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的養殖技術

  烏龜廣義上指龜鱉目的統稱。 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 烏龜***Chinemys reevesii***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龜的養殖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龜的養殖方法

  烏龜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澤、水庫和山澗中,有時也上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烏龜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也吃植物的莖葉。烏龜是一種變溫動物,到了冬天,或者是當氣溫長期處在一個較低情況下,烏龜就會進入冬眠,各種烏龜的種類不同,開始冬眠的溫度也不相同,不過通常都在10~16℃。這個時候烏龜會長期縮在殼中,幾乎不活動,同時它的呼吸次數減少,體溫降低,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也相對減少。這種狀態和睡眠相似,只不過這是一次長達幾個月的深度睡眠,甚至會呈現出一種輕微的麻痺狀態。

  此外,烏龜還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長較慢,一隻500克左右的烏龜經一年飼養僅增重100克左右。但烏龜的耐飢能力較強,即使斷食數月也不易被餓死,抗病力亦強,且成活率高。所以烏龜是較易人工飼養的爬行動物,也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寵物。

  龜的生活習性

  烏龜屬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 ,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鬥。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0℃以下時,即靜臥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

  烏龜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講能活10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過千年。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雌龜生長速度為:一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一般為250克以下。食譜蠕蟲、螺、蝦、小魚等,烏龜食性較廣,稻穀、小麥、豌豆、小魚、蝦、昆蟲、蝸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歡吃的食物是小魚、蝸牛、玉米和稻穀。

  龜的繁殖技術

  1、烏龜的雌雄鑑別

  烏龜  雌龜與雄龜在外形上有較為明顯的區別:雄龜個體較小,龜殼黑色,軀幹部長而薄,尾長柄細,具有特殊臭味;雌龜個體較大,龜殼棕黃色,縱稜顯著,軀幹部短而厚,尾短柄粗,沒有特殊臭味。更為可靠和準確的鑑別方法是:在烏龜的繁殖季節,抓住成龜,當它的四肢和頭尾皆欲縮入殼內時,用手指使勁按住它的頭及四肢,不讓它有時間呼吸,此時烏龜洩殖孔內即排出副膀胱水,然後生殖器慢慢地外突,若只向外突出縱列的皺紋內壁者為雌龜;如有一充血膨大呈褐紫色的交接器外突者則為雄龜,如果在交配季節,雄龜還會有乳白色的精液排出。

  2、繁殖

  烏龜一般要到8齡以上性腺才成熟,10齡以上成熟良好。烏龜的交配時間開始於4月下旬,時間一般是下午至黃昏,在陸地上或水中進行交配。烏龜在陸地上產卵,產卵期是5一9月,產卵高峰期在7月至8月。產卵前,烏龜多在黃昏或黎明前爬至遠離岸邊較隱蔽和土壤較疏鬆的地方***土壤的含水量為5%一20%***,以後肢交替挖土成穴***一般穴深10釐米左右,口徑8一12釐米***,然後將卵產於穴中,產完卵再扒土覆蓋於卵上,並用腹甲將土壓平後才離去。烏龜沒有守穴護卵的習性;它的另一個生殖特點是,卵子的成熟不是同步的。所以雌龜每年產卵3一4次,每次一穴產卵5一7枚。

  人工繁殖烏龜時,在交配期之前,先挑選出性已成熟的烏龜,精心飼養,供應足夠的養料,尤其應多喂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以利於烏龜產生優良的生殖細胞;其次,在烏龜的交配期,將性已成熟且體質健壯的雌雄烏龜按1:1的比例合併飼養,讓其自然交配。在烏龜的產卵期,要注意保持飼養池的安靜以及水池外空地上沙土的適宜溼度,以便於雌烏龜順利產卵。最後應隨時收集龜卵,進行人工孵化,以便獲得較高的繁殖率,提高經濟效益,減少損失。

  3、烏龜卵的人工孵化

  烏龜卵殼灰白色,呈橢圓形,長2.7一3.8釐米、寬1.3一2釐米。在自然條件下,經50一80天孵化,稚龜即破殼而出。但是龜卵的自然孵化易受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和蛇、鼠及螞蟻等天敵的危害,使得孵化期長,孵化率和存活率都較低。為提高烏龜的孵化率,可以採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採卵:雄龜喜歡在草叢、樹根下聚集,並掘土成穴產卵,故可根據穴位土質的鬆軟或留下的足跡爪痕等找到烏龜的產卵穴,採得龜卵。因烏龜多在黃昏或黎明前產卵,為避免烈日暴晒造成龜卵損壞,採卵時間最好是早晨。

  ***2***選卵:人工孵化應選取已受精的新鮮優質卵。卵是否已受精的標誌是,受精卵的卵殼光滑不粘土;而未受精卵則大小不一,殼易碎或有凹陷,並粘有泥沙。檢查卵是否新鮮優質,可以將卵對著陽光觀察,如卵內部紅潤者是好卵,卵內部渾濁或有腥臭味者則為壞卵。另外,也不宜選用畸形卵。

