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徵有哪些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而存在,歷史已悠久,具有其特有的理論。那麼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又有著怎樣的特徵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徵,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徵
基於人類實踐活動而形成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講是人的精神文化存在方式。思維方式在基於實踐活動的同時,又不斷的影響著實踐方式,成為科技、政治文化以至於包括人們生存生活方式在內的一切實踐發展的影響因素之一。然而,思維方式是結構的存在,知識、觀念、語言、思維旨趣,思維方法和思維情感等等相互影響、相輔相承,構成了思維方式,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動態整體。思維方式的實質上就是全部文化在歷史長河中長期起作用,穩定的文化心理特徵。“它整合了民族文化的內在統一性。歷史上不同思想 團體、流派,儘管在具體理論觀點上可能勢同水火,但在思想的根基處卻是一致的“。[①]哲學的思考是人生體驗的系統總結,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一個文化系統中的根基。把思維方式理解成一種文化與哲學的雙重存在。哲學思維方式在整個思維方式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從哲學層面上審視傳統思維方式及其文化構成。因而本文著重揭示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中天人合一,整體性思維,實用理性,樸素的辯證思維以及邏輯思維中的缺失。
一:天人合一;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天人本來合一,物我本屬一體。人生的最高理想是達到天人一體的境界。天人既無二,於是亦不必分別我與非我。我與非我原是一體。不必且不應將我與非我分開。於是內外之對立消弭,而人與自然相融為一體。西方思維的歷史中總有主體與客體的對立鬥爭,視外在的自然為人的對立物,而去探索。才有真正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中國人剛不認為宇宙為外在的而認為宇宙本根與心性相通,研究宇宙即是研究自己內外本為一理。中國人的宇宙觀是不分內外物我的。從而向了內省式的思維特徵。王陽明格物致知,對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而不可得。他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
天人合一中的一意義即是天人相通。發端于思孟學派。《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性是天之所命,是人道之根源。道由性出,性由天授。天是道的本源。
孟子說:“盡其心者,行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之性即人之本質。人之性受於天,也就是人之本質在於天之本質。
天人合一之觀念到宋明理學而大成,是為理學之根本觀念之一。其實宋明理學的一在人合一已經消去了原始的自然本體論。而天已經變成了精神,心性。建立了一種內在倫理自由的人性理想。[②]
二:整體思維:整體思維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天人合一”是整體思維的根本點,但是天人合一與整體思維又有所區別。整體思維是從天人合一觀念中轉化而來天人合一,天地本原作為本質的思維特點。生髮出了整體思維。因此將這兩個思維特徵分別為兩點敘述。它自人類童年時代起,一直延續至今。中國古代哲學經典之一《周易》最早提出了整體論的初步圖式,把一切自然現象和人事吉凶統統納入由陰***一一***陽***一***兩艾組成的六十四卦系統。《易傳》進一步提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整體觀,和空間方位、四時執行聯絡起來,以“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有機論為其軸心,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論的思維,為整個傳統思維莫定了基礎。道家所說的“混沌”和“樸”,也是原始未分化的整體。
三:實用理性;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務實性極強。人們的認識離不開“經世致用”,沒有對純知識的追求。在巾國學術思想史上從未出現過“為學術而學術”。因此中國先人對自然的關注不是知識性的追求,而是滿足於日常需要的實用技術。他們認為自然界不是認識研究的客體,不是認識的核心,一切認識都圍繞著人而旋轉。沒有從容的抽象思辨,也沒有厭棄人世的追求解脫。人們共同的認識目的是人倫關係,探究社會倫理與人事的實際。故而中國倫理哲學之發達,而宇宙論之哲學則嫌不足。
四:樸素的辯證思維;中國哲學承認變化之規律。對變化與對立統一很有研究。變化即物極必反。變化的原因即在於對立統一。雖然有迴圈論的弱點,但是又不僅是迴圈論。
易爻辭:“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平與陂對立,不平必有陂。往與復對立,對立之中有統一。
老子的辯證法非常複雜而有系統。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美惡,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互對立的,是相互依賴而存在。
“反者道之動。“運動變化的原因在於道的變化。
到宋明理學的陰陽變化雖各有不同解釋。但都承認變易的道理。
五:邏輯思維中的缺失:中國傳統中缺少邏輯思維。只是重頓悟而輕證明,重歸納而少演繹,長於綜合而短分析,思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從中國的漢字中就可以發見一些特徵。比如原始漢字的“察”,左邊是肉,右邊是一隻手,手託著肉是什麼呢?祭祀!上面有個“寶蓋”,三尺之上有神明,看著你有沒有好好祭祀,這就是“察”! 邏輯的思維是可以被抽成很單純明確的東西的,而中國的這些隱喻模糊的東西卻是多義的、多元化的。神明看著你手捧著肉的祭祀,這裡面的含義是遠遠要比西方的字母文字豐富的多,也就模糊的多。
