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畫語錄

黃賓虹生平***1865-1955***名質,字樸存。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我國現代的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下面就一起來欣賞吧。

黃賓虹語錄大全

***一*** 中國古代優秀的畫家,都是能夠深切的去體驗大自然的。徒畫臨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領和奧祕,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創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沒有自己的見解了。 ——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刊1957年《美術研究》二月號***

***二***作山水應得山川的要領和奧祕,徒事臨摹,便會事事依人作嫁,自為畫者之末學。——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三***法從理中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法備氣至,氣至則造化入畫,自然在筆墨之中而躍現於紙上。——1953年語。見王伯敏編《》

***四***我要遊遍全國,一方面看盡各種山水的曲折變化;一方面到了某處,便發現某時代某家山水的根據,便十分注意於實際物件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時勾取速寫稿,並且以自然的無窮豐富,我也就在實際的物件中,去控索各種各樣的表現方法。——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五***學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但那家那法,都有實際的自然作根據。古代畫家往往寫生他的家鄉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獨到的風格和技巧。——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六***古人論畫,常有“無法中有法”、“亂中不亂”、“不齊之齊”、“不似之似”、“須入乎規矩之中,又超乎規矩之外”的說法。此皆繪畫之至理,學者須深悟之。——1955年3月病中語。見王伯敏編《》

***七***對景作畫,要懂得“舍”字;追寫物狀,要懂得“取”字。“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揮毫。——1955年3月病中語。見王伯敏編《》

***八***畫山水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畫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圖畫取材,無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謂;地,花草、蟲魚、翎毛之謂,畫花草,徒有形似而無情趣,便是紙花;畫人最複雜,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別,又要有性格之別,更要有善、惡、喜、怒之別。

山水畫家,對於山水創作,必然有著它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四:一是“登山臨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後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九***“登山臨水”是畫家第一步,接觸自然,作全面觀察體驗。“坐望苦不足”,則是深入細緻的看,既與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為師,要心裡自自然然,與山川有著不忍分離的感情。“山水我所有”,這不只是拜天地為師,還要畫家心佔天地,得其環中,做到能發山川的精微。

“三思而後行”,一是作畫之前有所思,此即構思;二是筆筆有所思,此即筆無妄下;三是邊畫邊思。此三思,也包含著“中得心源”的意思。 ——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三陵自然之山,總是有黑有白的。全白之山,實為紙上之山,自然中不是這樣。清代四王之山全白,因為他們都專事模仿,不看真山,不研究真山之故。——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十一***藝術各品種是相通的,攝影雖是外來的,但是好的攝影也能傳山水之神,從自然中宛然見到筆墨。

看照片也是師法造化的一種辦法,學畫既要研究畫史、畫理、畫論,更要探究畫跡,師法造化,比較前人得失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 ——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回憶黃賓虹老師論畫片斷》***刊1982年《新美術》第四期***

***十二***作畫應使其不齊而齊,齊而不齊。此自然之形態,入畫更應注意及此,如作茅簷,便須三三兩兩,參差寫去,此是法,亦是理。——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三***中國畫講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謂“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疏可走馬,則疏處不是空虛,一無長物,還得有景。密不通風,還得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許地山有詩:“乾坤雖小房櫳大,不足回旋睡有餘”。此理可用之於繪畫的位置經營上。 ——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四***我說“四王”、湯、戴陳陳相因,不是說他們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說我晚年的畫變了,變得密、黑、重了,就是經過師古人又師今人,更師造化,飽遊飫看,勤於練習的結果。——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十五***山水的美在“渾厚華滋”,花草的美在“剛健婀娜”。筆墨重在“變”字,只有“變”才能達到“渾厚華滋”和“風健婀娜”。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脫去凡俗。——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十六***初學***畫***宜重視者三:一曰筆墨,由練習***書畫***、讀書得之;二曰源流,由臨摹賞鑑悟之;三曰創造,由遊覽寫生成之。非明筆墨則源流莫窺,未講源流則創造無法,未講創造則新境界又從何而來?——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十七******畫***先求實,後求虛,先從容易的,再後到難的。講虛實有難易,但不是好環,整幅畫中沒有實的地方,那裡還有虛的地方,虛實是相生的。從那裡畫起?還不是一筆筆畫起。要懂得虛實不是這筆虛那那筆實,而是從通幅的氣勢意境來著眼的。虛人從實處看,實要從虛實處看。

