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飼養技術
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興起和養殖技術深入人心,大多數農村都已改以往的散養豬模式,現在更多的是規模化養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飼料配比
飼料配比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豬的生長速度以及豬的健康狀況,所以科學配置飼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飼料的配比要根據豬的生長階段進行配比。
豬的生長前期:需要20%的玉米、0.25%的食鹽、4.5%的魚粉、4%的青糖、50%的青菜、3.5%的棉餅、15%的大麥、0.5%的石粉以及2.5%的麥麩。此種飼料配置可以使豬日增長量達到450克左右。
豬的生長中期:需要18%的玉米、0.25%的食鹽、2.5%的魚粉、8.5%的青糖、50%的青菜、2.5%的棉餅、13%的大麥、0.5%的石粉以及5.5%的麥麩,此種飼料配比可以促進豬快速生長,日增長量約為720克。
豬的生長後期:需要15.5%的玉米、0.3%的食鹽、1%的魚粉、18%的青糖、50%的青菜、1.8%的棉餅、10%的大麥、0.5%的石粉和4.5%的麥麩。此種飼料配比可使豬日增長量約為830克。
豬的味覺較為發達,資料顯示,豬口腔內的味覺細胞多達1.5萬個,所以飼料配比也要從其味覺入手,可以促進其唾液腺、胃腺以及胰腺的分泌,提高採食量,促進豬的生長髮育。目前在豬飼養中使用的調料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甜味料的調配。在飼養肥豬時,需要在其每公斤的日糧中新增糖精0.05克,這樣可以增加肥豬的採食量,可以促使肥豬的日增量提高6.5%左右;在哺乳期的母豬日糧中新增糖精55ppm,可以防止母豬在哺乳期產生厭食,並且還可以提高乳汁量。在仔豬的日齡中加入180ppm的糖精,同樣能夠提高仔豬的採食量,提高其日增量;二是香味料的調配。在香味料的調配中,不能一味地使用新增劑來達到效果,而是需要適當加入脂肪和油脂等帶有香味的飼料。一般情況下,肥豬和母豬的使用量存在不同。在肥豬的日齡中加入脂肪2.5%,可以使肥豬日增長量達到730克,並且有效提高了料重比;母豬的日糧中新增5%的脂肪,可以有效增加乳汁量。研究表明,哺乳期的母豬日糧中新增適量脂肪,能夠提高仔豬的存活指數;三是鮮料的調配。需要在豬的日糧中新增味精約280ppm,資料顯示,豬的日增量能夠達到5%~7.5%左右,並且肉料比也有下降趨勢;四是辣味料的調配。在豬飼養中,辣味料新增劑種類還是比較多的,常見的有辣椒、胡椒以及大蒜等。大蒜具有提高食慾及幫助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可提高豬的免疫力、抗菌殺蟲,新增量約為0.4%。辣椒可有效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新增量為0.3%。胡椒可以促進豬的味覺,促進食慾消化,在其日糧中新增500ppm;五是鹹味料的調配。鹹味料對於機體的調節具有一定的作用。鹹味料能夠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增強機體的食慾,幫助維持機體的代謝平衡,能夠維持胃蛋白酶的pH值。
2 豬舍溫度及溼度管理
一般而言,豬舍的最佳溫度在16℃~23℃之間,在豬進舍前期,溫度要控制在20℃~23℃,後期16℃~20℃。通過實驗得知,在此溫度範圍內,豬的增長速度較快,飼料轉化率提高,肉料比下降,豬的健康狀況良好。當溫度在21℃時,豬的增長速度達到最大值,飼料轉化率也同樣是峰值。當豬舍的溫度過低時,豬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用於產生熱量來維持自身的需求,這樣降低了豬的增長速度,提高了肉料比。相關實驗指出,當溫度低於10℃時,豬日採食量會增加15%左右。當環境達到寒冷程度,易引發豬的呼吸道、消化道等病症,所以做好豬舍保溫工作,尤其是東北氣候下豬的養殖。當豬舍溫度過高,豬為了適應溫度而加速呼吸,從而影響自身的新陳代謝,會出現厭食和食慾減退等症狀,影響身體發育。豬舍的溫度達到25℃以上,採食量會相應降低15%~20%左右,體重也會降低20~35公斤,因此,夏季要做好通風以及溫度等管理工作。
豬舍溼度同樣會影響機體的生長髮育,因此需要一個溼度適中的環境。高溼度或低溼度都需要機體調節自身機能來適應環境,造成機體功能減退,平衡系統遭到破壞,不能滿足機體的需求,造成生長緩慢、發育不良等症狀,所以控制好豬舍的日常溼度非常重要。
3 豬舍飼養密度
豬舍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比如豬呼吸困難、糞尿量增大,溫度和溼度高,有害氣體和微生物菌也隨之增多,整體衛生情況不佳,並且豬之間的爭鬥現象頻繁,受傷情況屢有發生,休息時間不規律且時間較短,影響豬機體健康。實驗資料顯示,30~60公斤的肉豬所需面積為0.7~1.0平方米,60公斤以上的肉豬所需面積為1.2平方米,對於東北地區在密度上可以稍作調整,適當加大飼養密度。
4 豬舍衛生管理
豬舍衛生好壞會直接影響其健康狀況。衛生主要包含飼養員衛生、飼養工具衛生、豬舍衛生。
工具消毒:對於所使用的工具要嚴格執行消毒工作,比如推車、鐵鍬、水桶等。
