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生菜的種植方法

  生菜營養豐富,風味佳,可生食、妙食或作西餐色拉和中餐火鍋的原料。那麼大家有想過在陽臺盆栽它嗎?至於怎麼盆栽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關於盆栽生菜的方法,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第一步 催芽

  這裡說的的催芽指的是夏季氣溫高與25攝氏度的時候,應該進行催芽。通常季節不用此操作。

  首先將種子放於常溫水中浸泡一晚上。然後將種子放在容器、或者噴溼的紙巾上,溼度適中。置於冰箱冷藏。溫度調在5攝氏度左右。24小時候後取出放於陰涼處。等到80%的種子露白後再進行播種。

  第二步 播種

  將催芽露白的種子撒播在土壤溼潤的花盆或庭院中,再用噴壺噴溼。上方可以覆蓋一次薄土,注意不要太厚,剛能蓋住種子為最佳。

  如果是其他低溫季節,生菜種子則不用進行催芽,可以將種子與沙子混在一起,伴水攪拌均勻。然後再撒播到溼潤的土壤中。上方覆上薄土。

  第三步 育苗

  在生菜幼苗期間保持土壤的透水性,忌水澇,高溫時早晚澆水,少量勤澆為佳,生長前期適合控水,保持溼潤即可。

  第四步 移栽

  等生菜幼苗長到5到6片真葉時候可以進行移植。移植前應先澆透水,待水充分滲透。再用鏟子將幼苗剷出,移植時應連根部土壤一起移植。

  第五步 管理

  生菜幼苗移植後可以給幼苗適當的光照。等一週時間幼苗站穩腳跟後可以正常太陽光照。同時可以進行施肥。肥料以氮肥為主,腐熟有機肥最佳。施肥可以一星期為一週期。直到採摘前停止施肥。

  盆栽生菜的日常管理

  1、澆水:

  緩苗水後要看土壤墒情和生長情況掌握澆水的次數。一般5-7天澆一水。春季氣溫較低時,水量宜小,澆水間隔的日期長;生長盛期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溼潤;葉球形成後,要控制澆水,防止水分不均造成裂球和爛心;保護地栽培開始結球時,澆水既要保證植株對水分的需要,又不能過量,控制田間溼度不宜過大,以防病害發生。

  2、中耕除草:

  定植緩苗後,應進行中耕除草,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

  3、追肥:

  以底肥為主,底肥足時生長前期可不追肥,至開始結球初期,隨水追一次氮索化肥促使葉片生長;15-20天追第二次肥,以氮磷鉀複合肥較好,每畝約用15-20千克;心葉開始向內捲曲時,再追施一次複合肥,每畝用20千克左右。

  4、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軟腐病、病毒病、幹腐病、頂燒病等;蟲害主要有潛葉蠅、白粉蝨、蚜蟲、薊馬等。葉用萵苣大都用於生吃,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加強田間管理等綜合措施,化學防治應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

  生菜的食療作用

  我們在做冷盤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生菜。從名字我們就不難看出,生菜是最合適生吃的蔬菜。生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纖維和維生素C比白菜多。生菜除生吃、清炒外,還能與蒜蓉、蠔油、豆腐、菌菇同炒,不同的搭配,生菜所發揮的功效是不一樣的。

  清炒生菜:具有生菜本身具備的功效,如鎮痛催眠、降低膽固醇、輔助治療神經衰弱、利尿、促進血液迴圈、抗病毒等。

  蒜蓉生菜:除了具有清炒生菜的功效外,還有殺菌、消炎和降血糖的作用,甚至還可以補腦。生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防止牙齦出血以及維生素C缺乏等功效。大蒜有解毒、行滯、健胃的功效,對脘腹冷痛、痢疾、洩瀉、肺癆、百日咳、感冒、瘧疾等症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蠔油生菜:蠔油不是油質,而是在加工蠔豉又名牡礪時,煮蠔豉剩下的湯,此湯經過濾濃縮後即為蠔油。它是一種含多種營養成分、味道鮮美的調味作料。因此,蠔油生菜除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促進智力發育以及抗衰老等功效外,還能利尿、促進血液迴圈、抗病毒、預防與治療心臟病及肝病。

  生菜與營養豐富的豆腐搭配食用,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多維生素的菜餚,具有清肝利膽,滋陰補腎,增白面板、減肥健美的作用。對目赤腫痛、肺熱咳嗽、消渴、脾虛腹脹等也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而菌菇含有豐富的易於人體吸收的蛋白質,並具有補脾益氣、潤燥化痰以及較強的滋補功效,與生菜搭配食用,對熱咳、痰多、胸悶、吐瀉等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從菜餚的食療功效上講,清炒生菜不如蠔油生菜和生菜炒菌菇的效果好。生菜炒豆腐營養價值雖然高,但對痛風病人來說,卻要慎食,因豆腐含有較多的嘌呤物。而蠔油生菜、生菜炒菌菇比蒜蓉生菜更適合大眾食用,食療效果也更好。對於蒜蓉生菜,患有青光眼和白內障等眼病患者不宜經常食用。因為大蒜“久食傷肝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