——見張振維《渾厚華滋 剛健婀娜》

***十八***婀娜多姿是花草本性,但花草是萬物中生機最盛。的疾風知勁草,剛健在內,不為人覺察而已。——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十九***遊黃山,可以想到石濤與梅瞿山的畫;畫黃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濤的畫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無刻不存大痴的畫法,故所畫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畫,並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畫也得有傳統的畫法,否則如狩獵田野,不帶一點武器,徒有氣,力依然獲益不大。——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書畫同源,理一也。若夫筆力之剛柔,用腕之靈活,體態之變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講求,衡之書畫,固無異也。——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二十一***師造化,多寫生很重要!——見張振維《渾厚華滋 剛健婀娜》

***二十二***寫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餘遊雁蕩過甌江時,正值深秋,對景寫生,雖得圖甚多,也只是甌江之骨耳。——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三***天下書多讀不完,最忌懶惰;天下景多畫不盡,最怕亂塗。——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四***山峰有千態萬狀,所以氣象萬千,它如人的狀貌,百個人有百個樣。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潑潑;有的如力士角鬥,各不相讓,其氣甚壯;有的如老人對坐,讀書論畫,最為幽靜;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節拍。當雲霧來時,變化更多,峰巒隱沒之際,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見人;有的如盜賊亂竄,探頭探腦。變化之豐富,都可以靜而求之。此也是畫家與詩人著眼點的不同處。——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五***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緊。進而就得多打草圖,否則奇峰亦不能出來。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圖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結合,畫乃大成。——1955年2月病中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六***作畫時,要心在畫中之物,石濤深悟此理。畫黃山鬆,要懂得黃山鬆之情意,做詩也如此。我曾作《迎送鬆》詩道:“今古幾遊客,勞勞管送迎,蒼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七***學畫如打鐵,要趁火熱的時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進便是退。——1934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八***古人謂山分朝陽山、夕陽山、正午山。朝陽山、夕陽山因陽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陰半陽,且炊煙四起,雲霧沉積。正午山因陽光當頭直射之故,所以近處平坡白,遠處巒頭黑。因此在中國山水畫上,常見近處山反淡,遠處山反濃,即是要表現此種情景。此在中國畫之表現上乃合理者,並無不科學之處。而且亦形成中國山水畫上之特殊風格。不同於西洋山水畫上之表現。——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二十九***應該從實到虛,先要有能力畫滿一張紙,滿紙能實,然後求虛。——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三十***實中虛白處,不論其大小、長短、寬狹,要能在氣脈上互相連貫,不可中斷,否則便要窒塞。但所謂氣脈上的連貫,並非將虛折白的各個部分都連貫起來。實中虛白處,既要氣脈連貫,又要取得龍飛鳳舞之形。如此使實處既能通洩,也使通幅有靈動之感,更能使通幅有氣勢。——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三十一***畫有四病,邪、甜、俗、賴是也。邪是用筆不正;甜是畫無內在美;俗是意境平凡,格格調不高;賴是泥古不化,專事摹仿。——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三十二***一幅畫,有山、有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樹木樓閣,如果用筆不分明,什麼東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但是它們的神采、氣勢、內在的美,又是相通的。更隨著時季、環境在變化。如果用黑不融洽,什麼東西都變成一個死物了。——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6 d:

