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豬飼養技術

  有機豬飼養要在大氣無汙染之地,豬的飲水也要標準化無汙染,肉豬飼養儘可能地順其自然,有機豬應有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禁止被關在籠內飼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產房的飼養管理

  第一,產房的豬隻實行全進全出,當一批母豬和仔豬轉出後,即對產房床位、食槽、欄杆、保育箱、墊板、門窗、地面及產房內外的環境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沖洗和擦試,待乾燥後用消毒劑噴灑消毒,並閒置淨化2天后才能進豬。

  第二,妊娠母豬於臨產前5-7天轉入產房待產,進產房前對母豬的體表進行噴灑消毒,並要檢查母豬的檔案卡,瞭解其品系、胎次、健康狀況和預產期。

  第三,對母豬飼餵溼料,要求拌和均勻,現拌現喂,若上一餐飼料沒有吃完,必須清除剩料,清洗食槽後才能加下一餐的飼料,防止黴變飼料飼餵。對體況膘情較好的母豬,可適當減少精料,可補充一些青綠飼料,對膘情較瘦的母豬可酌情增加精料。

  第四,當待產母豬出現乳房膨脹、潮紅,用手擠之,有乳汁流出時,這是臨產的預兆,如果母豬頻頻排尿,站立不安,食慾下降等表現,說明即將分娩,這時要派專人值班觀察。一旦羊水膜破裂,流出粘性的羊水時,則仔豬就要出世,此時應做好一切接產的準備工作,如消毒藥液、毛巾、碘酊棉球及剪刀等,並用消毒藥液擦洗和消毒母豬的乳房。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調節產房和保育箱的溫度,夜間分娩時要有照明。

  第五,仔豬出生後,接產員要及時清除新生仔豬口腔、鼻腔內的粘液,用抹布擦去體表的胎衣及粘膜,並將臍帶內的血液擠入仔豬體內後,在離臍孔5釐米處剪斷臍帶,同時用碘酊等消毒藥液消毒斷面,對於弱小的仔豬應人為地將其固定在母豬胸部乳頭吮乳,若需寄養的仔豬,應吮足初乳,至少經6小時後才能轉給保姆豬寄養,為避免排異,寄養時應塗上寄養母豬的乳汁,並安排夜間進行。

  第六,當分娩結束後,飼養員要檢查胎衣數和胎兒是否一致。並如實填表上報產仔數,包括健活數、弱仔數和死胎數。要給產後的母豬喂含食鹽的溫水,並給予少量麩皮等易消化的飼料。

  第七,仔豬出生後,在哺乳期間,飼養員要配合技術人員做好以下幾件工作:1-3日齡:鈍化犬牙和戴耳標;5-7日齡:小公豬去勢。同時隨時注意母豬的起臥,食慾和奶汁,精心護理仔豬,當聽到仔豬被壓的呼聲,要迅速地將母豬趕起,救出仔豬,避免或減少意外死亡。仔豬1周齡即可開食,喂以本單元自產的有機飼料,至20日齡時,基本能主動吃料,通常於42日齡前後斷奶,即能獨立生活,斷奶時應先將母豬遷出,讓仔豬在原欄位內逗留數天後再轉入保育豬舍。

  第八,產房的環境:產房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溼度60-70%,風速0.2米/秒。仔豬保育箱內的溫度要求0-7日齡32-34℃;8-20日齡20-28℃。

  為防止仔豬黃、白痢病的發生,在不同的季節應注意以下事項:

  寒冷冬季:注意產房的增溫和保溫,夜間防止賊風吹入,同時要注意通風換氣。

  炎熱季節:避免溼度過高,保持仔豬欄內清潔乾燥,忌用水沖洗仔豬圈,母仔欄的除溼措施是在欄圈四周放置生石灰吸水份,加大通風力度。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要注意並重視仔豬在夜間的防寒保暖。

  二、保育豬舍的飼養管理

  第一,本捨實行全進全出,舍內的豬群按計劃飼養到期後,全部轉出,一頭不留,然後對豬舍內外進行大消毒,消毒後的豬舍至少閒置淨化2天才能進豬。

  第二,在豬舍消毒閒置期間,對破損的圈舍、門窗抓緊修復,豬舍內外的明溝、暗渠要進行疏通,對缺少的工具、物品需要補充,總結上一批仔豬飼養的經驗教訓,迎接下一批仔豬進舍。

  第三,從產房進入本舍的仔豬,需經獸醫技術人員的檢疫,確認發育正常,健康無病的仔豬才能進舍。

  第四,仔豬進出本豬舍都要稱重,以便了解其生長速度和料肉之比。仔豬進舍後按個體大、小分圈飼養,同時也要儘可能做到同窩仔豬不分開。

  第五,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隨時調節舍內的小氣候,如適時開、關門窗,定時啟動通風裝置,當舍溫低於10℃的寒冷季節,要設法增溫、保溫,當舍內空氣汙濁,有害氣體超標時,加強通風換氣。

  第六,每天早、中、晚三次觀察檢查每頭豬的健康狀況***包括精神、食慾、糞便、呼吸等變化***,若發現病弱仔豬,及時隔離分群飼養,以便特別護理,同時報告獸醫作進一步處理。

  第七,當發現個別較為嚴重的病豬或死亡病例時,除及時報告獸醫外應立即清除傳染源,並對可疑受汙染的場所、物品和同圈的豬進行臨時性的消毒。

  第八,進入本舍一週內的仔豬,要限量飼餵,做到“少量多次”,待一週後逐漸放開限量,自由採食。

  第九,在保育期間,仔豬要進行疫苗的接種和驅蟲等工作,對於一般性的疾病,在獸醫指導下進行治療。

  有機豬飼養要點

  清除寄生蟲:用原生態新技術養有機豬時,入圈前應該清除豬體表的寄生蟲,徹底清除豬體內的寄生蟲,避免將其帶入發酵床,使豬在啃食墊料上菌絲時,將蟲卵吞入肚內感染。

  適時接種疫苗:與傳統養豬一樣,要按程式接種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

  進入豬舍的豬大小應較為均衡且健康,生病的豬要單獨隔離***可單獨留幾個傳統豬舍做為隔離欄舍***,不要進入豬舍,待正常後再進入。

  設定足夠的飼槽和飲水器,保持每頭豬都能正常自由採食和飲水。採用原生態養豬時,可適當減少飼餵量,但24小時不能斷料。飢餓的豬會吃墊料,豬採食過多的墊料會導致胃潰瘍,影響生豬健康生長。

  應經常檢查有機豬群生長情況,大小、強弱差異較大時豬需重新分群。分群原則:夜分晝不分。從斷乳豬***約7千克***到長成大豬,隨著豬體重增大,糞尿排洩量不斷增加,飼養密度應作相應調整。密度太高,墊料表面會非常潮溼,可能會產生氨味。

  根據氣溫和墊料處理的能力,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最科學合理的飼養密度如上表。

  適當減少飼餵量,為使生豬增加拱翻床面物料次數,使排洩的糞尿快速分解,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飽。生豬一般有在固定地點排糞、撒尿習慣,管理人員待糞便成堆時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節要完全開啟通風窗,必要時開啟強制通風系統,使舍內空氣能夠對流,降低舍內溫度、溼度;另在飲水中加點綠豆水等來降低豬體內燥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