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烏雞的飼養成本及方法分析

  烏雞肉可以溫補我們的身體,那麼烏雞的飼養成本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隻烏雞的飼養成本分析,一起來看看。

  一隻烏雞的飼養成本分析

  養幾百上千只的根據市場價減去5~10元是利潤,其餘就是成本。

  烏雞的飼養方法

  烏雞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光照

  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即太陽光,這種光照因季節不同,時間有長短,強度不易控制。人工光照是燈光,可人為控制其時間長短與光照強度,但易受停電等影響而

  干擾雞的正常生理機能。開放式與半開放式雞舍應採用自然光照與人工光照相結合的方法,達到理想的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

  1.光照作用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激發和增強母雞的性腺活動,從而使母雞的卵巢、輸卵管等得以發育,使母雞處於繁殖狀態或增強產蛋強度。因此,光照主要對雞的性成熟、排卵和產蛋產生影響。光照對雞的影響主要是光照時間與光照強度。據報道,光的顏色也有影響。

  2.光照時間

  是指在一晝夜內連續或間斷地給予雞群自然或人工的或兩者相結合的光照時間。

  光照對育成雞性成熟年齡的影響不在於光照強度,而主要決定於光照時間的長短。在育成期逐漸延長光照時間會提早性成熟,光照時間逐漸縮短則會推遲性成熟,因此育成期的光照時間只能逐漸縮短,切勿逐漸增加。

  光照時間對產蛋雞的影響主要是促進性激素的分泌,刺激排卵和增強產蛋強度。因此,產蛋期的光照時間應保持恆定或逐漸增加,切勿減少。

  不同時期的雞群對光照時間的要求不同,一般光照時間安排如下:1~7天24小時;8~30天12小時;31~100天8小時;101~140天9~10小時;141天開始每週增加半小時,直到每 天16小時止。

  就一晝夜連續的光照時間來說,每天照明10小時以上對母雞的性腺活動有刺激作用,為使母雞發揮最大的產蛋潛力,一般每天應給予連續14~16小時的光照時間,而超17小時對雞產蛋又有不良影響。注意:產蛋期光照時間的增加是逐漸的,一次調整量最多不應超過1小時,否則易發生脫肛,光照時間增加到最長時***16小時***,應恰是產蛋高峰期。在自然光照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應用人工光照補充其不足的光照時間。

  3.光照強度

  是指光照時光線的亮度,通常稱為照度。常用勒克斯作為照度單位。不同時期,不同種類雞的適宜的光照強度不盡相同。光照強度對雞的生長髮育、產蛋和行為狀態均有明顯影響。

  幼雛視力較弱,為使其儘早和較多地開食飲水,光照強度大些為好,1~14日齡宜用20勒克斯。此時如光線偏暗,易引起雛雞生長不良,死亡率增高,14日齡以後光照強度逐漸減低為5~10勒克斯。育成期的光線暗些為好,這樣,既省電,雞群也較寧靜,又可防止啄癖發生,一般以5~10勒克斯為宜。

  母雞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其產蛋量也有所增加,因此,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以10~15勒克斯為宜。

  4.光照管理

  必須按光照制度的規定,有計劃地實行光照管理,所制訂的光照制度既要保證必需的光照時間與強度,又要儘量減少電力消耗。光照制度應有利於控制母雛性成熟及促進母雞產蛋量的提高。制訂好光照制度後不要隨意變動,否則會影響雞的生長和產蛋。光照制度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雞舍型別以及季節變化而定。

  開放式雞舍的光照以自然光照為主,不足時根據光照制度補以人工光照。

  燈泡應經常擦拭乾淨。燈泡的大致高度為燈泡間距的2/3。燈泡高度即燈泡至雞身的垂直距離。燈泡間距即兩燈泡之間的水平距離。不同瓦數燈泡獲得10.76勒克斯照度應保持的高度和間距見表。

  不同瓦數燈泡獲得10.76勒克斯照度需保持的高度和間距

  燈泡瓦數15254060 75100

  燈泡高度***米*** 使用反光燈罩1.11.42.03.13.24.1

  不使用反光燈罩0.70.91.4 2.1 2.3 2.9

  燈泡間距***米***使用反光燈罩1.7 2.1 3.0 4.7 4.8 6.2

  不使用反光燈罩1.1 1.4 2.1 3.2 3.5 4.4

  ***二***溫度

  環境溫度是影晌雞體熱調節的主要外界因素。尤其對開放式雞舍來說,溫度基本上是隨季節與晝夜的變換而波動的,是與雞的生產效能和雞場生產費用密切相關的。溫度對雞的活動、飲食、生理狀況與代謝強度均有影響,從而影響雞的各種經濟性狀。溫度對不同雞群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烏雞的整個生產週期可劃分:

  0~60日齡為育雛期;61~150日齡為育成期;151日齡以後為產蛋期。

  烏雞的飼養環境溫度要求如下:

  第一週33~35℃,第二週32~33℃,第三週30 ~32℃,第四周28~30℃,第五至八週26~28℃;

  第九周開始為育成期,適宜溫度為20~25 ℃;

  產蛋期種雞的最佳溫度一般在20℃左右。

  溫度過高對蛋重及蛋殼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也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和雞舍設施狀況來調控溫度。一般情況下,種雞的飼養環境不應低於10℃或高於32℃,否則產蛋率將明顯下降。

  ***三***溼 度

  雞舍內溼度大小,決定於空氣中所含水分和氣溫的高低。表示空氣中溼度的指標常用相對溼度。在一般情況下,相對溼度對雞群的影響不大,但在極端的情況下或與其他因素共同發生作用時,也可對雞群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也不應忽視。

  雞舍內水氣的來源有:

