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臘梅冬天室內的種植方法

  臘梅的生長習性與其他花卉不同,別人都在春夏季開放,而臘梅是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鬥寒傲霜,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放置場所:蠟梅盆景宜放置於避風向陽處,忌寒風,夏季略須遮蔭,冬季盆栽的在氣溫低於1℃時應移至室內越冬。

  澆水:蠟梅較耐旱,有“旱不死的蠟梅”之稱,但也不可過旱。平時盆土可略帶幹些,澆水要“見幹見溼”,不澆則已,澆則澆透。伏天是花芽形成期,不可缺水,應早晚各澆一次水,秋後落葉時,盆土可偏幹些,每隔5~7天澆一次水。

  施肥:蠟梅好肥,在4~6月花芽形成前期宜隔10天施一次餅肥水。6月底至入伏前,每週追施一次氮磷相結合的稀薄肥水,促使花芽形成。伏天追施1~2次,肥宜薄。秋後再施1次即可。換盆時可在盆底施足基肥如骨粉、豆餅等。

  修剪:要使蠟梅連年枝繁花茂,修剪和摘芽極為重要。修剪一般在3~6月間,8月後停止。每年開花後應隨即將老的花枝截短,每枝最長只留15~20釐米。待新枝長出2~3對芽之後,就摘去頂芽,不久又長出旁枝,待長至10釐米後,再摘芽一次,如此反覆數次,直至花芽基本形成。還要疏剪各種影響樹形美觀的交叉枝、平行枝、重疊枝、對生枝、徒長枝以及過密、瘦弱的枝條。花諺有“蠟梅不缺枝”之說,故蠟梅可重剪。

  翻盆:蠟梅盆景宜隔1~2年翻一次盆,時間以冬末春初花謝後為好。翻盆前可先摘去已萌發的芽,約經5天后,隱芽萌動膨大時再移植。翻盆時去掉1B3的舊土,剪去爛根、枯根,修除過長的老根。換以凍酥的塘泥土或富含腐殖質的腐葉土,摻拌適量的礱糠灰和沙土。

  病蟲害防治:蠟梅的抗病蟲性較強,偶有刺蛾、大蓑蛾、蚜蟲、介殼蟲等蟲害,可用80%敵敵畏15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灑防治。

  冬季臘梅盆栽的注意事項:

  臘梅在冬季開花,很是好看,因為它比較耐寒,但是在冬季也應該好好養護。

  臘梅是灌木類樹種,叢生性很強,上盒前首先應保留株叢中央一根較粗的主枝而將其他枝條從基部剪掉;上盆後,再將主枝基部30釐米處萌發出的側枝剪掉,上面保留三根分佈均勻的側枝,同時對主枝進行截頂,讓袍枝從三根側枝上生出。以後每年都會發生大量根櫱條和新的小側枝,除在花謝後及時短截花枝以促使其腋芽萌發而形成更多的花枝外,還應疏剪過密的側枝,同時把根櫱條全部除掉,從而保持小喬木狀的樹形。

  在養護中千萬要注意控制澆水量,在庭園中應栽在地勢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常年不用人工灌水也能正常生長,故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盆栽時應掌握乾透再澆的澆水原則,但應經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則開花稀少。臘梅屬於陽性植物,但耐陰性也很強,因此在溫暖地區也可栽在建築物的北側,只要早晚能見到斜射光就能正常生長;冬季落葉後更不需要充足的陽光。

  盆栽臘梅種植方法

  1、土壤:盆栽種植臘梅,應選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

  2、澆水:臘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於潮溼,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臘梅應保持土壤偏幹為宜,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

  3、溫度:臘梅性喜陽光,亦耐半陰。怕風,較耐寒,在不低於-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

  4、修剪:臘梅發枝力強,素有“臘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5、施肥:臘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臘悔施肥以磷、鉀為主,氮肥少施,磷、鉀、氮大體比例是2:1:0.5。這樣施肥臘梅開的花大、花多而且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