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初二問題高發期
導讀:中考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方向之一,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下面網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供考生們參考。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吧!
初二是個問題高發期
孩子剛上初一時還挺省心,對父母的話也能聽進。可到了初二就開始越來越讓人勞神了,你說往東,他非要往西,這種情況會發生在許多家庭。面對令人困惑的初二現象,家長該怎麼辦呢?學習上處於突變期
從小學升入中學,學習上已經開始變化,初二時的變化更為明顯。
在學習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學及初一時的學習方法已經不太適用,在學習負擔上也比初一時增加了許多。對於這些學習上的突變,如果不能及時自我調適,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改變相應的學習方法,就會出現學習上的落伍。
這個年齡階段還是發育上處於青春期。許多父母選擇和孩子一起放輕鬆,如果讓孩子太自由,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接觸電玩網路,容易成癮症侵害孩子身心。
因此,要抓住關鍵期,對初二的孩子多做些教育和指導。除了學校老師外,家長也該多關心孩子。
首先,對孩子的變化應早有心理準備。對於孩子心理的發展如果有了足夠的理解,就會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針對性,不至於再用對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在教育態度上,也會給孩子多一些平等。
其次,增強與學校老師的聯絡。這段時間需要父母多費心,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苗頭,及時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出現更大的麻煩。
另外,多想辦法幫孩子抓好學習,力爭學習不掉隊。
初二這一年對於一個初中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學生通過初一的學習,已經逐步適應了中學的學習節奏、老師的教學習慣,也熟悉了校園環境和周圍同學,一切不利於學習和生活的外因基本肅清。因此,進入初二後,學校的教學指導思想。
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的時候,有經驗的老師和一個學生接觸,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判斷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主要問題和目前遇到的困難,這當然不是老師會“相面”,而是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某些學習習慣合理地推測,就好像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推斷他的健康狀態一樣。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優秀的學習成績的基礎。
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養成應該是初一的任務,但由於初一階段知識相對容易,使得“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差異並不明顯,老師和學生家長很難判斷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否已經成型,因此,在初二還需要對某些“不良現象”和“潛在威脅”進行微調。主要體現在“四多”:
1.多聽
這裡的“聽”指的是課堂上的聽,但不僅僅是聽老師講,更是要聽同學講***這不僅僅是個尊重的問題***。老師在課堂講解習題時,往往會請同學發言,或是談看法、談思路,或是乾脆讓同學完成證明或演算。這個時候,有的同學會不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而這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在他的觀念裡,老師在課堂上享有權威和地位,老師說話的內容都很重要,應該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地位和自己相等,他們說話的內容不重要,不用認真聽。其潛在的心理活動是:別人的成績不如我,我不用聽他的,我自己會。也就是說,好學生不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是其驕傲自滿的情緒作怪。殊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你怎麼就知道別人這次沒有想到一個讓你甚至老師都驚訝的絕妙解法?另一種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同學發言的之前還沒做完,甚至沒有任何思路。這時,他會覺得聽其他同學敘述解題方法是剝奪了他自己思考的權力,其實,在思路陷入困境的時候適時地聽取別人的看法無論對於知識的記憶還是方法的掌握都是有很大好處的。你正好參照他的思路看看你的思路卡在哪了,是大方向不對,還是小岔路走錯了,還是剛好有一個小坎把你擋住了?也許你現在遇到的困難正是別人已經解決的問題;也許你覺得困難的地方別人不覺得困難而你覺得顯而易見的道理別人卻要費半天脣舌;也許同學發言中不經意的一個提醒一下解決了困擾你半天的問題,讓你感到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在這種情況下,想不把這個知識記住都難。另外,老師會在同學發言時進行必要的點評,這種點評可能都不需要說話,僅僅在同學的敘述過程中挑一下大拇指,如果你看到這一幕,你就會意識到同學剛剛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也許是點破瞭解題的關鍵、也許是用了一個極其漂亮的定理。不要說當時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就是哪個學生稍微錯一下眼珠,也會漏掉這個關鍵資訊。我們誇獎一個孩子善於在課堂上捕捉資訊時常說他“會聽講”,這裡並沒有說僅僅是會聽老師講,也包括其他同學。