  ①大氣中原有的水分,雨季水氣增加;②雞群撥出的水分;③飲水器水面蒸發的水分;④雞糞便蒸發的水分。

  高溫高溼或低溫低溼對雞群的影響最大。雞舍內溼度過大,地面潮溼,各種微生物、寄生蟲繁衍,尤其是雞球蟲病的發病率將會提高。

  烏雞適宜的相對溼度,雛雞約為60%,育成雞為55~60%,種雞為50~55%。

  在生產實踐中,防止雞舍內溼度過高的方法有:

  ①雞舍的建址應選擇在高燥的地方,坐北朝南;②雞舍的設計應保溫防溼;③通風換氣,使水蒸氣排出舍外;

  ④利用刨花、鋸末、墊草等吸收糞便中的水分;⑤儘量減少舍內漏水,及時清除糞便,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舍內乾燥。

  ***四***通 風

  通風換氣是調節雞舍內空氣環境的重要措施,通風直接影響雞舍內溫度、溼度以及空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等。通風的方法有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兩種。如通風控制合理,可使溫度和溼度適宜,這樣,雞群健康,耗料少,生長髮育快,同時產蛋也多,也節約了用電。通風在不同的季節要求不同。在冬季雞舍內應保持一定的溫度,通風量不宜過大。在夏季氣候炎熱,為達到減少溼度使雞體散熱快,又能使舍內溫度降低的目的,就必須加大通風量。

  雞舍內的有害氣體主要有氨、硫化氫、二氧化碳等。這些有害氣體在空氣中含量極微,一般以百萬分之一***lppm***為單位計算。這些有害氣體主要是由於雞群的呼吸、排洩,以及有機物的分解而產生的,對人、雞均有害。

  1.氨 氣

  氨氣無色,水溶性強,有刺激性臭味,主要是由飼料、糞便及墊料等在溫熱、高溼的環境下發生腐爛產生的。在飼養密度過大,溫熱高溼,管理不善,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濃度會逐漸增加。

  氨對雞的粘膜有刺激作用,降低食慾,降低抵抗力,引起生產下降,嚴重時中毒死亡。雞舍內氨氣濃度不得超過20ppm,一般聞不到大的氣味,人的眼、鼻感不到刺激,則氨的濃度就不會超過20ppm。

  2.硫化氫

  硫化氫無色,易揮發,有強烈腐敗的臭蛋氣味,易溶於水。主要是由於糞便、墊料、飼料的腐敗分解及腸內排出的氣體形成的。硫化氫毒性較大,在較低度長期作用下,會使雞的體質變弱,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濃度較大時則會刺激神經系統,使雞的瞳孔縮小,心臟衰弱,導致組織缺氧。雞舍內硫化氫的濃度不得超過10ppm。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無色,無臭,略帶酸味,主要由雞群撥出。二氧化碳本身並無毒性,但當空中濃度過高時,會引起缺氧,造成呼吸困難、昏迷,甚至窒息死亡。雞舍內二氧化碳的允許濃度為0.5%。

  4.塵 埃

  空氣中夾雜塵埃,微生物常附著在上面,這些微生物隨空氣流動被吸入雞呼吸道,引起許多疾病。空氣中塵埃的濃度取決糞便、墊料、通風強度、氣流方向、溼度和雞的活動程度等等。

  為了排除有害氣體,除應定期進行雞舍清掃、沖洗和消毒,及時清除糞便和汙水,不使其在舍內有分解機會外,主要靠通風換氣來解決。

  孵化與人工授精

  ***一***孵化方法

  我國勞動人民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創造了很多傳統的人工孵化方法。主要有:火炕孵化法、缸孵化法、炒谷孵化法、塑料熱水袋孵化法、煤油燈孵化法等。隨著養禽業的發展,產生了現代化的孵化法——機械孵化法。下面重點介紹幾種常用的孵化方法。

  1.機械孵化法

  機械孵化具有孵化量大、勞動生產率高、勞動強度低、安全可靠、易操作、孵化效果好等特點。適合於大、中型養雞場使用。孵化機是發展現代化養雞生產的重要裝置之一,它的種類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平面孵化機與立體孵化機兩大類,立體孵化機又可分為箱式孵化機和房間式孵化機。

  ***1***孵化前的準備

  孵化前應對孵化室和孵化機進行檢修、消毒和試溫。

  孵化室內必須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適宜的溫度,一般孵化室內的溫度以22℃為宜,不得低於20℃,亦不應高於24℃,室內相對溼度應保持在55~60%。為了便於保持溫溼度,孵化室的窗子要小,保溫效能良好,採光係數以1:15~20為宜。為使孵化室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天棚要離地面3米以上,並有專門的通氣孔或風機。

  孵化室和孵化裝置在入孵前要徹底消毒,以保證雛雞不受疾病感染。孵化室的牆壁最好用石灰水刷白,出雛盤應先用鹼水清洗,後用藥液消毒,孵化機內清洗後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燻蒸方法是,按每立方米容積用福爾馬林30毫升,高錳酸鉀15克,盛於搪瓷器皿內,放入孵化機底部,在溫度24℃以上,相對溼度75%以上的條件下,關閉機門燻蒸10小時,再開機門。

  孵化機在入孵前要檢修,以免中途發生事故。入孵前試溫2~3天,待一切機件運轉正常,溫溼度穩定後,方可入孵。

  ***2***上蛋

  一切準備就緒後,即可上蛋孵化。將挑選好的種蛋大頭向上放在孵化盤裡。由於種蛋儲存期溫度較低,為使上蛋後很快達到孵化機內溫度,入孵前4~6小時或12~18小時,將種蛋置於22~25℃的環境下預熱,一般每週入孵兩批,入孵時間最好在下午4~5點鐘,這樣一般可在白天大量出雛,工作方便。每批入孵的多少,應根據裝置條件、孵化出雛能力、種蛋供應、雛雞銷售等情況而定。