***三十三***宋人夏珪,元人云林***倪瓚***雜樹最有法度,尤以雲林所畫《獅子林圖》,可謂樹法大備。雜樹宜參差,但須亂而不亂,不齊而齊;筆應有枯有溼,點須密中求疏,疏中求密。古人論畫花卉,謂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畫雜樹亦應如此。——1953年語。 ——見王伯敏編《》

黃賓虹畫法經典語錄

***一***用筆一涉圖繪,則有關乎全域性,不可不慎。筆乃提綱挈領之總樞紐,遍於全畫,以通呼吸,一若血脈之貫注全身。意存筆先,筆外意內,畫盡意在,像盡神全,是則非獨有筆時須見生命,無筆時亦須有神機內蘊,餘意不盡。以有限示無限,至關重要。 ——見張振維《渾厚華滋 剛健婀娜》

***二***筆力透入紙背,是用筆之第二妙處,第一妙處,還在於筆到紙上,能押得住紙。畫山能重,畫水能輕,畫人能活,方是押住紙。——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三*** 作畫最忌描、塗、抹。描,筆無起伏收尾,也無一波三折;塗,是僅見其墨,不見其有筆,即墨中無筆也;抹,橫拖直拉,非人用筆,是人被筆所用。——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四***用筆時,腕中之力,應藏於筆之中,切不可露出筆之外。鋒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畫中露出氣力。——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五***趙孟頫謂“石如飛白木如籀”,頗有道理。精通書法者,常以書法用於畫法上。昌碩先生深悟此理。我畫樹枝,常以小篆之法為之。——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六***吾嘗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凡山,其力無不下壓,而氣則莫不上宣,故《說文》曰:“山,宣也”。吾以此為字之努;筆欲下而氣轉向上,故能無垂不縮。凡水,雖黃河從天而下,其流百曲,其勢亦莫不準於平,故《說文》曰:“水,準也”,吾以此為字之勒;運筆欲圓,而出筆欲平,故能逆入平出。凡山,一連或三峰或五峰,其氣莫不左右相顧,牝牡相得;凡山之石,其左者莫不皆左,右者莫不皆右。凡水,其波浪起伏無不齊,而風之所激則時或不齊。吾以此知字之布白,當有顧盼,當有趨向,當寓齊於不齊,寓不齊於齊。

凡畫山,其轉折處,欲其圓而氣厚也,故吾以懷素草書折釵股之法行之。

凡畫山,其向背處,欲其陰陽之明也,故吾以蔡中郎八分飛白之法行之。

凡畫山,有屋有橋,欲其體正而意貞也,故吾以顏魯公書如錐畫沙之法行之。

凡畫山,其遠樹及點苔,欲其渾而沉也,故吾以魯公正書如印印泥之法行之。

凡畫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無滯相也,故吾以鐘鼎大篆之法行之。

凡畫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李***斯翁小篆之法行之。

凡畫山,山中必有隱者,或相語,或獨哦,欲其聲之可聞而不可聞也,故吾以六書會意之法行之。

凡畫山,山中必有屋,屋中必有人,屋中之人,欲其不可見而可見也,故吾以六書象形之法行之。

凡畫山,不幾真似山;凡畫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識,視而見意也,故吾以六書指事之法行之。

——見陳柱《八桂豪遊圖記》***刊1936年《學術世界》一卷第十一期***

***七***落筆應無往不復,無垂不縮。往而復,使用筆沉著不浮。——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作畫運用中鋒有兩法:一是劍脊法,線之中間留有一條白痕,兩面光,宜畫秋樹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圓柱法,線之中間有一條黑痕,兩面光,畫巨石常用,畫樹亦可。——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九***用側鋒特點,在於一面光,一面成鋸齒形。餘寫雁蕩、武夷景色,多用此筆。——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三陵 勾勒用筆,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的形態,折是筆的方向變化,描時可隨物件的起伏而變化。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一***皴法變化極多,打點亦可作皴,古人未有此說,餘於寫生時悟得之。——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二***積點可成線,然而點又非線。點可千變萬化,如播種以種子,種子落土,生長成果,作畫亦如此,故落點宜慎重。《芥子園》中論畫點,似嫌過板,法宜活,而不宜板,學者應深悟之。

