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畢淑敏心靈處方語錄
《心靈處方》是一本撫慰心靈的散文隨筆集,隨著一個個生活小故事的敘述,畢淑敏以外科醫生的目光和洞察力,細緻入微地一層一層地將生活的苦痛和"病灶"找出並解剖,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 睡著你的祕密,醒著你的自由。——畢淑敏《心靈處方》
2*** 額頭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只怕血管裡流動的都是冰。——畢淑敏《心靈處方》
3*** 睡著你的祕密,醒著你的自由。它的籬笆結實而疏朗,有清風徐徐穿過。——畢淑敏《心靈處方》
4*** 在春天的日子裡,紮上一條紅紗巾,到野外的綠草地上,靜靜地晒太陽,聽螞蟻在石子上行走的聲音。——畢淑敏《心靈處方》
5*** 憂鬱是一隻近在咫尺的洋蔥,散發著獨特而辛辣的味道,剝開它緊密黏黏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畢淑敏《心靈處方》
6***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時相濡以沫的一個糕餅,患難中的心心相映的一個眼神。——畢淑敏《心靈處方》
7*** 一種令人悵然以致走入恐懼的想象,像霧靄一般不可避免地緩緩升起,模糊了我們的來路和去處,令人不得不斷然打住思緒。——畢淑敏《心靈處方》
作家畢淑敏心靈處方書籍評價
坦言市面上許多作品屬"戲說"--
46歲卻開始學心理學並在四年後拿到心理諮詢師的資格,以女作家畢淑敏名字命名的心理診所開得如日中天--然而,在日前新作《心靈處方》面市接受記者專訪時,畢淑敏透露,一年前她已徹底告別了心理諮詢師的生涯,再次向作家身份迴歸;問其原因,竟是"來訪者太多,讓人產生了精衛填海般的絕望",於是她重新拿起了筆,推出了這本《心靈處方》。
■帶著"心理散文"重返文壇
記者: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您的訊息了,介紹一下最近這部作品吧。
畢淑敏***以下簡稱"畢"***:《心靈處方》選取的都是和心理有關的散文。這個書名最早是香港三聯書店起的。去年香港三聯書店曾經出版了我的一本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書《心靈7遊戲》,銷售非常好。後來他們把我的另一本書《我的成長我做主》的版權也買斷並出版了,還跟我說,要把我的作品中有關心理的散文單獨成集,名字就叫做《心靈處方》。沒想到這次作家出版社也有此意,而且也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在和香港三聯書店商量後,兩個出版社都分別以《心靈處方》為名出了書,雖然都是有關心理的散文,但選取的篇目和內容並不相同。
記者:您的新作起名為《心靈處方》,醫學上的處方有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之分,您的這個心靈"處方"偏向哪個"科"?
畢:歷史上最早的醫生是"全科"的,在神農嘗百草時,並沒有各種"科"之分,只是後來細化了。心理學是門年輕的學問,從1900年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始,到現在也只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至今已有800多種流派,但劃分並不那麼細緻。我師從的是一種人本主義的流派,也就是說,我相信人生是美好光明的,人性中主要的方面,有希望的部分會比幽暗的部分更強大。這些理念在我的散文中一直會不斷地呈現,但並不是說,我看不到黑暗,而是因為黑暗的存在,才更讓人知道和珍惜陽光的溫暖和光明。
■市面上有關心理學的書多屬"戲說"
記者:目前市場上流行各種有關心理方面的書,您覺得《心靈處方》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畢:市面上有很多探討心理方面的書,這證明人們越來越關注內心的健康,希望深入地探索自己,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不過,有很多書是屬於"戲說",像一些星座、性格測試之類的"趣味心理學",其實只是供人莞爾一笑的。
記者:您的這些散文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我的散文源自內心的激動,就像最近,我可能會寫一篇齊達內應該怎麼辦的文章,其實我不是球迷,世界盃比賽我一場沒看過,在齊達內撞人事件之前我不知道他是誰。但這件事發生了,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會想,齊達內撞人的時候,在想什麼。為此,我專程找齊達內的傳記來看,還天天盯著鳳凰衛視,希望能看到他的表態。關於這個事件,起因有無數個版本,但馬特拉齊一定是汙辱了齊達內家的女眷。
一個男性,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憤怒反應是來自人的一種深刻本能,所以他採用了一種原始手段,第一時間給對方教訓,讓他杜絕了這種念頭。但其實作為一個現代人,還是有其他應對心理模式的,馬特拉齊的話,除了表明他的下流無教養,人品拙劣外,並不可能變成現實。而且我知道齊達內雖然生於法國,但他是阿爾及利亞人後裔,所以我也想探討他的內心,對於法國的認同感有多少。像這樣類似的事情,我會在散文隨筆中寫出來。
■心理診所來訪者太多讓我絕望
記者:《心靈處方》裡的散文裡面所寫的一些小故事跟你在診所的工作有關嗎?