  ***3***孵化機的管理

  主要觀察孵化機內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如遇升高或降低,應及時調節。孵化室內溫、溼度及換氣,也應依氣溫情況適時調節。

  ***4***照蛋

  孵化期內應照蛋3次,以便及時驗出無精蛋和中途死胚蛋,並可觀察胚胎髮育情況。

  ***5***移蛋***落盤***

  在孵化第十八天或第十九天最後一次照蛋後,將孵化盤上的蛋移入出雛盤中,此後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溼度,準備出雛。移蛋的時間可依胚胎髮育情況靈活掌握。在育種場要作系譜記錄,在上蛋時即將每隻母雞的蛋標上記號,按順序裝入蛋盤,移蛋時應將同一母雞的蛋移入同一個種蛋盤或同一個出雛網袋中,以便出雛後編號。

  ***6***出雛

  發育正常的雞胚,孵滿20天就開始破殼出雛。在出雛期間,視出殼情況,及時撿出絨毛已乾的雛雞和空蛋殼,以利繼續出雛。但不可經常開啟機門,以免溫、溼度降低,影響正常出雛。出雛期間應經常在地面上灑水,以保證室內和機內的溼度。出雛結束後,應抽出水盤和出雛盤,徹底清洗、晒乾和消毒,準備下次出雛用。

  每次撿出的雛雞,放入出雛箱或雛雞專用盒中,然後置於30~35℃的暗室中,使雛雞充分休息,準備進入育雛舍或等候接運。

  ***7***停電時的措施

  孵化期間停電時,如備有發電機應立即發電,如無發電機,應用火爐或火牆加溫,使孵化室內溫度保持在37℃左右,開啟全部機門,每隔半小時翻蛋一次和轉動風扇一次,地面上噴灑熱水,調整溼度。如是短時間停電,可不必另行加溫加溼。

  ***8***翻蛋

  在孵化開始至移盤這段時間裡,孵化機內的種蛋應每2.5~3小時翻蛋一次,翻蛋角度應為90°。如果此期間不翻蛋,勢必會出現許多粘殼蛋,影響正常出雛。

  ***9***孵化記錄:每次孵化應將上蛋日期、蛋數、種蛋來源、歷次照蛋情況、孵化結果、孵化期內的溫溼度變化等做好記錄,以便統計孵化成績和為以後的生產提供參考資料。

  2.火炕孵化法

  ***1***孵化裝置

  ①孵化室:可用普通房屋代替,糊嚴頂棚和窗縫,室內要求光線充足,空氣新鮮,在室內南北側各搭一鋪火炕,中間留一米左右寬的過道,炕上搭攤床。

  ②火炕:炕形與普通火炕相同,炕高約70釐米,寬約180釐米,長度依孵化量而定,在炕牆適當位置留一個20釐米×20釐米的燒火口,炕的內部結構以花洞式搭法為好,要求炕溫均衡,好燒、不倒煙。

  ③攤床:攤床是我國傳統孵化法必不可少的裝置,供後期孵化和出雛用。在火炕的上方搭設,一般1~2層,床高120釐米左右,寬與炕同或比炕窄40釐米,長度依孵化量而定。床上釘好木板或鋪雙層秫秸簾均可,床周圍釘上15釐米高的擋板,床面鋪牛皮紙,紙上鋪6釐米厚的麥秸等,再鋪上草蓆。

  此外,還應準備棉被、毯子等保溫用品和溫度計、照蛋器、蛋盤等用具。

  ***2***孵化操作技術

  ①試溫:孵化前2~3天燒炕,檢查各點溫度是否均勻,掌握炕溫規律,當炕的溫度穩定在40~45℃,室溫在25℃左右,相對溼度達50~60%時即可孵化。

  ②入孵:把選好的種蛋經過消毒,直接平放在炕蓆上,圍上棉被或保溫物,蓋上棉被,若種蛋裝盤孵化,可將2~3個蛋盤重疊起來,然後蓋上棉被孵化。種蛋入孵前應預熱5~6小時。

  ③溫度調節:根據不同季節、氣侯及種蛋的胚齡,通過調整燒炕的次數和時間、覆蓋物的數量、翻蛋、晾蛋、移蛋等辦法來調節孵化溫度。炕孵成敗的關鍵在於溫度調節是否得當。

  炕孵法的溫度多采用變溫孵化的方法,隨著胚齡增加,孵化溫度***炕面溫度***從41~43℃逐漸降到37.5℃,具體變化情況如下表:

  表2 炕孵法的孵化溫度***炕面溫度*** 孵化天數 1~2 3~5 6~11 12 13~14 15~16 17~21

  孵化溫度***℃*** 41~43 39.5 39 38 37.5 38 37.5

  ④照蛋、翻蛋、晾蛋與移蛋:火炕孵化一般是5~6天入孵一批,為簡化操作過程,一般照蛋、翻蛋、晾蛋、移蛋等工作均可相互穿插進行。在整個孵化過程中照蛋兩次,頭照在第五至六天,二照在第十一天。每隔4~6小時翻蛋一次,直至14天上攤床。翻蛋時將上下層胚蛋、邊緣與中間胚蛋對換位置,結合照蛋、移蛋進行翻蛋,並根據胚胎髮育情況決定是否晾蛋和晾蛋時間的長短。

