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憫農教案大班
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相關教案,老師們快來看看吧!
範文
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你覺得這是什麼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裡,誰知道碗裡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後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後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三***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著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四***分析人物行為,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為,說一說她這麼做對不對?為什麼?我們該怎麼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後誰吃飯最乾淨,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後誰洗手不浪費水?
師生一塊佈置環境“我是節約的好寶寶”,把幼兒生活當中節約的鏡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贈汪倫》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視訊教材,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視訊,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裡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裡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小胡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絡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幼兒園教案《靜夜思》案例與反思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1、現在正值冬季。寒風凜冽,臘月到來,緊接著就要過年了,跟孩子們恣意地想象年景,暢談過年的欣喜。引出許多遊子過年“過節”漂流外地的心結。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敘事詩,它還有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2、利用本詩激發孩子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愛長輩。
3、以此談論家中“唯我獨尊”的現象。
4、計劃過年。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感悟詩人的心境。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3、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能入情入境的通順、流利的朗誦詩歌。2、激發積累古詩的願望,主動學習、積累古詩。
難點:基本理解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思鄉情結。
活動準備
1、有關古詩的現代散文及古詩大掛圖。
2、瞭解冬季植物、天氣特點。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1、邊聽音樂《靜夜思》邊進教室,感受歌曲的優美。
——歌曲裡描寫了霜、月光等景物,隨著作者思緒飄動著,好美啊!
2、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清秋季節,你們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秋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呢?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涼風習習,讓人倍感寒意,那麼夜幕降臨,李白獨在夜裡,從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師邊朗誦散文邊出示大掛圖***
3、引出古詩。
***創設情境:教師模仿古代詩人大聲朗誦古詩《靜夜思》***
剛才老師在朗誦時,你聽到了什麼呀?***出示古詩大掛圖***
教師再次朗誦。
4、教師朗誦《靜夜思》古詩,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哪一句古詩的意思你不懂呢?***請知道的幼兒告訴其中的意思,或教師可根據幼兒提出不懂古詩在現代散文中用不同顏色畫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和幼兒一起來朗誦古詩。
再次一起來朗誦古詩。***提出要求:大聲、慢、要有古代詩人的感受。***
教師小結: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寒意,給詩人帶來了憂思。和幼兒一起感悟古詩朗讀。
5、教師與幼兒試著再次朗誦,學會古代朗誦時的神態。***配樂***
——小朋友可以回憶剛才教師模仿古代詩人朗誦古詩的樣子,一起來模仿著進行朗誦古詩。
附:靜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註釋】***1***題目:靜靜的夜裡,產生的思緒 。
***2***床:五種說法。⑴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⑵ 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 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床”,《易·剝床·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⑸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 “胡床”***即馬紮, 一種坐具***。[4]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學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為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著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我運用幼兒已經學會的歌曲《靜夜思》進行匯入活動,讓幼兒感受古詩很美,可以和著音樂演唱。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