豬舍消毒:豬舍消毒不能留有死角,所見之處都要進行有效消毒,各個角落要更加註重消毒,細菌多發處增加消毒次數。
所有的消毒工作要定期定時完成,不可拖沓或隨意減少消毒次數。在仔豬進欄之前的消毒工作尤為重要,不能讓細菌和毒素留在豬舍,要徹底清除。
豬的飼養管理方法
1.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1~7日齡為32℃~25℃,8~35日齡為28℃~24℃,舍內溫度控制在18℃~22℃,相對溼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釐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製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對產仔過少的母豬,可按過仔的原則,將兩窩仔豬合併1窩,由一頭體質好。乳量充足的母豬哺育。仔豬並窩前必須吃足初乳。
④開食與補料。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0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喂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5~6次。
⑤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
⑥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
2.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①進豬前準備。仔豬培育舍在轉入仔豬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裝置,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
②飼養。仔豬入舍後,2周內仍餵給原仔豬料,1周內控制採食,日喂5~6次,自由飲水。2周之後逐漸過度到育肥前期料,採用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4~5次,自由飲水。
③管理。仔豬斷奶後原窩轉入仔豬培育舍,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5℃~20℃,相對溼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仔豬生後55~6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及仔豬副傷寒疫苗。仔豬在轉群前用驅蟲精、四咪吐等驅蟲藥驅除體內寄生蟲,或用蟲剋星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當仔豬在仔豬培育舍飼養5周時轉入生長肥豬育舍。
3.生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①進豬前準備。生長豬育肥舍在轉入斷奶仔豬的前1周,要檢查維修圈舍裝置,並清掃圈舍,然後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
②飼養。斷奶幼豬入舍後,採用生乾粉料或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育肥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飼養,自由飲水。育肥後期,日喂2~3次,不限量飼養,自由飲水。
③管理。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育肥舍,按豬的品種、體重、體質強弱等相近的原則組群,每群10~20頭。斷奶幼豬轉入生長豬育肥舍後,要及時進行調教,逐漸養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的習慣。舍內溫度控制在21℃~16℃,相對溼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每天清掃圈舍和除糞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溶液或其它消毒藥消毒1次。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當肥豬體重達90~100千克時出欄。
4.種公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① 要求品種優良,睪丸大,兩側對稱,體軀健壯而靈活,膘情中等、腹線平直而不下垂。
②實行單圈飼養,定時定量飼餵,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保障公豬足夠運動,每天驅趕運動1—2小時。
③選購公豬要在無疫區的豬場選購;配種前要先驅蟲,再及時注射相關疫苗。
④適度配種,定期採集公豬精液進行鏡檢,評定精液質量,調整飼養管理,合理安排配種次數,保證種公豬正常配種能力。
⑤嚴格執行配種計劃,認真填寫配種記錄。
⑥及時淘汰劣質種公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