  ⑤上攤:入孵14天后,要立即將胚蛋移至攤床上孵化。若為兩層攤床,則將入孵14~17天的蛋放在上層,18~21天的蛋放在下層,直至出雛。上攤前將室溫提高2~3℃,再把胚蛋移上攤床,摞2~3層,用棉被蓋好,升溫至38℃左右,每天仍要進行翻蛋、移蛋,將邊緣蛋與中心蛋對調位置。18天后不再翻蛋。此時應防止高溫,蛋溫應控制不超過39℃,相對溼度保持在65%以上。

  出雛後,孵化盤、雛雞盤、孵化室要消毒,棉被、毯子等要晾晒。

  3.缸孵化法 缸孵化法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流行較廣,歷史悠久。

  ***1***缸孵裝置:溫水缸孵法備用水缸、盛蛋盤***鋁盆、鐵盆有鐵鍋、盛蛋鑼、炭盆***等。兩種孵缸的設定見圖7和圖8,攤床與炕孵法相似。

  ***2***缸孵法操作技術:種蛋入孵前要暖缸,分別用溫水或炭火將缸烘熱至39℃左右,然後將種蛋放入盛蛋籮或鋁盆中,再放入缸中。

  缸孵法在缸孵期***1~10天***可分為新缸期***1~5天***和陳缸期******6~10天***兩個階段。入孵後3~4小時開始翻蛋,以後4~6小時翻蛋一次,主要將上與下,邊與心蛋互換位置,缸孵期溫度1~2天為38.5~39℃,3~10天約38℃,上攤溫度與炕孵法相同。

  4.溫室孵化法

  溫室孵化具有孵化量大,不受電源限制,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其缺點是操作時溫度高。

  溫室孵化,就其內部結構來看可分為架式、攤式和攤架結合式;就供溫方式而言,有煙道式、地炕式,二者均以煤為燃料。現將溫室架孵方法介紹如下:

  ***1***孵化裝置及用具:

  ①溫室:溫室要保溫,可利用舊房改建,室內砌夾層牆,夾層間填充鋸屑保溫。應有頂棚和水泥地面。有條件的最好採用內外套間,一間作溫室,另一間作攤房兼工作間。溫室內裝八角形孵架或平面重疊式多層孵架。

  爐子設在工作間,溫室內砌“回”字形或“八”字形火道和火牆,爐膛內徑60釐米×45

  釐米,火口為20釐米×25釐米,火口與煙道連線處坡度應逐漸增加,煙道內徑約20釐米,煙道離地面高度約30釐米,可以做成火牆,煙囪設在溫室外。

  ②蛋架及翻蛋裝置:每間溫室設蛋架兩組,每組3行,每行10層,每層間距20釐米。

  蛋架由4片八角形架組成,4片八角形架安裝在帶有滾珠軸承的鐵軸上,要以鐵軸為中心,用夾板聯接鐵片構成聯動裝置,孵架長180釐米,可平放56釐米×56釐米的蛋盤3個,一層蛋架翻動時,能牽動其他各層,翻蛋時以鐵軸為中心,向前或向後傾斜45°角。

  ③蛋盤:每個蛋盤均為56釐米×56釐米,高5~6釐米,內裝8條刀口狀橫木,每行可裝蛋12個,共12行,每盤可裝蛋144個。

  ④門窗及通氣孔:溫室的門窗應用雙層木結構,中間填鋸末,門上開一個20釐米×30釐米玻璃小窗,供室外觀察用。每間溫室設8個通氣孔,互相對開,形成對流,每個孔20釐米×20釐米,每個孔用能活動的木板調節孔眼大小,以調節空氣進拙量和溫室溫度。

  其他用具:出雛盒、攤床、水盤、照蛋器、乾溼溫度計、消毒藥品等等。

  ***2***孵化技術操作

  孵化前應試溫,一般試溫1~2天,室溫保持在39~40℃,放蛋位置溫差不超過0.5℃,試溫期間,改進一切不足之處,一切正常方可入孵。

  ①上蛋:種蛋經消毒後,大頭朝上裝入盤中,放進蛋架,然後關增長門、氣孔,使蛋溫在入孵後8~12小時達到預定的溫度。

  ②溫、溼調節:根據室內溫度的高低,決定燒火次數和時間,並通過升降火道與煙囪聯接處的鐵皮閘板、開閉窗戶、門簾、通氣孔等來調節溫室溫度,為了儘可能保持室內溫度穩定,燒火時注意掌握“大火不燒,小火不斷”的原則。

  一般溫室溼度容易偏低,可通過增加水盤、溼麻袋片、地面灑水、牆上噴水、通風換氣等調節。

  ③翻蛋及通風換氣:每1~2小時翻蛋1次,14天以後每天翻蛋6次,18天以後不再翻蛋,翻蛋時將蛋架向前或向後傾斜45°角,人工翻蛋時應注意將架中間的蛋與架四周的蛋互調位置。

  ***二***種蛋的選擇、儲存、消毒與運輸

  1.種蛋的選擇

  種蛋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用來孵化,即使是優良種雞群的蛋也是如此。種蛋質量的好壞,是育種與經營成敗的關鍵之一,對雛雞的質量及成雞的生產效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對種蛋進行嚴格的選擇。種蛋質量好,胚胎髮育良好,生活力強,孵化率高,雛雞質量好;反之,種蛋品質低劣,孵化率低,雛雞生長髮育不良,難以飼養。

  種蛋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種蛋的來源,然後進行外觀、聽音、照蛋透視、剖視抽查等方法選擇。

  種蛋必須來自生產效能高而穩定、繁殖力強、無經蛋傳播的疾病***如白痢、馬立克氏病、枝原體病等***、飼餵全價飼料和管理完善的種雞群。

  種蛋的具體選擇方法如下:

  ***1***外觀選擇:要看種蛋的清潔度、蛋重、蛋形、蛋殼顏色等。入孵種蛋,表面不應有糞便、破蛋液等汙染物;蛋重要適中,符合品種標準,過大,孵化率下降;過小,雛雞體重小,蛋重相差懸殊則出雛不整齊。一般選擇35~40克的烏雞種蛋為宜;蛋形以橢圓形為最好,過長、過圓、腰凸、兩頭尖的蛋必須剔除;蛋殼顏色應符合本品種要求。另外,鋼皮蛋、沙皮蛋、皺紋蛋等均應剔除,不能作種蛋用。

  ***2***聽音:兩手各拿3枚種蛋,轉動五指,使蛋與蛋互相輕輕碰撞,聽其聲音,完整無損的蛋其聲音清脆,破損蛋可聽到破裂聲,應該剔除。

  ***3***照蛋透視:用照蛋燈或專門照蛋器械,在燈光下觀察蛋殼、氣室、蛋黃、血斑、肉斑等項內容。破損蛋可見裂紋;沙皮蛋可見一點一點的亮點;看氣室大小了解蛋的新鮮程度,並可觀察氣室位置是否正常,正常新鮮蛋的蛋黃顏色為暗紅或暗黃,如發現蛋黃上浮、蛋黃呈灰白色、蛋黃沉散等現象,均應剔除;如發現蛋黃上或蛋白上面有白色點、黑點、暗紅點,轉動時隨著轉動出現血肉斑,育種孵化應剔除。

  ***4***剖視抽檢:此法多用於育種或外購的種蛋。將蛋開啟倒入襯有黑紙或黑絨的玻璃板或平皿中,觀察是否有血肉斑和新鮮程度。一般只用肉眼觀察即可,在育種上則需用蛋白高度測定儀等專用儀器進行測量。新鮮蛋應是蛋白濃、蛋黃高度高,否則為陳蛋。

  2.種蛋的儲存

  經過選擇的種蛋,或從種雞舍撿出的種蛋,如不馬上入孵,就應該置於種蛋貯存室儲存。種蛋的儲存對種蛋的質量和孵化十分重要。如儲存不當,會導致孵化率降低,甚至造成無法孵化的後果。

  儲存種蛋應有專用的種蛋貯存室,並要求隔熱效能好,清潔,防塵沙,杜絕蚊蠅老鼠,能防陽光直晒和穿堂風,有條件的可備有空調機、排風扇等,以便調節貯存室的溫溼度及通風。

  ***1***種蛋儲存的適宜溫度:最適宜的溫度應在10~15℃。儲存時間短,可採用溫度上限,儲存時間長則應採用溫度下限。由於雞胚發育的臨界溫度為20℃,因此,種蛋儲存的環境溫度一般要低於20℃,最高不得超過23℃。

  還應注意,剛產出的種蛋降到儲存溫度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胚胎對溫度大幅度變化非常敏感,逐漸降溫才不會損害胚胎的生活力。一般降溫需要一天左右。

  ***2***種蛋儲存的相對溼度:種蛋儲存期間,蛋內水分通過氣孔不斷蒸發,其速度與貯存室內的相對溼度成反比。為了儘量減少蛋內水分蒸發,必須提高貯存室的相對溼度,一般應保持在65~70%為宜。

  ***3***種蛋儲存期內的轉蛋:儲存期內應進行轉蛋,目的是防止蛋黃與殼膜粘連,以免胚胎早期死亡,儲存時間在1周內可不必轉蛋,超過1周時,每天轉蛋1~2次為好。

  ***4***種蛋儲存的時間:種蛋的儲存時間對孵化率有較大的影響,種蛋在適當的環境中***如有空調裝置的種蛋貯存室***儲存兩週以內,孵化率下降幅度小;儲存期在兩週以上,孵化率下降較顯著;儲存3周以上,孵化率則急劇下降。因此,一般要求種蛋儲存1周以內宜,最多不要超過兩週。如無適宜的儲存條件,可視氣候情況掌握,天氣涼爽***早春、春季、初秋***,儲存時間可相對長些,一般10天左右;嚴冬酷暑,儲存時間應相對短些,一般在5天以內為宜。

  ***5***種蛋的放置方位:一般認為種蛋在儲存期間應該小頭向上豎放,這樣對提高孵化率有利。

  3.種蛋的消毒

  雞蛋產出後,蛋殼上附著的許多微生物即迅速繁殖,細菌可通過氣孔進入蛋內,這對孵化率和雛雞質量都有不利的影響,尤其是雞白痢、枝原體病、雞馬立克氏病等,能通過蛋將疾病縱向傳給後代,其後果十分嚴重,所以必須對種蛋進行嚴格消毒。

  ***1***消毒的時間:就理論上來說,種蛋消毒最好在雞蛋剛產出後立即進行,但在生產實踐中不可能做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每次收集種蛋後,立刻在雞舍裡的消毒室消毒或立即送孵化室消毒,最好不要等全部集中到一起再消毒,更不能將種蛋放在雞舍裡過夜。

  由於消毒過的種蛋仍會被細菌重新汙染,因此,種蛋入孵後,仍應立刻在孵化機裡進行第二次消毒。

  ***2***消毒方法:

  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法:每次收集完種蛋,撿出髒蛋、破殼蛋、畸形蛋,立即在雞舍消毒室消毒,每立方米容積用42毫升福爾馬林加21克高錳酸鉀,在溫度20~24℃以上,相對溼度75~80%以上的條件下,燻蒸30分鐘。在孵化機裡進行第二次消毒,一般用福爾馬林28毫升加高錳酸鉀14克燻蒸30分鐘。如果只在入孵時進行一次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4