2.多想
初中數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數學思想的過渡,這個過渡包括從數到式的過渡;從算數到方程的過渡;從靜態到動態的過渡;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要想順利完成這些過渡,迎接高中更復雜、艱難、抽象的數學的學習,光靠被動的聽老師傳授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主動的動腦子去想、去思考。這種思考決不是為了做題的思考,而是更廣義的思考,對知識的反思,對數學的反思。比如當我們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時候,老師會比較相似和全等的異同。有些學生會把這些異同當英語單詞背下來,這種人是學不好數學的;有些學生會結合概念掌握性質,這是大多數學生;真正能把數學學好的學生會仔細思考全等和相似這些異同點的由來,結合三角形的基本性質,通過比較和研究,最終得到對數學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函式的概念,這是一個涉及廣泛又極容易產生誤解的內容,很多學生直到中考結束都沒有透徹地理解函式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就導致了中考的函式題能作對,但是上高中之後再繼續學習函式卻發生了困難。所以,經常性地反思一下過去的概念會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3.多問
“知識”又稱“學問”,可見“學”離不開問。現在的學生提問的少,分析其心理無外乎兩種:“哎呀,老師那麼辛苦,我還去提問,多給老師添麻煩啊?”;“哎呀,這麼簡單的問題要是去問,老師會不會人為我上課不好好聽講啊?”。其實都是多慮了。第一,作學生就要多提問,這是你的權力,回答你的問題是老師的義務。有朝一日你離開了學校,想找個人問個問題又找不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身邊有一個隨時準備著回答你問題的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了。第二,老師絕不會認為向他提問的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問題,相反是從來不聲不響不提問學習成績又不理想的學生容易因為學習態度原因被請進辦公室找老師面談。你應該相信,老師是願意同學向他提問的。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你的提問了解你的學習狀況,指出你的不足;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通過你的提問了解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所以說,你向老師提問對雙方是雙贏的。當然,如果你不願意問老師,問同學也可以。同學之間的學術交流是最平等最靈活的,而且,同學之間處於相通的知識水平和年齡背景上,對同樣的問題可能有相似的理解,遇到相似的困難,互相啟發的作用更甚於直接向老師提問。總而言之,有問題一定要問--問老師也好、問同學也好--直到弄明白為止。
4.多練
要想學好一個知識或者技巧,沒有反覆多次的練習是不可能全面掌握的,而前面所說的“多想”也是在不斷地練習中慢慢進行的。想想看,劉翔沒有成千上萬次的苦練,能走上奧運會的領獎臺嗎?姚明沒有成千上萬次的苦練,能打進NBA嗎?當然練習也是有規律的,“苦練”不等於“傻練”。有些同學做完練習不善於總結,往往上午做錯的題下午再做還是錯的,沒有絲毫的改進。這種沒有效果的練習就是“傻練”。練習的目的有兩個:“尋找問題”和“積累經驗”。這裡不說“積累經驗”,單說“尋找問題”,當練習做錯了,就是找到問題了,如果找到問題不解決,那就等於白找了。所以,尋找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只有問題解決了,練習才算有效果。為了讓練習有效果,就必須在練習之後及時總結,回顧錯題,弄清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錯,當時是怎麼想的,應該怎麼想就對了。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錯題的價值就被充分挖掘了。大部分同學能夠對於考試中的錯題有足夠的重視,因為這些題目切實地影響了他的考試成績及名次,但對於平時作業、練習冊或老師課堂例題中的錯題不夠重視,這也是一個誤區。有一句名言:“只有把平常練習當考試對待的人,才能把考試當成平常練習”,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講,除了中考,其他的考試和日常的練習沒有地位上的差別。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就像前面“多練”中講到的對於重複練習過往錯題的問題。是否“有意識地重視錯題的改正和積累”是屬於學習習慣,而“如何處理錯題”則是學習方法。有的人喜歡將錯題單獨輯錄成冊,便於集中管理;有的人寧願將試卷統一裝訂,保留錯題的“第一現場”;也有的人從來不做形式上的工作,但他真能保證錯過一次就決不再錯。學習習慣是相通的,學習方法可以因人而異。
最後,在家庭進行性教育,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的困擾。如此,孩子也就順利度過了初二這個人生的關鍵期。
心理上處於關鍵期
少年時期,在個體心理髮展中,正值心理斷乳期。他們一面有獨立要求,一面又有依賴心理,他們試圖擺脫大人的約束,卻又不能完全自立。
因而初二在整個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心靈成長的關鍵期,國外有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
誰有更好的辦法能讓孩子身心發育得好,又能多學到東西,為將來打好基礎呢?
進入初二系列: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