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食用菌是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菌類總稱。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食用菌是怎麼種植的 。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食用菌的種植方法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食用菌的介紹

  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週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專案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食用菌產品曾一度供不應求,賣價不菲。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專案,食用菌又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菇廠,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新增劑的技術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調查統計,2010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2000萬噸,佔世界70%。由全禾菌業、九發集團等單位開發了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和工廠化栽培技術,大大提升了中國食用菌生產水平。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對國內市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

  食用菌的種植

  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 1000—2000 平方尺栽培面積為宜,菇房要求密縫,尤其屋頂 不要漏氣,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養料配比***以 1000 平方尺面積計算***

  ***1*** 、幹牛糞 6000 斤***或牛糞和豬糞各 50%*** 。

  ***2*** 、幹大麥草 2000 斤,幹稻草 1000 斤。

  ***3*** 、尿素 15 斤,硫酸銨 50 斤,石灰氮 40 斤。

  ***4*** 、菜籽餅 200 斤,雞糞 200 斤。

  ***5*** 、過磷酸鈣 50 斤。

  ***6*** 、石膏 150 斤,石灰 1000 斤。

  ***7*** 、氨水 100 斤***拌餅肥用*** 。 堆料最好採取豬牛糞混堆、乾溼糞混堆和稻麥草混堆。

  3、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前發酵*** : 培養料經過堆制發酵後,必須做到:一是物質要轉化好,二是料內臭要消除,三是培養 料草要較長、疏鬆、彈性好,四是殺死雜菌蟲害,五是高溫發酵不要低溫腐熟。

  ***1*** 、堆料時間的選擇:一般正式建堆時間選擇在 8 月臺 18—20 日。

  ***2*** 、大麥草預溼:培養料在正式建堆前應預先把大麥草堆制起來,每天澆水連續預溼 三天,把麥草逐漸吃足水份。

  ***3*** 、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預溼過的大麥草與糞肥一起堆制。堆料場地應選擇高燥不易 積水的地方,堆制前應將場地打掃乾淨,用農藥除蟲一次。將豬牛糞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豬 尿或人尿拌溼過夜。堆料開始時,先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厚約 4—5 寸,寬度 7 尺,長度 不限,然後在草上撒上一層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直至堆完為止。一般以 10—12 層高 4.5 尺為宜。稻草堆在底部兩層和表面兩面層。預溼過的大麥草堆在中間 6 層。在中間 6 層中除 掉每層撒上糞肥外,菜籽餅、雞糞、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層加入。菜籽餅應在堆料前 10 天 用氨水預先發酵、消毒。料堆應堆得前後平直,上下平直,堆頂稍成瓦背形。從第三層開始 每層都要澆水,最好澆豬尿或人尿水,水要澆在草上,不要澆在糞上,以免糞肥流失,並且 下面少澆,上面多澆,以水從料堆四周流出為度。建堆後第 5 天進行第一次反堆,並加入硫 酸銨,石膏;第 9 天進行第二次反堆,並加入石灰;第 12 天進行第三次反堆,加入過磷酸 鈣。再過 2—3 天,當料溫達到最高時,趁熱進房。每次反堆應將糞草抖鬆反勻,堆平直。

  4、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後發酵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

  ***1*** 後發酵開始加溫時培養料溫度, 、 最好保持在 45℃左右, 料溫過低帶來升溫的困難。

  ***2*** 培養料進房時的含水量掌握在 68%, 、 後發酵結束後的培養料的含水量掌握在 65%, 比常規發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養料的成熟略偏生,這樣發菌順利,後力足。

  ***3*** 、加溫時,10 小時內一定要把室溫和料溫都升到 60℃左右,並保持 60℃溫度 3—5 小時, 如果達不到這個溫度, 則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 也就是起不到殺蟲滅菌的效果。 然後將料溫降到 52℃左右,並保持該溫度 3—5 天,室溫保持 45—48℃,保溫時間長短,視 三個指標出現的情況和培養料的成熟度而定。

