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暗沉發黃吃什麼調理

  80%面板問題都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改善一下飲食習慣就能調理膚色了,吃對食物才是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調理面板暗沉發黃的食物,歡迎大家閱讀。

  調理面板暗沉發黃的食物一、肉蛋類食補法:

  1、狗肉:味鹹,性溫。有補中益氣,補腎助陽之功。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脹滿,飲食減少之症。但一般不宜於春、夏服用。

  2、牛肉:味甘,性平。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效。用於虛損消瘦,食少納呆,脾虛水腫等。

  3、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4、雞肉:味甘,性溫。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洩瀉等病。

  5、鴨肉:味甘鹹,性平微寒。有滋陰養胃,補血之功。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厭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瀉者不宜。

  6、鵝蛋:味甘,性溫。有補氣血和胃的作用。用於病癒後體質虛弱,食慾不振,消瘦乏力者。

  7、鵝肉:味甘,性平。有益氣補虛,和胃之功。用於消瘦乏力,呃逆等症。

  8、鵪鶉:味甘,性平。有補五臟,益中氣,清利溼熱之功。用於營養不良,虛勞瘦弱,久瀉久痢,食慾不振等病。

  9、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乾。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10、鵪鶉蛋: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之功。用於小兒營養不良,食少,倦怠,腹瀉,幼兒發育不良等症。

  調理面板暗沉發黃的食物二、蔬菜類食補法:

  1. 大蒜:味辛,性溫。有醒脾、健胃、消積、殺蟲之功。用於洩瀉,痢疾,食積,蟲積等病。

  2. 韭菜:味辛,性溫。有溫中行氣之功。用於反胃嘔吐,誤食鐵釘、鐵針等。胃火口臭者忌食!

  3. 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

  4. 番茄: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食慾不振,熱病,口渴等。

  5. 紅蘿蔔:味甘,性平微涼。有健脾化溼,潤腸通便之效。用於便祕,久痢,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病。

  6. 白蘿蔔:又名萊菔。味辛甘,性涼。有寬中下氣,消食化痰之功。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

  7. 生薑:味辛,性溫。有溫中止嘔之功。用於胃疼腹痛、嘔吐等。

  8. 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和中益氣,消暑化溼之功效。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便溏,洩瀉水腫等病。

  9. 蘑菇:味甘,性微寒平。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適用於體質虛弱,飲食不香,胃脹不適之症。

  10. 白木耳:又名銀耳。味甘淡,性平。可養胃生津。適用於體質虛弱,久病、熱病後飲食不香,精神不振,大便乾燥者。

  11. 辣椒:味苦辛,性大熱。能暖胃祛寒,適用於過食生冷所致的胃寒疼痛、不思飲食,以及嘔吐、腹瀉、下痢,還可開胃助消化,增進食慾。多食對胃有刺激性。有內熱、痔瘡、潰瘍病者應少食或忌食。

  12. 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味甘,性平。能補脾胃,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少氣乏力之症。現代用於防治佝僂病、胃癌。

  13. 猴頭菇: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助消化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

  14. 大頭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溫暖脾胃,順氣開胃,解毒利溼之功。用於食積不化,寒涼飲冷所致的腹痛,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15. 芫荽:又名香菜。味辛,性溫。有健胃理氣之功。用於脾胃不和,食慾不振,噁心等症。

  16. 蓮藕:味甘,熟用性微溫。有補益脾胃,止瀉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反胃,腹瀉等。

  17. 甘藍:又名藍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緩急止痛。用於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8. 南瓜:又名窩瓜。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驅蛔蟲之功。用於脾虛氣弱,或營養不良;生南瓜子可驅蛔蟲。

  19. 芋頭:味辛,性平,有小毒。可以補益脾胃,適合食少瘦弱,大便祕結者食用。

  調理面板暗沉發黃的食物三、五穀雜糧食補法:

  1. 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滲溼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

  2. 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之功。用於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瀉。

  3.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

  4. 玉米:又名包穀。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溼利尿之功。可用於洩瀉,痢疾等病。宜早上吃!

  5. 粟米:又名小米。味甘鹹,性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等。

  6. 甘薯:又名紅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潤便之功。用於形體消瘦,便祕等。不易晚上吃!

  7.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8. 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慾不振。

  9.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溼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溼熱的腹瀉、痢疾。

  10. 小麥:味甘,性涼。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於口乾咽燥,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

  11. 大麥:味甘鹹,性微寒。有益氣健脾,止渴除煩之功。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嘔吐洩瀉等。

  12. 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於腸燥便祕,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13. 菜油:味辛,性溫。有潤腸健脾之功。用於脾不健運,食少乏味,腸燥便祕等症。

  14. 蠶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溼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便溏等症。

  15. 豆漿:味甘,性平。有潤燥補虛之功。用於體弱不健,腸燥便祕等。

  16.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溼之功。用於洩瀉,食慾不振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