  毫升加高錳酸鉀7克,燻蒸一小時。

  在孵化機內消毒時應避開24~96小時胚齡的胚蛋。如種蛋從蛋庫移出後,蛋殼上凝有水珠,應提高溫度,待水珠蒸發後,再進行消毒,否則對胚胎不利。

  ②新潔爾滅消毒法:以1:1000***5%原液+50倍水***新潔爾滅溶液噴灑於蛋表面,或在40~50℃的該溶液中浸泡3分鐘,取出晾乾後置於孵化器內進行孵化。

  ③高錳酸鉀消毒法:取高錳酸鉀10克,加清潔水50升,在40℃的該溶液中浸泡2分鐘,取出晾乾入孵。

  ④紫外線照射消毒法:用紫外線光源離種蛋40釐米,照射1分鐘,背面再照射1次。

  4.種蛋的運輸

  種蛋一定要包裝好,最好用特製的紙箱和蛋託。也可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如用紙箱、木盆、篾簍等,裝蛋時儘量在蛋與蛋、層與層之間充填碎紙、木屑、穀殼等墊料,但這些墊料一定要乾燥清潔。包裝時應進行選蛋,剔除明顯不合格的種蛋,尤其是破蛋,有條件的還可進行種蛋消毒。包裝要牢固,並做到輕裝輕放。包裝箱外用繩子或包裝帶捆牢。並註明“

  種蛋”、“不要倒置”、“易碎”、“防雨”、“防震”等字樣。

  運蛋要求快速而平穩,最好是空運或船運,其次是火車運輸。運輸中要防止強烈震動,減少顛簸。運輸種蛋還要考慮季節,夏季要防日晒、高溫,冬季要防凍裂和注意保溫。

  運輸種蛋到達目的地後,應儘快開箱檢,檢出破損蛋,被破蛋液汙染的種蛋要用軟布擦拭乾淨,然後裝盤、消毒、入孵。

  ***三***孵化技術

  孵化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孵化的效果,孵化應掌握好外界條件,即溫度、溼度、通風、翻蛋、晾蛋等,給以最適宜的孵化條件,才能獲得較高的孵化率和健雛率。

  1.溫 度

  溫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條件,是決定孵化成功與否的關鍵。胚胎髮育要有一定的溫度,只有保證胚胎正常發育所需的適宜溫度,才能獲得高的孵化率。

  烏雞孵化比較適宜的溫度是恆定37.8℃,出雛時的溼度恆定在37℃左右。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嚴重時會造成胚胎死亡。

  胚胎髮育階段不同,對外界溫度的要求也不同。孵化初期,由於胚胎剛發育,自身產生的體熱很少,自身調節溫度的能力差,此期孵化的溫度要稍高些;孵化中期,胚胎髮育逐步加快,自身調節溫度的能力增強,孵化溫度應保持恆定;孵化後期,即孵化至19~21天,胚胎自身產生大量的體熱,要把胚蛋轉到出雛機內等待小雞出殼,這時的溫度要稍低些,出雛機溫度要比孵化機內溫度低1℃***即36.5~37℃***。

  2.溼 度

  溼度對雞有胚腫發育也有很大作用,也是孵化的重要條件之一。但胚胎對相對溼度的適應範圍要比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廣一些,一般要求達到40~70%。在南方雖然自然相對溼度較高,但仍要掌握好相對溼度的主低變化。

  烏雞孵化相對溼度,在孵化初期***1~7天***,胚胎需形成羊水,尿囊液,溼度要求高些,為60~65%;孵化在期***8~18天***,因胚胎的羊水、尿囊液需排出,相對溼度要求低些,為50%;孵化後期***19~21天***,小雞即將出殼,為防止雛雞絨毛與蛋殼膜粘連,應給予較高的相對溼度,一般可提高到70%左右。

  3.通 風

  由於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為保持胚胎的正常氣體代謝,必須供給充足的新鮮空氣。因此,通風換氣非常重要。如孵化箱內通風換氣好,就可及時滿足胚胎正常發育的氧氣,並及時排除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蛋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過0.5%。超過1%時胚胎髮慢,死亡率高,弱雛增加。因此,孵化時必須保持孵化器內空氣新鮮,內速正常,通氣孔的大小和位置適當,風扇轉速適中。孵化初期通氣孔可不必開啟,但孵化中後期,通氣孔一定要開啟。

  通風與溫度、溼度有著密切的關係。通風良好,散熱就快,溼度就小;通風不良,溫度散發慢,溼度高。通風過大,必要的溫、溼度都難以保持。因此,應綜合考慮三者之間的關係,合理調節通風口的大小。

  4.翻 蛋

  天然孵化時,據有人觀察抱窩雞一天要用爪、嘴翻動胚蛋30~40次,這是生物本能的反應,也是適應胚蛋的生理要求的。翻蛋的目的在於避免胚胎與殼膜粘連;使胚胎運動,保證胎位正常。

  人工孵化時,一般每2.5~3小時翻蛋1次,孵化滿18天移蛋後即可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一般為向前或向後45 角。

  5.晾 蛋

  晾蛋的主要作用是降溫。晾蛋是指種蛋孵化到一定時間,將孵化器門開啟,讓胚蛋溫度下降的一種孵化操作程式。晾蛋一般與翻蛋同時進行。如孵化條件在適宜的範圍內可不必晾蛋。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在30℃以上,當胚胎孵化到中期後自身產生大量體熱,而孵化箱內的溫度又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就應晾蛋。

  6.照 蛋

  照蛋的目的在於觀察胚胎髮育是否正常,如發現不正常,可找出原因,及時調整孵化條件,以便獲得良好的孵化效果,並將無精蛋、死胚蛋、破殼蛋等剔除。一般進行3次,第一次在入孵5~6天時進行,將無精蛋、裂紋蛋驗出;第二次在11天左右時,主要將中途死胚蛋驗出,以免孵化時變質炸裂;第三次一般在移蛋時,一邊落盤一邊驗蛋,剔出後期死胚蛋,這次作為落盤時間和出雛環境控制的參考。

