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
是指通過財政活動對生產、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發生影響,達到穩定和發展經濟的目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是指通過財政活動對生產、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發生影響,達到穩定和發展經濟的目的。財政經濟穩定職能主要包括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和國際收支平衡。財政經濟穩定職能的行使,其重點不是對社會資源在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而是維持社會資源在高水平利用狀況下的穩定。財政經濟發展職能的意義,不僅僅是要促進經濟增長,而是要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經濟結構的改善、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和社會事業的進步。經濟穩定和發展是相互統一的,經濟發展要建立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上,經濟穩定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
財政實現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的機制和手段
主要有:
***1***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推動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保證物價和經濟增長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2***通過稅收、財政補貼、財政貼息、公債等,調節社會投資需求水平,影響就業水平,使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通過財政直接投資,調節社會經濟結構,調節社會有效供給能力。如,財政對市場不願進入的領域進行投入,消除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3***通過稅收等調節個人消費水平和結構。
***4***財政加大對節約資源、能源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大對科技、文化、衛生、教育事業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等,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健康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使,並不等於財政直接操縱經濟執行,而是通過改變財政支出和稅收、政府債務收入的規模與結構,通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為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條件。
的實現方式
***一***利用財政的自動穩定功能
完善稅收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發揮財政制度對巨集觀經濟執行的“自動穩定器”作用。“自動穩定器”是指那些能隨經濟形勢的變化自動發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動採取行動***,而縮小社會總供需差距,緩解經濟波動的財政制度的總稱。如累進的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制度和救濟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都具有自動穩定的顯著功能。通過這些內在穩定器,不必經常改變政府的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自動調節社會供求,穩定經濟。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對制度設計和實施效果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稅收和轉移支出對需求的影響是間接的,乘數效應較小。因此,自動穩定器熨平經濟波動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熨平和消除經濟的波動。
***二***採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根據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情況,採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促進社會總供需的平衡。當社會總供需出現嚴重失衡和經濟呈現劇烈波動時,單靠制度的自動作用是難以扭轉局面的。因此,要確保經濟穩定,政府還要審時度勢,採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即針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而靈活地變動支出和稅收政策。在運用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時,財政收支發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許的。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可以根據總供需失衡的實際狀況,確定政策的調控的力度,除具有針對性比較強的優點以外,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在調節上的“時滯”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注意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配合
政府在對國民經濟實行巨集觀調控中,應運用不同的政策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種政策配合得好,則有利於經濟的穩定;如果互相矛盾,互不配合,則會加劇經濟的波動。在穩定經濟中,貨幣政策對投資的影響較大,而財政政策對消費的影響更大,因此需要對運用二者所產生的經濟不穩定的因素進行分析,以便選擇更有利的政策搭配來穩定與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