畢:是的,有一部分是我在診所接待來訪者,被他們所談的故事觸動而寫的。但根據心理諮詢師保護當事人的職業操守,這些故事都已經過強烈的變形,只抽取其中的典型和普遍意義,所以,不可能讓人指認出故事的原型是誰。
記者:您是在46歲將創作全部放下,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讀書,並和朋友合開了"畢淑敏心理診所",成功轉型成了註冊心理諮詢師。但為什麼在一年前卻放棄了呢?
畢:主要是來的人太多了,開始還主要是北京和周邊地區的,後來甚至有不少外地的來訪者,他們坐著飛機過來,從機場直奔診所,50分鐘的諮詢做完後,又直接從診所到機場,返回家中。很多來訪者直接提出希望由我來做諮詢,說如果我沒有時間,他們可以等。結果不少人從11月份開始預約,到了第二年3月份還在等。這種撲面而來的巨大的信任讓我感動,但也讓我有一種絕望的感覺,覺得自己無法應對。因為心理治療是不可能批量生產的,我也沒有什麼潛力可挖,就算不休息,一天最多也只能接待六到八個人,而且很多治療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我感覺自己就像精衛填海,雖然不辭辛勞,但海卻在一天天地擴大。以前,我光知道沒有市場是要垮臺的,現在才發現,太有市場也會垮臺。
記者:在診所如日中天的時候,您卻急流勇退,這在經濟上不是一筆大損失嗎?
畢:經濟利益本來就不是我開診所時所考慮的目標。當時,在經過兩年多的碩士、兩年多的博士課程的學習後,我很想試試,我所學的東西是不是確實能幫助別人,於是,朋友們一商量開診所,我就加入了,完全沒有經濟方面或為以後積累素材等方面的考慮。之所以用我的名字開診所,是因為在工商註冊核對名稱時,幾次都發生重名,所以朋友們對我說,乾脆用你的名字得了。開始還以為不會有人來,因為心理治療沒有報銷,也不可能公費,沒想到後來竟然變得那麼火。
這段心理諮詢工作讓我對人性有了更豐富的瞭解,一方面,使我對人性越來越充滿敬畏之情,有許多看似普通的人,其實,背後都有著無法窮盡的豐富和生動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使我變得更加謙虛。
■17歲時立下的志願至今沒有改變
記者:您的代表作眾多,《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但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生命、死亡的,您為什麼對這兩個古老話題比較感興趣?
畢:我之所以關注生命與死亡,原因始於我在西藏阿里的冥想。那時我還只有17歲,之前我的家庭條件在那個年代算是很舒適的,這令我很有些嬌生慣養的味道,而阿里在西藏是最艱苦的地方,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常常八個月、十個月吃不上菜,這種極端的自然環境使我產生一種本能的震驚和恐懼,讓我從城市--這個社會關係最複雜的地方走了出來,站在了它的對立面--單純的自然。而且那時候我雖然年紀小,但由於參與搶救病人,死亡已經成為可以親密接觸的東西。
百無聊賴的時候,我就常常坐在山坡上,面對藍天蒼穹,一個人發呆,我思索了很多能拿出來思索的問題,不過想得最多的就是我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我想,生命隨時可能中斷,我一輩子要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另外,也儘可能地給別人帶來快樂,讓世界變得稍微美好一點。這個17歲時立下的志願,至今沒有改變。以後我所經歷的一次次重大選擇,為什麼寫作,為什麼去學心理學,為什麼開心理診所,為什麼又回來寫作,都與這個志願有關。
■心理諮詢師自己的困惑如何解決?
記者:您的散文給人的心靈開處方,教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感情傷害和成長過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信,您自己也會有痛苦或困惑的時候嗎?您是如何解決的?
畢:我當然也會有痛苦和困惑的時候。因為理論上知道一件事情應該怎麼辦,和實際上能否做到有時是兩回事。不過,我相信不管是痛苦還是困惑,都會找到一個出口和方向的,我不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被痛苦和哀傷吞噬。如果實在不能解決的話,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畢竟快樂和痛苦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只要其中一部分而不要另一部分,有痛苦,說明生命還充滿了鮮活的感知力。
記者:重新迴歸寫作後,您目前有什麼創作計劃?
