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種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艾草種植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所以大多數的農民都會想要種植艾草,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艾草種植注意事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艾草種植注意事項

  1、生長主要以採收鮮嫩株頭及嫩葉為目的。

  2、需要注意分株的時間。生產中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

  3、選址需謹慎。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

  4、施肥有講究。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5、肥料有要求。每年3月初在地越冬的根莖開始萌發,4月下旬採收第一茬,每公頃每茬採收鮮產品11250~15000千克,每年收穫4~5茬。每採收一茬後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稀人畜糞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

  艾草種植方法

  生長習性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以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好,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進行合理佈局。

  選地整地

  場地應有灌溉水條件,附近無居民生活水和工業水汙染,土壤、大氣質量應符合國家級二標準,生產用水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土壤應無有毒有害藥物殘留和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汙染,並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測,根據種植地土層結構特點,適度掌握犁耙次數,結合整地施足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化的土雜肥22.5~30.0噸/公頃,均勻混合翻入土層,然後修溝做廂待種。

  繁殖方法

  艾草主要以根莖分株進行無性繁殖,但也可用種子繁殖。一般進行種子繁殖在3月份播種,根莖繁殖在11月份進行,畦寬1.5米左右,畦面中間高兩邊低似“魚背”型,以免積水,造成病害,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4000千克,深耕與土壤充分攔勻,排後即澆一次充足的底水。

  栽植密度

  在2~3月苗高5~10釐米,選地面潮溼***最好是雨後或陰天***時,從母株莖基分離的幼苗,按株行距30釐米×40釐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壓實。栽後2~3天內如果沒有下雨,要滴水保墒。

  田間管理

  栽植成活後,苗高30釐米時施用尿素90千克/公頃作提苗肥,陰雨天撒施,晴天葉面噴施。在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釐米。6月中上旬蘄艾採收後翻晒園地,清除殘枝敗葉,疏除過密的莖基和宿根,深度15釐米。11月上旬,施入農家肥、廄肥、餅肥等作為基肥。乾旱季節,苗高80釐米以下葉面噴灌,苗高80釐米以上時全園漫灌。

  採收加工

  艾葉夏季採收,在茂盛未開花前割取地上帶有葉片的莖枝,除去雜質和枯葉,攤在太陽下晒至五六成千,紮成小把,再攤放在太陽下晒至足幹,紮成捆,或用打絞機壓成長方形大捆,用草繩加牢,置於乾燥處存放,防潮、防黴,商品以足幹、呈雛縮、多葉片、枝條小、青綠色、氣香、味苦、無泥沙、無雜質、無黴壞者為佳。

  艾草的作用

  1、治胎動不安,有下腹痛和陰道流血***先兆流產***,常配阿膠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和血脈,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等加強安胎作用,方入膠艾四物湯加減。

  2、治虛寒出血,尤其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助藥,與血餘炭、陳棕炭、側柏葉等同用,再隨證配補益藥和收澀藥。

  3、治寒證腹痛,例如婦女經痛而見證屬寒者,可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寒甚可加乾薑、肉桂***。

  4、治溼疹癬癩等面板病,內癰艾葉祛寒溼,常配蟬蛻、蒺藜、防風、黃芪等水煎服;外用則以艾葉30g、雄黃0.6g,硫磺0.6g,製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薰洗,效果較好。

  5、艾絨可作為溫炙的材料用。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田邊、地頭、山坡、荒地均可選擇為種植地。艾草種植過程中根據種植地土層結構特點,適度掌握犁耙次數,結合整地施足經充分腐熟達到無公害化的土雜肥22.5~30.0t/hm2,均勻混合翻入土層,然後修溝做廂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