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作用是什麼

  白芍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價值,是很多人想要種植的植物之一,那你知道白芍有哪些功效作用嗎?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白芍的功效作用,一起來看看吧!

  白芍的功效作用

  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美容養血

  在中醫理論中,白芍有養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苦、酸,微寒。入肝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中含有鞣質,對腸道有傲虎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及沉澱物質,還能防止腸胃組織自動收縮產生的痙攣反應。

  炒白芍中含有芍藥甙,對人體因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與甘草結合的話鎮痛效果更好,因甘草中含有甲醇複合物也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炒白芍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中的白芍總甙可以降低轉氨酶,對肝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炒白芍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炒白芍獨特的營養物質,可以抵制病毒入侵,增加吞噬細胞的能力,可以吞噬一些病變的細胞,提高人體免疫力。

  炒白芍還可以調理月經不調,腹痛洩痢,養血止痛,特別有痛經的女孩子有很好的緩解疼痛的作用,還可以治療胸腹脅肋引起的疼痛。

  白芍高產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腐殖土,粘土及排水不良的低窪地、鹽鹼地不宜種植。地的四周不應有樹木及其他廕庇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物遮蔭,以免影響產量。忌連作。

  芍藥是深根植物,栽培後要經3~4年才能收穫,故栽植前的整地非常重要,要求精耕細耙耕翻1~2次,耕深30~60cm,以不翻出生土為原則。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500~4000kg作基肥***如肥料少,也可穴施***,然後耕細整平,作成120~210cm寬的平畦,畦間作灌、排水溝,深、寬各21~24cm.

  繁殖方法

  主要採用分根繁殖法:在收穫時,先把芍藥根部從芽頭的著生處全部割下,加工作藥用;選形狀粗大、不空心、無病蟲害的芽頭,按其大小和芽的多少,順其自然生長情況,切成數塊,每塊應有芽苞2~3個作種苗用。一般一畝芍藥所得的芍芽,可栽3~4畝,最好隨收隨切隨種。

  芍藥在9月上旬~10月上旬均可栽種,愈早愈好。栽植的行距為45×45cm,每畝栽4000~4500株為宜。栽時先按行株距挖穴,穴徑18~21cm,深9~12cm,在穴中施入已腐熟的農家肥0.5~1kg做底肥,每穴放芍藥芽1~2個,芽子向上。但因芍芽長短不一,應以芽子在地面以下3~6cm為宜,然後覆土固定,後壅成小土堆,所用覆土必須細碎。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栽後第二年,於早春解凍後,鬆土保墒,便於出苗。出苗後由於行距寬、苗小、雜草滋生,故應勤除。以後每年出苗後至封壟前,除草4~6次,雨後或澆灌後鬆土,防止土壤板結。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6~9cm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12~15cm,以利越冬。

  2.追肥 生長期需肥較多,應分期追肥。於栽種第一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一次於3月下旬~4月下旬,施淡人糞尿;第二次於4月下旬每畝施入人糞尿500kg;第三次於10~11月旬,以施欄肥為主,每畝數千公斤,於行間開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溝施下。第三年植株長大,需肥量也隨之增加,在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kg、腐熟餅肥50kg、過磷酸鈣25kg;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kg,11月間施欄肥數千公斤。第四年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kg,加硫酸銨10kg,過磷酸鈣25kg;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肥量再施一次,每次施肥宜於植株兩側開穴施下。

  3.排灌 白芍耐旱怕積水,只有在嚴重乾旱時才需灌溉。多雨季節,注意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免引起爛根。

  4.摘除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根部生長,每年春季現蕾時,應及時將花蕾摘除。

  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受害葉正面為灰褐色近圓形病斑,有輪紋,上生黑色黴狀物。防治方法: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7~10天一次,連續數次。

  2.灰黴病 危害葉、莖、花各部分。開花後發生,葉斑褐色,近圓形,有不規則的層紋,莖上病斑梭形紫褐色,軟腐後植株倒狀,花被害後變褐色,上生一層灰黴。防治方法:①輪作及深翻,可減輕來年發病;②選用無病種芽,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種10~15分鐘後栽種;③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隔10~14天一次,連續3~4次。

  3.鏽病 危害葉片。在5月開花後發生,7~8月嚴重,開始葉面無明顯病斑,葉背生黃褐色顆粒狀的夏孢子堆;後期葉面呈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病斑,背面則出現刺毛狀的冬孢子堆。防治方法:①選地要高燥,排水良好;②收穫後將病殘體燒燬或深埋,減少越冬菌原;③發病初期噴0.3~0.4度石硫合劑,7~10天1次,連續數次。

  4.軟腐病 又名叫爛芍,危害種芽,是種芽儲藏期間和芍藥加工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病害。潮溼情況下,種芽切口處病部呈水漬狀褐色,後變軟為黑褐色,用手掐可流出漿水。病部生灰白色絨毛,後頂端生出小黑點。如溫溼度不適則病部幹縮僵化。防治方法:①種芽儲放要選通風處,使切口乾燥,儲放場所先除表土及熟土後,用1%福爾馬林5度石流合劑噴灑消毒;②芍藥加工時注意勤翻、薄攤,防止腐爛。

  5.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 四種地下害蟲防治方法基本相同:①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②燈光誘殺成蟲,即在田間用黑光燈或馬燈進行誘蟲,燈下放置盛蟲的容器,內裝適量的水,水中滴少許煤油即可;③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④田間發生期間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⑤毒餌誘殺,用25g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kg,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收穫加工

  栽植後3~4年即可收穫。收穫期一般在8~9月間,不能遲於10月上旬,過遲根內澱粉轉化,乾燥後不堅實,重量減輕,質量下降。

  收穫時選擇晴天,割去莖葉,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切下芍根。先颳去外皮,按大、中、小分成三級,分別放到開水中煮5~16分鐘,煮到用細針可刺透,即可取出,運至晒場上暴晒,在暴晒時不斷地翻動,1~2小時後,漸漸地把芍根堆厚暴晒,使表皮慢慢乾燥。這樣晒乾的芍藥根皮皺紋細緻,皮色好。每天中午,太陽過猛,用晒席反蓋或用溼布遮蓋,晒3~5天后停止暴晒,在室內堆放2~3天促使水分外滲,然後繼續暴晒4~5天,再於室內堆放3~5天后,暴晒至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