畢:經過前一階段的蓄積,我目前應該是注意力和創造力都非常飽滿的階段。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一直在寫一個長篇,是一個有關心理醫生的故事。估計年底以前可以完成,此外,還有一些中短篇的寫作,也在進行之中。
作家畢淑敏語錄集錦
1*** 我對贊同我的人,感悟的是他的善意。我對反對我的人,考察的是他的智慧。如果在贊同者那裡看到的是逢迎,在反對者那裡感覺的是愚昧,那麼這兩種人的意見我都不屑再聽。
2*** 為什麼怕母親講過去的事情?是不承認我們曾經弱小?是不願承載親人過多的恩澤?我們在人海茫茫世事紛繁中無暇多想,總以為母親會永遠陪伴在身邊總以為將來會有某一天讓她將一切講完。在一個猝不及防的剎那,冰冷的鐵門在我們身後戛然落下。溫暖的目光折斷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邊。我們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發現自己遠遠沒有長大。
3*** 人生有無數的岔道,在分歧的路口,多半擺著誘惑。我們常常被物質的光怪陸離耀花了眼睛。需要在漆黑的靜夜想一想,想想我們與生俱來的理想,想想我們將要邁步的臺階,距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近還是遠?眼睛當然是有用的。但有時閉上眼睛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地傾聽心靈的回答。
4***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時相濡以沫的一個糕餅,患難中的心心相映的一個眼神。
5*** 如果你憤怒,你就吶喊;如果你哀傷,你就哭泣;如果你熱愛,你就表達;如果你喜歡,你就追求。不自我貶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
6*** 樹不可長得太快。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當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棟樑。故要養深積厚,等待時間。
7*** 歲月的長河不可逆轉,我不會再年輕了。
8*** 醫學家證明,人在說謊的時候,無論他多麼歷練老辣,他的眼睛都會洩露他的祕密。他的瞳孔會散大,他的視線會遊移,眼瞼也會不由自主地下垂。
9***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10*** 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
11*** 愛讓人片面,愛讓人輕信。愛讓人智商下降,愛讓人一廂情願。
12*** 主動放棄是一種未雨綢繆的大智慧。
13***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14*** 到更遠的地方,更艱險的地方,更人跡罕至的地方去“超凡脫俗”,不過,終有一天你會厭倦這種逃避。其實,凡俗自有凡俗的魅力。
15*** 人類是需要常常看見地平線的。那讓我們有一種與大地同在的踏實感。它提示我們在瑣碎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博大的存在,可以承載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16*** 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優點。
17*** 佛說,前世的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頓生氣餒,這輩子是沒的指望了,和誰路遇和誰接踵,和誰相親和誰反目,都是命定,掙扎不出。
18*** 淑女必書女。
19*** 真正的堅守,是沒有人給予你任何承諾的,流逝的只是歲月,孑存的只是信念。一種蒼涼中的無望守候,維繫意志的只有心的一往無前。
20*** 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繁花還未開至荼蘼,趁現在還年輕。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還能訴說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尋找那些曾出現在夢境中的路徑、山巒與田野吧。
21*** 希翼只要一萌生,除了實現它,你別無它法。
22*** 做一個不完美的人是需要勇氣的,也是有樂趣的。因為,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我們不過是順勢而為。
23*** 據說古老的印第安人有個習慣,當他們的身體移動得太快的時候,會停下腳步,安營紮寨,耐心等待自己的靈魂前來追趕。有人說是三天一停,有人說是七天一停,總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駐紮在行程的空隙中,和靈魂會合。靈魂似乎是個身負重擔或是手腳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經常掉隊。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兒。我覺得此說法最有意義的部分,是證明在旅行中,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是不同步的,是分離分裂的。而一次絕佳的旅行,自然是身體和靈魂高度協調一致,生死相依。
24*** 是的,我並不美麗。但素面朝天並不是美麗女人的專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看看我們周圍。每一棵樹,每一葉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妝,面對驕陽,面對風雪,它們都本色而自然。它們會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種真實。作為萬物之長的人類,為何要把自己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後面。我們都會衰老。我鎮定的注視著我的年紀,猶如眺望遠方一副漸漸逼近的白帆,為什麼要掩飾這個現實呢?掩飾不單是徒勞,首先是一種軟弱,自信並不與年齡成反比,就像自信並不與美麗成正比。勇氣不是儲存在臉龐裡,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25*** 每個人都是多稜的,即使是一個高尚的人,靈魂中也潛伏著卑微。
26*** 我喜歡愛花的女性。花是我們日常能隨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從昂貴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花不論出處,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機勃勃的開放著,就是令人心怡的美麗。不喜歡花的女性,她的心多半已化為寸草不生的黑戈壁。
27*** 我們這一輩子,總是要看到很多比自己優秀得多的人。如果你看到的總是比你差勁的人,那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是不是不斷地沉淪?如果你在前進的過程中,經常遭遇到讓你望其項背的人,那麼恭喜你啊,你是在不斷的進步中。你會自卑不過這種自卑是可以化成動力的。
28*** 有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29***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30*** 你的悲傷不是全世界都要知道,要學會一個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