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學期育兒知識

  關於,家長們知道哪一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寶爸寶媽快來學習學習哦。

  篇一

  家長要怎麼去和孩子談心

  你常和自己的孩子談心嗎?也許你會說:小毛孩子,啥也不懂,有什麼好談的?或者認為,一天到晚忙個不休,哪有功夫和小傢伙解嘴皮才還有一些家長。生怕有損於自己的‘“尊嚴“,對孩子,開口便訓,更不用說談心了、其實,談心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做父毋的都應該學會運用這種方法。

  怎樣和孩子談心呢?

  第一,要明確談心的作用語言是思維的訊號,通過談心,父毋可以瞭解孩子想些什麼,便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通過談心,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換思想,增進感情,有些家長強調工作、家務忙,沒有時間同孩子談心,如果他們懂得了談心的作用,一定能夠找到機會的。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上小學的孩子,心直口快,喜怒衰樂都掛在臉上。他們在學校碰到高興的事或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等父母問,就會一古腦兒倒出來,這個時期,孩子的思想是向家長敞開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也相應地會起變化,上中學的孩子就不再象上小學時那麼直爽了,話也說得少了,似乎和爸爸媽媽不那麼貼心了,常常不肯向父母吐露直情,國外有的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青少年閉鎖期”。處於這一時期的孩子,雖然沉默寡言,把祕密埋藏在心裡。但同時又希望被父毋和其他人理解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矛盾的心理特點,家長就應主動接近孩子,經常有意識地找孩子談心,及時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使孩子有話願意和父母講、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脈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第三,父母要用平等的態度和孩子談心。孩子年齡小,不容易理解深奧的道理,當孩子對一咎問題理解不了時,家長不能訓斥,要做到”三心”。即“,細心”、,‘耐心”和“恆心”。細心,就是要仔細觀察分析孩子的言行,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缺點;耐心,就是要態度和藹,循循許誘,不搞“一言堂”,更不能搞“審訊式”,恆心。就是要有打“持久戰”的精神,反覆給孩子作思想工作,直到做通。總之,家長只有用平等的態度和孩子談心,才可能有成效。

  第四,和孩子談心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對年齡小的孩子,要儘量寓談心於遊戲奴樂之中”,或者“離談心於講故事、猜謎語之中”,避免急躁的說教、如果孩子犯了較人的錯誤或者和父母頂嘴,爭辯,談“崩”了,作父毋的既不能姑息遷就,輕易讓步,也不能急躁、粗暴,可以用“冷處理”的辦法解決。比如孩子偷拿了家長的錢卻一口咬定沒拿,這時家長不要硬逼著孩子承認,要向孩子講清:沒有錢可以向家長要,愉著拿是不誠實的表現:知錯而不認錯是錯上加錯,如果孩子此時還不認錯,家長暫時就不要再談了,可以讓孩予考慮一、兩天,並向孩子講明,想通了,認了錯,還是好孩子,還可以得到父母的信任。在這一、兩天內,父母和家裡人要有意“淡”著他,不要隨便和他嘻笑,要給他一定的壓力,使他的思想鬥爭起來,直到他承認錯誤為止,孩子認錯後,家長要給以肯定,接著便講清錯誤的危害及根源,希望他改正、這樣既教育孩子認識了錯誤,又沒有影響同孩子的感情。反之,如果採取揍孩子,迫使他認錯的方法,除了能息一息家長的怒氣外,並不解決任何問題。

  篇二

  怎麼給孩子安排零花錢

  在家庭教育中,怎樣安排孩子的零花錢,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當父母的不能忽視,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零花錢,有助於培養他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品德,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支配生活的能力;反之,安排不妥,則會招來不少麻煩。有些孩子身心受到腐蝕,往往就是從亂花零錢開始的。

  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有的在節假日或喜慶的日子給,有的在發薪的日子給,有的在孩子做了好事之後以獎勵的形式給,有的是孩子隨要隨給,有的把孩子幫助大人買東西找回的零錢送給孩子,個別家長對孩子花錢根本不約束,讓他們隨便拿。

  家長應該怎樣合理安排孩子的零花錢呢?

