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身作則教育孩子的例子

  家長教育孩子時,應該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信服,讓孩子聽話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

  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做比說管用,家長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發展。當孩子範錯誤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打罵,要追述一下原因,探索一下孩子的心理。找到根源,治理源頭。

  兒子今年8歲,是個小頑固。他做錯事從不承認是他做的,即使當場把他抓住,他也咬著牙說不是他。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大道理也講了,可他還是那副德性。

  這天早晨,我一起床就發現婆婆送來的花生被老鼠糟蹋了。老鼠進了屋,抓抓不到,趕趕不走,請神容易送神難啊!如果不趕快把老鼠進來的路徑堵住,家裡可就要成鼠窩了。我從這個房間找到那個房間,發現是廚房窗戶惹的禍。仔細看,乳白色的窗框上還留有老鼠腳印。

  家裡只有我和兒子兩個人,我沒開窗戶,那就是兒子開啟的了。這個鬼兒子,不知跟他說過多少遍,開啟窗戶要隨手關上,可他就是不聽,得好好說說他了。

  我把兒子喊過來,指著窗戶還沒來得及說話呢,兒子就說窗戶不是他開啟的。鐵的事實就擺在眼前,他還不承認。我來氣了,操起掃帚朝兒子的屁股就是一頓猛打。可兒子寧可讓我打,也不承認窗戶是他開啟的。

  過了幾天,樓下鄰居喊我,我順手開啟窗戶把頭伸出去同鄰居說話,驀地想起,那晚的窗戶就是我這樣和鄰居說話時開啟的。原來,我冤枉兒子了。一陣內疚從心底湧起。

  我走到兒子面前蹲下來,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兒子,窗戶是媽媽開啟的,媽媽冤枉你了,還打了你,是媽媽錯了,對不起,兒子!”兒子什麼也沒說,尖起小嘴在我的臉上啄了一下。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竟發現兒子再沒那麼頑固了。做錯事了,不僅承認,還主動跟我說。

  原來教育孩子靠打、罵、講大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具備。父母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

  媽媽和兒子坐在公交車上,途中上來一位老爺爺,媽媽連忙起身讓座。過了一會兒,一位抱著嬰兒的阿姨上車了,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兒子跳下座位說:“阿姨,您坐這吧!”看著小嬰兒撲閃的眼睛,母子倆會心地笑了。

  教育好孩子,重要的不是講大道理,而是為孩子做榜樣,讓孩子跟著你做,身教重於言傳!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對父母產生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自己身上發生。

  媽媽請假在家休息。十點左右,媽媽上街去買東西,六歲的女兒一人在家。這時,媽媽單位的領導和同志們來探望媽媽。女兒告訴他們:“媽媽上街買東西去了!”媽媽回來聽女兒一學,禁不住大發雷霆:“傻瓜!你就不會說我去醫院看病了嗎?”望著媽媽因氣憤而扭曲的臉,女兒迷惘了……

  家長怎樣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

  做錯事情立馬道歉。

  家長教育孩子時,往往會說你做錯事情就要及時道歉才行。但是我們大人錯打了孩子,或者做錯事情,及時道歉了嗎?這樣沒法以身作則,也就達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不要張口說髒話。

  家長們之間說話時,難免會說出髒話,孩子聽到了也學會了。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家長應以身作則,注意自己言行。

  作息要規律。

  家長經常熬夜,孩子睡覺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這時家長讓孩子早睡覺,有的孩子會反問,你為什麼不早睡?

  閒談莫論人非。

  家長們在一起往往會家長裡短的說這說那,儘量不要當著孩子面說,會讓孩子很煩感的。

  多關心他人。

  家長如果能做到多關心他人,孩子也能學會關心小朋友了,這就是以身作則的影響力。

  多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很好的傳統,家長帶著孩子出門時,可以幫忙推車子等等,讓孩子也受益匪淺。

 

1.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2.古代偉人教育孩子事例

3.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3個

4.父母教育孩子應當以身作則

5.教育孩子的主題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