畫中兩線相接,與木工接木不同,木工之意在於牢固,畫者之意在於氣不斷。 ——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三***作畫打點,應運用實中有虛法,才能顯出靈空不刻板。——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四***點點染染,用筆運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應該既分明,又不分明為妙。畫春光明媚,點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體光潔,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畫湖山煙雨,點染宜分明,當於筆跡間得雨意,墨韻中出煙霧,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畫法善變,學者可以一試。——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五***筆之外現,唯墨是賴。半千、石濤均在墨法上爭上游。必須勤於練習,勇於探索,以發古人墨法之祕。筆者,點也,線也,骨骼也;墨者,肌體也,神采也。筆求其剛,求其柔,求其拙,求其縱,在因時制宜。墨求其蒼,求其老,求其潤,求其腴,隨境參酌,要與筆相水乳。

物之見出輕重、向背、明晦者賴墨,表鬱勃之氣者墨,狀明秀之容者墨;筆所以示畫之品格,墨也未嘗不表畫之品格;墨所以見畫之丰神,筆也未嘗不見畫之丰神,精神氣息,初無二致。

幹、墨、濃、淡、溼,謂墨之五彩,如紅、黃、青、紫,種類不一。是墨之為用寬廣,效果無窮,不讓丹青。且惟善用墨者善敷色,其理一也。——見張振維《渾厚華滋 剛健婀娜》

***十六***用墨有:濃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淡墨法、潑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畫,均可巧妙運用。倘能極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奧祕,可謂之法備。——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七***七種墨法齊用於畫,謂之法備;次之,須用五種;至少要用三種;不滿三種,不能成畫。——見朱金樓《近代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上***》

***十八***今人作畫,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人頭地,還要別開生面。我用積墨,意在墨中求層次,表現山川渾然之氣。有人既以為墨黑一團,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積墨作畫,實畫道中的一個難關,多加議論,道理自明。——1953年語。見王伯敏編《》

***十九***古人說墨分六彩,頗有道理。至於分幹、淡、白三彩為正墨,溼、濃、黑三彩為副墨,此說我不能同意。因為墨色變化,可以相互為用,如求濃以淡,畫黑顯白,此法之變化;有幹才知有溼,有溼才知有幹。故在畫法上,自不能有正墨副墨之別。—— 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作畫不怕積墨千層,怕的是積墨不佳有黑氣。只要得法,即使積染千百層,仍然墨氣淋漓。古董有“惜墨如金”之說,這是要你作畫認真,筆無妄下,不是要你少用墨。世間有美酒,就是要善飲者去嘗。中國有墨,就是要書畫家盡情去用。善水者,可以在小港中游,也可以在大海中游;善畫者,可以只作三兩筆使成一局佳構,也可以潑鬥墨而成一局好畫。——1948年語。見王伯敏編《》

***二十一***用水在墨更在筆,筆含多水稱溼筆,筆含少水稱渴筆。溼筆、渴筆,作畫時都要用。都是在變化的。先是溼筆,用到後來成渴筆。但溼筆不可成墨豬,渴筆不可成枯木。垢道人下筆“潤含春雨,乾裂秋風”,非一時之功。要在運筆的徐疾、提按、頓挫、點垛、轉折上多練習。——見張振維《渾厚華滋剛健婀娜》

***二十二***楊龍友***文聰***說自己善用宿墨法,曾努力用功,有其成功處。可惜龍友知其一不知其二,居然宣稱自己生平不用破墨法,這又何苦!當時有此評論家也害了他,偏稱讚他不用破墨法是硬漢,真是畫史中之怪事。——1952年語。見王伯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