  ***4*** 、培養料水份的調節在料溫降到點 52℃時進行為好。這時室溫只有 30 來度,人吃 得消。

  ***5*** 、若用炭爐加煤球爐加溫,每 1000 平方面積最少要用 20 只爐子,寧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養料的室外堆制發酵和室內後發酵以後, 主要是如何搞好種菌後到 出菇前後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溫、保溼、通風、換氣、復土、調水等管理,發好菌, 出好菇。發好菌以後,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溫度、溼度和空氣三者關係合理處理好,以滿 足蘑菇生長需要。一般來說,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溫度作為主要條件來考慮,其餘二 個條件,必須根據溫度的情況相應給予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種菌及種菌後的菇房管理;後發酵結束後,馬上開啟門窗,拔去拔風筒的堵塞物 進行大通風一天,把菇房內的二氧化碳排盡,排除菇房熱量,降低室溫,然後進行菇床反格 降低料溫。如果料層水份偏幹,應再用石灰清水調正。反格應進行兩次,通過反格,一是散 失料溫,二是把糞草抖鬆反勻,拿去大的糞塊和雜質,整平床面,為以後復好土創造條件。 當氣溫穩定在 28℃以下時,即可種菌。種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種 70%,30%散播在料面。

  ***2*** 、覆蓋粗土、調節粗土水: 復粗土時間掌握在菌絲體發到料層底部後為好, 這樣菌絲體較老練。 粗土水份要求先溼 後幹,底溼上幹。

  ***3*** 、覆蓋細土、調節細土水、結菇水: 當菌絲體將要長到粗土平時,馬上覆蓋細土,細土水份要求先幹後溼。第一次要關窗復 幹細土,一間菇房一天覆蓋完,復得厚薄均勻以看不見粗土為度。細土復好後,通風一天, 然後進行調節細土水 6 兩左右,分兩天調好,第一天調 2%石灰清水 3 兩,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第二天調清水 3 兩左右,調法同前面一樣,調到細土捏得碎即可。當部分小白點菌 蕾形成後,開始調結菇水 3—4 兩,一天分 4 次調好,每次一兩左右。

  ***4*** 、調出菇水: 當大部分子實體長到錄豆大小時,就可開始調出菇水,共調水 7 兩左右,分二天調好, 第一天調 4 兩,分 4 遍調,每遍 1 兩,第二天調 3 兩左右,分 6 遍調,每遍 0.5 兩。這次用 水用到粗土上半顆、細土發亮。

  食用菌的發展前景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藥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裝置閒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資訊,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彙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食用菌的保鮮方法

  食用菌化學保鮮具有方法簡單、成本低、保鮮程度高等優點。

  氯化鈉

  將新採的平菇、鳳尾菇等經整理後浸入0.6%的食鹽水中約10分鐘,瀝乾後裝入塑料袋儲藏,能保鮮5~8天。

  焦亞硫酸鈉

  將新採收的平菇攤放在乾淨的水泥地面上,向菇體噴灑0.15%焦亞硫酸鈉水溶液,邊噴邊翻動菇體,以便噴灑均勻。噴後裝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儲存在陰涼處,在10℃~25℃下可保鮮8~10天。食用時,要用清水漂洗。

  米湯膜

  用做米飯時的稀米湯,加入1%純鹼或5%小蘇打,冷卻至室溫。將採下的鮮蘑菇浸入米湯鹼液中,5分鐘後撈出,置陰涼乾燥處。此時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層米湯薄膜,可以隔絕空氣,保鮮3天。

  抗壞血酸

  金針菇、香菇、草菇等採收後,往鮮菇上噴灑0.1%的抗壞血酸液,裝入非鐵質容器內,可保鮮3~5天,其鮮度、色澤基本不改變。

  氯化鈉

  用0.2%氯化鈉加0.1%氯化鈣製成混合浸泡液。將剛採收的鮮菇浸泡於混合液中,用一竹箅蓋上並加一重物,使菇體浸入液麵以下30分鐘,在15℃~25℃下可保鮮5天左右,5℃~10℃下可保鮮10天以上。

  檸檬酸

  將0.05%抗壞血酸和0.02%檸檬酸配成混合保鮮液,把鮮菇浸泡在保鮮液中10~20分鐘,撈出瀝乾,用塑料袋包裝密封。

  比久

  比久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用0.1%的比久水溶液浸泡鮮菇10分鐘,取出瀝乾裝袋密封,於5℃~25℃下保鮮,可保鮮15天以上。適用於蘑菇、香菇、平菇、金針菇等菌類保鮮。

  麥飯石

  將新鮮草菇裝入塑料盒中,以麥飯石水浸沒菇體,置於0℃以下低溫保鮮,保鮮期可達70 天。而且氨基酸含量與鮮菇差別不大,色澤、口感均較好。


怎麼種植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