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飲食禮儀

  你知道過端午節的禮儀和飲食習俗嗎?不知道的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與“五黃菜”

  在江南的端午還有吃“五黃”與“五白”的的食俗。“五黃”者,為黃瓜、黃鱔、黃魚、鹹蛋黃、雄黃酒***說法不一,有人將黃梅、黃泥螺也作五黃之一。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五白”者,為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黃”與“五白”的菜,可清熱降火,健脾和胃。當然,為了文化意義上的紀念,為了投汨羅江的屈原,吃粽子與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

  為什麼在端午節吃五黃?這是因為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

  五六月份的黃鱔,有“賽人蔘”之說。此時的黃鱔肥嫩鮮美,營養豐富而“五黃”中的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農曆5月。能吃到新上市黃瓜,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黃瓜有清熱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吃鹹蛋是端午的習俗。鹹蛋黃因有個“黃”字,故也入於“五黃”之內,端午吃鹹蛋黃,寓意著健康平安。至於黃魚,則端午時節的大、小黃魚,量多質優,為這一時節的主打海鮮,營養豐富且當令的大、小黃魚,理所當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黃”。

  :冰凍大黃魚

  而當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大、小黃魚,則叫人有點“響勿落”。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上海最老的本幫飯店“老人和”當廚。那時的大黃魚真的叫大,一斤左右的是大路貨、二斤左右的也不少,甚至於有大到三斤出頭的。那時採購進來的大黃魚,條條金黃鋥亮,價錢是官價,每斤只要四角錢。因為當令,所以飯店的菜譜上不泛:“大湯黃魚、小湯黃魚、紅燒黃魚、糖醋黃魚、松鼠黃魚、脆皮黃魚、豆板黃魚、白汁黃魚……”等以黃魚作主料的佳餚,且價錢不貴,記憶中小湯黃魚:四角。雪菜大湯黃魚:五角。松鼠黃魚:一元六角。紅燒黃魚:每斤一元二角……。而沒幾年後,市場上的大黃魚,不見了蹤影。當然,有錢人去的大飯店,大黃魚還是有供應的。記得九十年代,我在著名的“夜上海”餐廳當廚,那時的冰凍大黃魚每斤進價為一百八十元左右,而售價每斤則達四百元,一條大黃魚,上桌就是一千數百元……。

  野生的大黃魚,在普通的餐桌上,絕對的成了絕響。

  現今的端午,冰凍的小黃魚市場上還是有供應的;原是盛產大、小黃魚的時節卻不得不因人類的濫捕被迫“封漁”……根據國醫陰陽五行的理論;五月五的端午,正當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前後,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端午節的中午,則是端午節這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辰,故端午節之中午,按陰陽五行的理論推論;應為“陽中之陽、陽”。若在這一時辰食“五黃”,與“五白”菜,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黴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及交“旺運”的目的。

  :端午節應該怎麼過

  1、懸掛菖蒲艾草

  採擷菖蒲和艾草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內容。據傳說,菖蒲代表張天師的劍,艾草代表張天師的虎,所以有蒲劍艾虎的民俗稱呼。在鄉村,人們把菖蒲艾草採擷回家,把菖蒲做成寶劍形,把艾草剪貼成老虎形,掛於屋簷或門楣,用來驅邪禳毒。現城市裡的不少人家在端陽節也在家門上懸掛此物。

  2、喝將雄黃酒

  適量的雄黃泡成雄黃酒,在端午節喝,有驅邪解毒的本意。除了喝雄黃酒外,重慶人還喜歡將雄黃兌水加大蒜汁,遍灑室院,使蟲蛇懼而遠之。端陽吃莧菜的習俗據說是吃了一年不流汗。

  3、洗藥水澡

  重慶俗語說:“端陽百草為藥。”這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重慶城鄉習慣在端陽節這天採集購買各種草藥回家熬汁,供全家老少洗澡的習俗,據說只要洗了端陽藥水澡,一年到頭不會長瘡生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