  7.孵化率的計算

  孵化率是反映孵化成績的一項量化指標。現將有關孵化率的一些指標的計算方法介紹如下:

  ***1***種蛋合格率:係指選種期間所產的符合本品種、品系要求的種蛋數佔產蛋數的百分比。 種蛋合格率=合格種蛋數

  產蛋總數×100%

  ***2***受精率:係指受精蛋佔入孵蛋的百分比。 受精率=受精蛋數 入孵蛋數×100%

  ***3***孵化率:係指出雛數佔入孵蛋或受精蛋的百分比。 入孵蛋孵化率=出雛數 入孵蛋數×100% 受精蛋孵化率=出雛數

  受精蛋數×100%

  ***4***健雛率:係指健康正常雛雞佔出雛數的百分比。 健雛率=健雛數 出雛數×100%

  ***5***種母雞提供健雛數:係指每隻種母雞在500日齡內提供的健康雛雞數。

  ***四***人工授精

  隨著現代化養禽業的迅速發展,飼養管理制度有所改變,種雞由平養改為籠養,為適應這種新的管理制度,採用人工授精進行雞有繁殖是勢在必行。人工授精目前已成為促進養雞業發展的一項新技術,它使受精率提高,種蛋和雛雞成本降低。這一技術在雞的育種、種雞的繁殖、蛋雞和肉雞的籠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為家禽繁殖和育種工作的有力工具。從90年代開始,泰和烏雞原種場建立了兩個新品系,並在籠養和人工授精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1.人工授精的好處

  ***1***減少公雞的飼養量:人工授精公母比例大,節約了飼料和雞舍,因而成本降低。烏雞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為1:10~15,採用人工授精後,擴大到1:30~40,可以少養種公雞,降低飼養成本。優良的種公雞,因腿部疾病或外傷,不能自然交配,而人工授精卻可以照常發揮這些公雞的作用。

  ***2***提高受精率:泰和雞的自然交配受精率為85%,而人工授精則可達90%以上。 ***3***種蛋合格率高:種雞平養時,難免有髒蛋、破殼蛋,採用人工授精多半改為籠養,種蛋清潔衛生,破損少,相應地提高了合格率。

  ***4***繁殖率高:使用籠養雞人工授精,不用單間配種,對育種工作一大改進,記錄方便、準確,使優良公雞的後代加快擴群繁殖,從而提高了種群的生產水平。

  ***5***有利於“基因庫”的儲存:如能使用冷凍儲存精液,當某優秀公雞因故死亡後,仍可繼續利用的其精液繁殖後代。

  2.人工授精種雞的選擇

  人工授精所用種公雞的數量和繁殖效能都有一些特殊要求,應按此要求選擇種公雞。根據公雞的生長髮育情況,在90日齡進行第一次選擇,每10只母雞選留1只公雞,選擇的種公雞要完全符合本品種的體型外貌特徵,發育良好,體態健壯,雙親生產效能高,健康無病。在120日齡進行第二次篩選,每20只母雞選留1只公雞。在180日齡進行第三次先擇,結合對公雞按摩調教進行,每30只母雞選留1只公雞,並留有10~15%的後備種公雞。選留下的種公雞要求頭高昂,嗚叫雄壯有力,腹部柔軟,採精按摩時肛門能外翻,洩殖腔大而寬鬆,條件上反射靈敏,交配器能勃起,並能射出良好的精液。

  種母雞無特殊要求,按育種或生產需要選擇。要求健康無病,生長髮育良好,洩殖腔寬鬆溼潤,體型緊湊,生殖系統沒有炎症。

  3.採精技術

  ***1***採精方法:採精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摩法、臺雞法、隔截法和電刺激法等。當前生產中最普遍打用的是按摩法,它安全可靠,簡便,採出的精液乾淨。

  ①保定:通常兩人操作,保定員用雙手各握住公雞一隻腿,自然分開,大拇指扣住翅膀,使公雞頭部向後,尾部對向採精員,呈自然交配姿勢。

  ②按摩:採精員左手手心向下,拇指及其餘4指分開,緊貼公雞,沿腰背向尾部輕輕地按摩2~3次,引起公雞性反射。

  ③採精:當公雞出現性反射時,採精員右手拇指與食指分開,中指與無名指間夾住集精杯,輕輕按公雞恥骨下緣兩側,並觸控抖動,當洩殖腔翻開時,左手將尾羽撥向背部,拇指與食指分開,輕輕擠壓洩殖腔,公雞即可射精,右手迅速將集精杯口置於洩殖腔下方承接精液。

  ***2***採精次數:公雞的射精量、精子的濃度與採精次數有密切的關係。採精過頻,影響精液的質量。泰和雞公雞以每2天或3天採精1次宜,這樣精夜質量高。但公雞飼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等的含量必須符合要求。

  ***3***採精應注意的事項:

  ①公雞的調教:採精前必須對公雞進行調教訓練。首先剪去洩殖腔周圍的羽毛,以防汙染精液,每天訓練1~2次,經3~4天后即可採到精液。多次訓練仍沒有條件反身或採不到精液的公雞應予以淘汰。

