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與幼兒溝通

  當自己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了?在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什什麼問題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與幼兒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幼兒溝通的方法01

  1.溝通須知。瞭解孩子。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衣食住行玩等各方面的資訊,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東西,當然,有的孩子比較小,還不能確定,那作為家長的就更要去關注孩子了,慢慢地留意了。只有瞭解了你的孩子,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他,什麼時候保持沉默。

  2.放下說教的身段。

  很多家長覺得,“我是家長,我就應該說他,管他”。但是在孩子的內心,很多時候都不存在這一條的。所以,家長在於孩子溝通時,試著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要以為家長的身份凌駕於孩子身在,要善於放下身段,言傳身教。

  3.儘量不要使用命令口氣。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是非的標準。當與孩子溝通時,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和他講話,許多孩子都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他講,甚至內心會有牴觸,由於孩子尚小,他們一般都不會講出來,但是如果累積地太多了,就會給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留下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還會增加兩代人的距離。

  4.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時甚至會出現吃驚,或者不能理解孩子表達的意思,這時,作為家長就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不要盲目地判斷孩子的對與錯。

  5.學會使用語言技巧。不要去打小孩。小孩子是很天真的,他們開心,生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作為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善於使用語言技巧,不要生硬。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記得說一下“請”,如“請幫我掃地,可以嗎?”這樣孩子就會有一種尊重感,一般是不會拒絕的。

  當然,不要隨便去打你的小孩。至於打小孩子有什麼壞處了,作為家長的心裡面清楚。就算真要打,也只是象徵性地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家長與幼兒溝通的方法02

  專家認為,家長首先不要帶著標準答案與孩子討論,因為人都不喜歡被說服。溝通時,家長應該把80%的時間用於傾聽孩子的訴說,20%的時間用於說教。但很多家長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在說教,卻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其次,家長的關注要源於真心。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無論在幹什麼,都應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去傾聽,這表示家長很重視孩子的事情,會讓孩子感覺到他很重要。被父母重視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這也讓孩子樂於與父母溝通。

  再次,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要像對待客戶一樣樹立服務意識。因為父母幾乎每天都在向孩子“銷售”自己的觀點、知識、思想等內容,所以應該考慮怎樣讓孩子高高興興地接受家長“銷售”的東西。家長要做好服務,而不要以權威自居對孩子發號施令。

  當家長髮現與孩子溝通不下去了怎麼辦?專家介紹了一種名為“問號法”的良方———家長的問題不能大而化之,問的問題越具體越好,越小越好,比如“今天的語文課上有什麼收穫呀?”“做數學題的時候碰到什麼困難沒有呀?”……如果孩子實在不想說話時,寧可先暫時放棄,這比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問個不停要好。家長應把溝通的話,用敘述的語言、平和的語調,不帶情緒地說出來,把消極、負面的語言轉化成積極、正面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