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超高產種植模式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品,那麼玉米的超高產種植模式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技術選擇要合理“一垵***穴***多株”玉米種植技術有30種以上的方法,以便於適應各地區不同的種植情況,利於發揮出多株玉米的增產優勢,其中,清種法、比空法、單元式方形種植法是三種有代表性的種植方法:

  1.清種法每穴保苗3~8株,以每穴保苗數不同其穴距、行距也不同,要求每畝保苗數不低於6200株。

  2008年石家莊藁城市崗上鎮故獻村採用此清種法種植,經石家莊市科技局、農業局專家共同測產為每畝787.7公斤,創河北省夏玉米單產的新紀錄。

  2.比空法比空法分為***1:2***空、***2:2***空、***2:4***空等多種方法,此圖為比空法***2:2***,每穴保苗2~5株,每穴保苗數不同其比空數、穴距、株距也不同,要求每畝保苗不低於5500株。據試驗及示範結果,應用此種模式,平均增產每畝達200公斤以上。2008年8月2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此種植方法給予了專題報道。

  3.單元式方形種植法單元式方形種植法每個單元保苗12~36株,要求每畝保苗數不低於8000~8400株,是目前產量最高的方法。2007年的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採用此方法達到每公頃產量37000斤以上,是國內玉米高產的紀錄。

  二、農資產品選擇要合理,田間管理要科學“一垵***穴***多株”玉米種植方法問世以來,發生不少農民因種子、肥料等農資產品選擇不合理而沒有達到預期增產效果的情況。所以選擇適合多株玉米生長特點的農資產品非常重要。“一垵***穴***多株”玉米種植方法因其行距加大,密度增加按傳統管理會出現莖稈細、空稈增多、癟粒增多等諸多問題。所以要嚴格按技術標準進行管理。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一、玉米產量不太理想的原因:***1***就一畝地而言,玉米穗不一樣大,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每穗玉米的結籽排數又不相等,有12排、有14排、有16排、有18排、有20排、有22排。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一塊地只種了一個玉米品種,同一天播種、同一天出苗、又一天澆水、一天追肥、一天打藥、又一天採收、這玉米穗就不一樣大呢?這是因為每株玉米的密度不一樣,故生長環境就不一樣、採光時間不一樣、光合作用也不一樣、吸收肥料營養也不一樣,所以玉米穗就大小不一樣。

  ***2***由於密度的問題,玉米棵長的大小粗細不一樣,雄穗、雌穗、抽穗不同步,就會影響玉米的授粉時間,這又是玉米穗大小粗細不一樣的原因;還有玉米用的是純氮肥和氮肥較多的肥料,造成玉米倒伏較早,玉米穗容易半邊沒籽,那麼怎樣才能讓玉米穗長得大小粗細一樣呢,有三種方法:            1、採取寬行密植的播種方式,既能增加密度,又能給每株玉米創造一樣的生長環境,就是寬行一米,窄行15—20公分,株距按15—20公分一棵,每畝5000—6000棵,行距拉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每株玉米每天都能見到同樣的光照時間,不但通風透光,農民在地裡追肥、打藥、澆水、幹活都不會碰斷玉米葉,還比較方便。
         2、採取寬行穴播,一穴多穗,行寬一米,穴距一米,每穴5--6棵,每畝4000棵,不但棵數沒有減少,增加了通風透光的條件,還能套播其它蔬菜作物,真乃一舉兩得,一季頂兩季,一畝頂兩畝。
         3、現在有一種全營養微量元素清液肥料,能調整出苗時間、調整光合作用,調整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功能,還能調整大小苗基本一樣,我們用它來拌種能調整出苗時間,再葉面噴施三至四遍,大苗和小苗基本就長得一樣了,玉米棵長的一樣了,玉米穗也就會一樣了。方法是將購回的玉米種子在太陽下的報紙上晒種,包衣種子晒一天、不包衣的種子晒3天,然後在播種前1—3天用以上說的全營養微量元素清液肥料50克,兌水200克拌種8—10斤,這樣就能調整出苗時間,缺水地區還可配抗旱保水劑拌種。這種處理種子的方式不論是春播的地膜覆蓋玉米、或收麥前的麥套玉米、和收麥後的直播玉米都非常適應,效果比較理想。

  二、個別的高水肥地,個別的農民科技愛好者,也可以試用玉米的二次雜交技術。也就是將四個玉米品種,通過拌種的方式把它們拌勻慘到一起,再用以上方式播種,給每棵玉米一個和幾個二次雜交的機會,這樣就能延長玉米的授粉時間、加大玉米的授粉量、提高玉米的授粉率,減少陰雨大霧天氣給玉米授粉帶來的不利影響,四個玉米品種慘到一起,優勢互補,增產潛力更大。

  三、合理科學的施肥,肥料是各種作物增產增收的基礎,肥是莊稼寶,離它長不了,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用肥不合理,產量成問題,肥料用不夠,收入打折扣。玉米是喜光、喜水、喜肥作物,過去曾有玉米是大肚漢,能吃、能喝、也能幹的說法,所以施肥要合理、要科學、更要及時。根據國家肥料技術政策的規定,和關於合理施肥之五、關於合理施肥之六、關於合理施肥之七、關於合理施肥之八、關於合理施肥之九的技術要求,第一次在玉米4—6葉前,就要儘早追施氮磷鉀各含量基本相等的優質複合肥料50公斤溝施,或用播種機種子肥料一起播也行,第一次用的氮肥不多,玉米可能不會倒伏;第二次在玉米喇叭口期,追施高氮複合肥30—50公斤,做豐產肥施用,溝施穴施均可,但不能離玉米苗太近,應在玉米葉的滴水線下方,若有含定向吸收因子、和帶固氮菌、不怕太陽晒的螯合肥料,可直接撒施效果更好。

  四、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管理是各種作物增產增收的保證。根據國家的肥料技術政策,在作物施足氮磷鉀肥料的基礎上,要經常、合理、不斷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是二十一世紀我國的一項基本農業方針的精神。根據玉米的生理特性,四葉前玉米有可能發生白化病,四葉後玉米則可能發生粗縮病,及吸漿蟲、鑽心蟲的危害,8—10葉後還可能發生褐斑病及黑穗病、莖腐病、鏽病。12葉後玉米螟開始產卵,成幼蟲後危害玉米穗,使玉米減產。所以為配合病蟲害防治,建議從四葉期開始,用全營養微量元素清液肥料100克配高效殺菌劑15克,再配聯苯菊酯類農藥20毫升兌一桶水7天噴施一次玉米大田,一般以五次為標準。有病去治不如無病早防,有防無治,無防必治,防效增產,治效減收。需要澆水的地塊要及時澆水防旱,但以早上澆水為好,玉米健壯生長,增產才有希望。

  五、採收及晾晒入庫,麥子夾生割,玉米要熟過,玉米要等到60%以上的玉米苞都起泡發鬆時開始採收,過早採收玉米減產。採收後的玉米穗要及時脫苞晾晒,帶苞玉米穗放久了,遇到陰雨天氣就會變黴,剝光的玉米穗需太陽晒乾開始脫粒,脫粒早了籽粒容易破碎,造成人為減產,玉米籽粒晒乾方能入庫儲存,通過實踐,此技術玉米產量提高很多,真是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