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是什麼節
上巳節是漢民族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在上巳這一天人們都要祓禊沐浴,而上巳春浴的習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上巳節的習俗,希望能幫到你。
上巳節是漢民族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由於上巳日和軒轅黃帝誕辰是同一天,近年來不少專家積極倡議將三月三日同時設為“中華聖誕節”,以擴大黃帝文化和上巳節的影響。
在上巳這一天人們都要祓禊沐浴,而上巳春浴的習俗,發源於周代水濱祓禊,後由朝廷主持,並專派女巫掌管此事,成為官定假日。到漢代,上巳被定為節日,魏晉以後,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當時重要節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主要內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潔身心。禊:修整、淨身、洗浴、祓禊都要通過洗濯來完成,因此洗浴成為祓禊的主要內容。當時不但民間百姓臨水洗浴,而且宮廷裡的帝王后妃也趕赴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的習俗
***一*** 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最初的高禖,屬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事實上,遠古時期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象徵。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還與嬰兒連在一起。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後來高禖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河南淮陽人祖廟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權制下的高禖神。同時還出現了性具崇拜,先女陰後男根崇拜。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從這種意義上說,上巳節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漢代以後,上巳節雖然仍舊是全民求子的宗教節日,並且傳說農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經是貴族炫耀財富和遊春娛樂的盛會。
***二*** 祓禊
上巳節還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沐浴是為了去災。史前人類認為生育是由圖騰入居婦女體內的結果。進入父權制時代之後,人們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無論是圖騰感生的觀念,還是夫妻交媾導致生育的認識,都承認婦女是生育的體現者,子女是由母親孕育的。然而,並不是每個婦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於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婦女不孕育。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雲南初春流傳的洗腳大會,就是古代祓禊的遺風。
***三*** 曲水流觴
在上巳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不過,這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孕育巫術。曲水流觴和臨水飲宴則是這種巫術的演變,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
***四*** 會男女
在上巳節中有一種奇特的風俗,即“會男女”。這種節日中的野合,由來已久,本來自氏族時期的季節性婚配——野合群婚,後來也有殘存,如廣西左江崖畫、成都漢墓畫像磚上都有男女野合圖。後來的記載也多見此俗。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有不少會男女的風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拋繡球等等。踏青也是此類遺風。江蘇武進地區在初三遊南山,民謠曰:“三月三,穿件單布衫;大蒜炒馬蘭,吃了遊南山。”
***五*** 蟠桃會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曆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國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風俗,如揚州拜三茅真君,又稱瞎子賽會。溫州則在農曆三月三供無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貴子。廈門有石獅會,成都有拋童子會。在拋童子會上,誰搶到童子,誰就能生子,故搶到童子的人被視為英雄。山東齊河不育婦女,在農曆三月三要去娘娘廟燒香叩拜,主持賜給一根紅線,求育者用紅線拴一個泥娃娃,象徵娘娘神賜子,生子後把泥娃娃放在牆洞內,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要給娘娘神燒香上供。在楊柳青年畫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畫,說明京津地區也流行拴娃娃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