  第一,要向孩子講清,家裡的錢是大人們付出勞動得到的工資報酬。家長還應告訴孩子,錢雖然可以換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東西,但金錢不是萬能的,這一點和資本主義社會不同。

  第二,要經常向孩子講我國勞動人民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講述雷鋒、等模範人物艱苦樸素的故事,使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習慣。

  第三,家長在安排家庭開支計劃時,要主動安排好孩子文體活動上的開支,充分考慮到滿足他們正當的興趣愛好所需要的費用,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主動為他們購買一些圖書,讓他們看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電影、戲劇;為他們購置一些玩具、小工具和手手工操作的零器件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有利於他們長身體、長知識、長才幹;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孩子為了參加卜述活動而採取不正當手段‘如哄騙、偷摸等,弄錢,

  第四,爸爸媽媽給孩子零花錢要講究方式方法,既不要大手人腳,也不必仁得太死。有的家長定期給孩子一定數日的零花錢。這樣做便於孩子安排自己的小計劃。不過,對年齡小的孩子,家長不能撤手不管,任其自花,而要幫助他們合理使用。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儲蓄罐,讓孩子將節約下的錢存在裡面。這筆錢可以讓孩子買喜愛的物品或做其他有意義的事。總之,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支配生活,注意勤儉節約。

  第五,家長在花錢方面,也要以身作責,為孩子做表帥。托爾斯泰種經說過,如果父母對穿衣吃飯睡覺都有節制……那麼兒童就會照樣來做,身教重於言教,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篇三

  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因素

  學前教育期是孩了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孩子個性和性格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第一是要受神經系統發育的形響。對於處於學前期的兒童來說,雖然他們的大腦獲得了很大的發解,重量己達成人的十分之八九,可是他們的腦細胞卻很柔嫩,他們大腦的生理機能尚未成然,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支配作用,尤其是大腦操縱小肌肉群的能力還比較差。

  加之他們目側能力差,空間知覺不準確,還有就是這一時期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所以造成了孩子在各種運動或動作時就特別容易出現錯誤和過失,就特別容易產生破壞和掇壞東西的現象。例如孩子想把盛水的杯子放到桌子上,結果卻事與願違,失手把杯子打碎了,又如把剛買來的玩具拆卸的七零八落,把家裡的漂亮的玻漓器皿摔得粉碎等等。

  這一時如正是孩子的運動器官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他們對運動表現了水不滿足的慾望,尤其是5--7歲幻男孩,往往過分地好動、好鬥、淘氣,常常會出現因互相追逐扭打而撕破衣服,因爬揪或因攀登、跳躍而跌傷手足的事。在這一時期,由於孩子的大腦細胞還很稚嫩柔弱,他們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大大強於抑制過程。這種抑制過程的柔弱和興奮過程的強烈而產生的反差,以及他們強烈的興奮性還很不穩定,再加上過強的運動慾望,就使他們的行為很容易衝動而失去控制。這些合併在一起,就使這一時期的孩子顯得特別的淘氣、頑皮,再加上他們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還很差,他們的注意力還不集中,經不起外界的刺激、干擾、引誘而產生轉移,這就使他們行為的目的性變得盲目和不穩定。

  例如在幼兒園裡,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做操,突然看見天上一架飛機飛過,孩子們馬上就歡呼跳躍起來,他們就會不顧老師的哨聲和口令。這並不是孩子們不聽話,不守紀律,而是他們的注意力和興奮點發生了轉移,這正是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們所特有的特徵。又如,孩子們正在樹林裡做採集樹葉標本的活動,突然看到樹林邊跑來了一群羊,那麼他們就會很興奮地跑過去看羊,有的學著羊叫,有的爬在地上學羊跑,完全把採集樹葉做標本的事忘記了。

  孩子們的這些表現是由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決定的,大人對孩子的過失或錯誤不要輕率地粗暴批評或叱責,而要認真仔細地分析原因,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個性是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步形成的,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也是需要在生活中經過長期的培養才能養成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人的指導、鼓勵和肯定,有時還需要大人們一起共同參與。

  第二是孩子個性性格的發展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人的個性是一個複雜的、多側面的、多層次的動力結構系統,它主要由: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個性心理特徵***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自找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節等***,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狀態《包括注意、激情、心挽等***,當以上成分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並具有穩定的、有傾向性的獨特特點,才組成個性。

  人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是貫穿在人的整個生活過程之中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受家庭和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在個人實踐活動中逐漸塑造而成的。雖然個性的形成並不限於兒童、少年和青年時期,但良好個性的塑造還是越早越好。愉快的家庭生活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並使他們增強自知、自信和自林,在愉快的氣氛中成長,能使幼兒精神舒楊,性格開朗,有利於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因為學前教育期是孩子個性的初步形成期,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孩子的自我意識、特別是道德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了給孩子今後個性的健康發展打一個良好的基礎,對孩子的教育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一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二是幫助孩子建立和諧的同伴關係,三是要注意不要對孩子持完關主義觀點,鼓勵孩子張揚個性:四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