,決定到南開區工商部門正式辦理公司註冊手續。由於名字中的“南開”屬於地名,按照相關法規不能註冊。最終,任哲選擇了“拾光藝匯”作為新公司的名字。
“雖然麻煩一點,但是正規了!”任哲說。“現在想想,以前給人做設計,真是一點保障都沒有。人家拖著不結尾款,有時候就是白做了。你能怎麼辦?只能吃啞巴虧。現在不一樣了,是有法律保障的。同時,公司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這位年輕的總經理,正在認真思考公司的藍圖。與以往不同,這次的規劃,他把聘請法律顧問作為一件重要事項納入其中。
>>>下一頁是大學生創業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