  ②公雞的隔離:公雞最好單籠飼養,以免相互鬥毆,影響採精量,採精前2周將公雞上籠,使其熟悉環境,以利採精。

  ③採精前要亭食:公雞當天採精前3~4小時要停食,防止飽食後採精時排糞,影響精液質量。

  ④固定採精員:採精的熟練程度、手勢和壓迫力的不同都影響採精量和品質,故最好固定採精員。

  ⑤用具消毒:採精用具應經過刷洗、消毒、晾乾或烘乾後使用。

  ⑥搞好精液的儲存和使用:採集的精液應立即置於25~30℃的保溫瓶內儲存,精液最好在採精後30分鐘內用完,否則活力將會大大降低。

  4.輸精技術

  ***1***輸精操作:

  ①保定:一般輸精由2人操作,助手左手握住母雞腿部,右手按壓腹部,施加一定壓力,將洩殖腔翻開露出輸卵管口,輸卵管口在洩殖腔右側上方,右側為直腸開口,立即將母雞洩殖腔朝向輸精員,便可輸精。

  ②輸精:當輸卵管口翻出後,輸精員即可輸精,當輸精器***圖10***插入的一瞬間,便稍往後拉,助手即可解除對母雞腹部的壓力,這樣就使精液有效地輸到母雞輸卵管內,每輸一隻母雞,都要用棉球擦拭輸精器頭。最好每輸一隻母雞換一個輸精器頭,以免疾病相互感染。

  ***2***輸精深度:一般以淺輸精為宜,輸精管插入輸卵管口1~2釐米,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輸精時間:應在每天下午2~4點鐘,母雞產蛋之後輸精。提前輸精,輸卵管內有蛋,阻礙精子執行,受精率明顯下降。

  ***4***輸精次數與輸精量:母雞在產蛋期,每週輸精1次,就可獲得較高的受精率,但一般以3~4天輸精1次為好。輸精後48小時即可收集種蛋。

  精液的品質決定採精量和採精次數。新鮮未經稀釋的精液,每次人工授精可用0.025~0

  .05毫升。正常種公雞每毫升精液中含有40億精子,每次輸入0.025毫升,有效精子數可達1 億,受精率可達95%以上。

  5.精液品質的評定

  ***1***外觀檢查:正常精液為乳白色或稍帶黃色。混有血液、尿液及糞便的精液均為異常,品質不良,受精率也低。精液外觀區別見表3。

  表3 精液外觀區別 精液外觀 顏色與狀態 原因 正 常 乳白色、不透明 黃 褐 色 糞便汙染 粉 紅 色 混入血液 異 常

  粉白色,棉絮狀 混入尿酸鹽 上層見水漬狀 混入過量透明液

  ***2***精液量檢查:用帶有刻度的吸管或其他計量器,將精液吸入後讀數,一般一隻公雞一次採精量為0.5毫升。

  ***3***活力檢查:採精後20分鐘,取同等量精液和生理鹽水各一滴,置於載玻片上,混和均勻,放上蓋玻片,在37℃條件下,用200~400倍顯微鏡檢查,呈直線運動的才有授精能力,視其中比例的多少,評為0.1至1級,在實踐中最好的為0.9級,故精子活力達0.8,受精率

  可達90%以上。呈旋渦翻滾狀的為活力高、密度大的精液。如精子呈圓周運動或原地擺動的均無授精能力。

  ***4***密度檢查:可採用精子密度估測法。在顯微鏡下,如見整個視野佈滿精子,精子間幾乎無空隙,一般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40億以上,為濃稠的精液;如在視野中精子間距明顯,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20億~40億之間,為中等密度的精液;如見精子間有很大的空隙,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20億以下,為稀精液。

  ***5***酸鹼度檢查:正常精液的氫離子濃度為100nmol/L***pH7***,當氫離子濃度大於1000nmol /L***pH值小於6***時,精子運動緩慢;氫離子濃度小於10nmol/L***pH值大於8***時,精子運動快,易死亡。

  ***6***畸形率的檢查:取精液一滴滴於載玻片上,抹片,自然風乾,後用98%的酒精固定1

  ~2分鐘,沖洗,再用0.5%龍膽紫染色3分鐘,沖洗,晾乾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數出300~500

  個精子中有多少個畸形精子,換算成百分比即力畸形率。

  6.精液的稀釋與儲存

  ***1***精液的稀釋:精液稀釋的目的,一是擴充精液量,增加輸精雞數;二是延長精子的壽命的儲存時間,以更操作與運輸。將合格的精液與等溫的稀釋液緩慢混合,防止起泡,也要防止急劇降溫和溫度反覆波動。常用的稀釋液有:

  ①1%氯化鈉溶液:氯化鈉1,蒸餾水100。

  ②磷酸鹽緩衝液:磷酸二氫鉀1.456,磷酸氫二押0.873,蒸餾水100。

  ③葡萄糖液:葡萄糖5.7,蒸餾水100。

  ④蛋黃葡萄糖液:新鮮蛋黃1.5,葡萄糖4.25,蒸餾水100。

  上述各種稀釋液中每100毫升加500~1000單位青黴素和黴素,起抗菌作用。

  ***2***精液的儲存:短期儲存可於採精後15分鐘內稀釋,在0~5℃條件下儲存。如需長久儲存,則需進行冷凍儲存。

  7.人工授精常用器具

  人工授精常用器材與用品有:集精杯、0.05~0.5毫升滴管、0.05~0.5毫升刻度滴管、保溫瓶或保溫杯、5~10毫升刻度試管、10~20毫升注射器、12#針頭、消毒盒或鋁鍋、100℃溫度計、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微量吸液器、瓷盤、瓷桶、彎剪、電爐、生理鹽水。

  烏雞的功效作用

  烏雞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等作用。

  食用烏雞,可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

  烏雞用於食療,多與銀耳、黑木耳、茯苓、山藥、紅棗、冬蟲夏草、蓮子、天麻、芡實、糯米或枸杞子配伍。

  將20克天麻溫水浸泡一天後與一隻烏骨雞猛火燒開,文火慢燉,可治神經衰弱症。

  用陳年老醋燉烏雞對糖尿病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