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湯包的來歷是什麼

  蟹黃湯包,是江蘇傳統小吃,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為了讓大家有更多的瞭解,下面小編整理了蟹黃湯包的來歷,歡迎大家的閱讀!

  蟹黃湯包的來歷

  傳說,蟹黃湯包在三國時就有製作。三國後期,諸葛亮病重時,想到先主劉備在東吳招親以後不久,託故離開了東吳,孫尚香被孫權強行留住在孃家。後來,孫、劉各自稱帝,雙方交戰,劉備兵敗,病死於白帝城。孫夫人聞訊,思念夫妻情義,痛不欲生,登上北固山凌雲亭,望西遙祭,投江自盡。諸葛亮由於忙於出征,未能顧上祭靈,趁現在還在世,便派人去東吳祭奠,了卻心願。

  諸葛亮就召喚跟隨劉備去東吳的尉役吳老頭,要其去東吳祭奠孫夫人,吳老頭問帶什麼物品去祭奠,諸葛亮說用肉饅頭祭奠。吳老頭一聽,知道這是昔日丞相在渡瀘水時,不殺生靈,而用麵糰包肉代替人頭的祭品。

  吳老頭聽了吩咐,告別丞相,乘船來到東吳京口,裹告地方官說是來祭奠孫夫人的。知府一聽,不敢怠慢,將吳老頭安排在驛館住下。

  住下後,吳老頭就找來麵粉和和,用刀將豬肉斬斬碎與作料調好。又想到夫人在世時,最喜歡吃螃蟹,又弄了一些蟹煮熟,剝出蟹黃、蟹肉放在豬肉餡中攪拌做餡心。

  第二天,一些地方官員和隨從跟吳老頭一起祭奠。到了北固山江邊後,吳老頭叫人擺好香案,點燃香、燭,棒上四十九隻肉饅頭,掏出丞相寫就的祭文宣讀。大家一看鼓鼓的道道花紋的肉饅頭,不知是什麼玩藝。只見吳老頭在讀罷祭文後,就將這些玩藝拋入江中。

  祭奠完畢後,大家問吳老頭。剛才拋下江中去的是什麼?吳老頭笑笑,故弄玄虛地說,這是孫夫人在世時最喜愛吃的食物,是“蟹黃燙包。”吳老頭掉了幾顆牙,說話有點不關風,眾人把“燙”字聽成個“湯”字,也就隨聲附和說這是“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的飲食文化

  劉風誥《個園記》說:“廣陵甲第園林之盛,名冠東南。士大夫席其先澤,家治一區,四時茶木,容與文宴周旋,莫不取適其中。”這段話中點出了三個主題詞:園、文、宴。

  園林 文人 飲食,從來就是三位一體地鼎立起淮揚烹飪文化的特殊構架。在這個淮揚飲食文化傳統的戲劇性場面中:園林是依託。史載,揚州湖山園林、住宅園林、寺觀園林數百,僅北郊便有二十四景。揚州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園便是城,城便是園,典型的園林城。

  文人是主體。從枚乘寫王府園林文宴,到唐代的李白、劉禹錫、高駢,宋代的黃庭堅、秦觀、陸游、司馬光、王禹偁、梅堯臣、晁補之,元代的喬吉、吳師道等,都吟詠了大量揚州美食的佳作,其中王播木蘭院題詩“慚愧闍黎飯後鐘”,歐蘇平山堂行詩文酒會更為揚州百姓熟道。清代文人薈萃淮左、雅集揚州,孔尚任、曹寅、王士禛、汪中、林蘇門以及揚州八怪也都欣欣然從不吝嗇寶貴的筆墨,留下了可觀的烹飪文學及繪畫遺產。

  飲食是物件。從滿漢全席到麵點小吃,都成了文人們筆下濃墨重彩的詠歎主調,淮揚菜榮幸地被騷客們從食苑領進了文苑。濃郁的飲食文化氛圍流澤世代,大大促進了飲食文化風格的形成,文學推波助瀾的汗馬功勞是顯而易見的。

  園是名園,人是文人,食是美食。緣結三重,便留下了種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