中國也沒有近代西方意義上系統的哲學,所謂的中國哲學其實它的系統完全是西方化的因為中國哲人那裡沒有系統的論證,沒有系統的論文。所謂的哲學只是學者平時的言行總結,從,<論語><孟子>到一些學者的言行錄。
形式邏輯沒有產生有在中國,那是因為中國人只是注重歸納法的運用而少演繹。楊振寧先生說易經中少推演法不是沒有道理的。
總之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主要是以儒家思維為基礎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思維品格。傳統的思維方式給中國二千年的科學政治文化,行為模式,民族性格帶來了言不完的優點和缺點。最終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蹣跚而艱難的前進。以至今天。
中國傳統思維是什麼
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體思維、直觀思維、類比思維、辨證思維。
一、整體思維
所謂整體思維,是指把天地、人、社會看做密切貫通的整體,認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處在一個整體系統中,各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聯絡。
二、直觀思維
所謂直觀思維,是指在已往經驗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突發地把握事物本質,以及基於這種能力而產生的思維方式。古代整體思維認為,對於宇宙本體,對於“天——地——人”的系統,僅僅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去認知是無法窮盡其奧義的,必須憑藉對於“象”的直覺、頓悟去把握。《周易.繫辭傳上》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顯然,“立象”包括了對於“觀象”、“體悟”的過程與結果的表述。
三、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是從“天、地、人”系統整體思維衍生出來的,是指由兩個物件內部屬性關係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四、辯證思維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曾經對中國古代光輝的辯證思維加以總結,他說:“當希臘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細地考慮形式邏輯的時候,中國則一直傾向於發展辯證邏輯,與此相應,在希臘人和印度人發展機械原子論的時候,中國人則發展了有機宇宙的哲學。” 李約瑟所說的這種“辯證邏輯”就是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一個突出內容——辯證思維。所謂辯證思維,就是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方法來認識、分析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
中國的辯證思維起源較早,老子講“正言若反”,就是說一句話看起來是反面的,其實有深刻的含義。他講“反者道之動”,老子特別強調這個“反”",這個“反”用黑格爾的名詞說就是“否定性”,老子認為一切事物後來都歸於否定。老子又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萬物負陰而抱陽”“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對立關係中造成的。孔子講“叩其兩端”,遇到什麼問題,從兩方面來考慮,問題就解決了。從老子、孔子開始,中國的許多思想家都有辯證思維,到宋朝張載,辯證思維尤其豐富,後來明清之際的王夫之,辯證思維也很豐富。中國的太極圖就表示著辯證思維:兩端互補,相反相成,相滅相生。中國古代辯證思維有一定的水平,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優秀遺產。在西方,也有豐富深刻的辨證思維,可是東西方講的重點不一樣,西方特別強調鬥爭,而中國哲學講的辯證思維比較注重對立的統一,注重和諧,認為和諧、對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什麼是傳統思維
傳統思維也叫 垂直思維 ***Vertical thinking***,又稱為邏輯思考法或收斂性思維。它是指用 邏輯的、傳統的思維方法來解決疑難問題的思維方法。傳統思維是按照一定的思維路線或思維邏輯進行的、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式思考方法,這是一種頭腦的自我擴大方法,以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和深刻性見長,它一向被評價為最理想的思考法之一。
-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徵有哪些
- 天生面板暗黃美白方法
- 建設以人為本的地勘文化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你我做起心得
- 二年級學生品德老師評語
- 初一政治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
- 個人好看的簡歷封面插圖
- 周公解夢夢見催婚的含義分析
- 經辦行政祕書崗位職責
- 好漂亮的五年級邀遊漢字王國手抄報內容
- 超拽經典有個性的簽名
- 北京現代舞茉莉花視訊
- 微信背景高清勵志文字圖片帶字
- 衣服上黑色的玻璃膠該怎麼清洗
- 高中生正能量的精選演講稿三分鐘
- 吉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 冬季吃香蕉要注意什麼
- 重陽節這天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 如何教育孩子自主學習
- 小學語文作文成語故事素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