  ***3***龜卵的人工孵化:孵化器可選用木盆、臉盆、孵化盤***70釐米x50釐米x15釐米的淺木箱***等。先在孵化器的底部鋪上一層5釐米左右的細沙,為利於胚胎髮育,將龜卵"動物極"***指卵較大的一端***向上置於細沙上,然後在卵上蓋一層約3釐米厚的細沙,再覆上一潮溼毛巾,最後將孵化器置通風處。溫度和溼度是孵化成敗的關鍵,溫度和溼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龜卵的胚胎髮育。人工孵化時控制溫度在28一32攝氏度之間,每天灑水1一2次,保持適當溼度,同時還要注意防止天敵危害龜卵。這樣經過50一60天孵化,便可孵出幼龜。

  晒太陽

  每一隻龜一天要晒上1~2小時的陽光。

  如果龜得不到陽光,鈣難以吸收,會軟甲,四肢發爛、發白,眼睛變腫,沒食慾,久而久之,龜的抵抗力就會下降。

  龜和植物一樣,都喜歡陽光,甚至會隨著陽光移動、改變位置。

        龜的疾病特徵

  一般說來,烏龜的適應性和抗病力都比較強,不易患病。人工養殖時,只要注意隨時搞好清潔衛生,常常更換飼養池的水,烏龜一般都不會生病。但有時也會發生如下疾病和敵害:

  1、感冒

  烏龜  病龜活動遲緩,鼻冒泡,口經常張開,可視為感冒。

  治療方法:可用感冒靈和安乃近溶於水中讓龜飲服,並在龜後腿肌肉注射慶大黴素0·2毫升;或注射青黴素1萬單位,體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龜可加大用量至每次注射5萬單位。一般連續服藥和注射3天可愈。

  2、腸炎

  本病多由於水質汙染或飼料變質導致腸道細菌性感染而發病。症狀為病龜的頭常左右環顧,糞便粘稠帶血紅,並極腥臭。食慾不振,身體消瘦。

  治療方法:每天多次換水和投喂新鮮餌料;肌肉注射金黴素或氯黴素,每隻病龜每次0.5毫升,體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龜注射量可加大至1毫升,連續3天。並在餌料中加少量氯黴素或痢特靈喂服。

  3、黴菌病

  本病多為龜表皮被碰傷後感染黴菌所致,表現為表皮壞死呈紅白色,嚴重的可見黴斑。

  防治方法:在運輸、放養、轉池捕捉過程中,操作要細心,避免龜體受傷。入池前如發現有龜體受傷,可用1%的孔雀石綠軟膏或磺胺軟膏塗抹患處。一旦發現病龜,應及時隔離,並用20%一30%的石灰水全池消毒;病龜全身塗紫藥水,連塗7天,還可在飼料中加入少量土黴素粉劑,連喂3天。

  4、軟體病

  本病多由於營養不良和缺乏陽光而引起,表現為食慾減退,全身無力,精神萎靡,動作遲鈍,生長緩慢。

  治療方法:喂以適口性好而富於營養的全價飼料,飼料中加入鈣片;增強日照時數,每天照射陽光2一3次。

  5、眼病

  [病因]:眼部受傷或因水質不好,刺激眼部而使病龜用前肢擦眼部,感染細菌所致。該病多見於紅耳龜、烏龜、黃喉水龜、黃緣閉殼龜、眼斑水龜等,且以幼龜發病率較高。發病季節是春季、秋季和越冬後的春季為流行盛期。

  [診斷]:

  病龜的眼部發炎充血、眼睛腫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眼的炎症而糜爛,眼球的外部被白色的分泌物掩蓋,眼睛內部存在炎症。病龜常用前肢擦眼部,行動 遲緩,不再攝食。嚴重者時,病龜眼睛失明,最後龜體日漸瘦弱而死。有些病龜在發病初期僅有一眼患病,如不採取措施,很快另一眼也出現症狀。

  [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越冬前和越冬後,開始攝食時,加強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2.養龜器皿消毒,養龜的玻璃缸、水族箱等都用10%食鹽水浸泡30分鐘,用清水浸洗乾淨後再養龜。

  3.盤尼西林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這既是預防措施,又可用作早期治療。稚龜用20毫克/升濃度,幼龜至成龜均用30毫克/升濃度,浸洗時間長短依水溫高低而定。必要時每天浸洗1次***40分鐘***,連續浸洗3-5天。

  [治療]:

  1.多餵動物肝臟;

  2.消毒:利凡諾,又名雷佛耳,外科用藥。泡成1%水溶液,一天一次,一次40~60秒,連3~8天;

  3.呋喃西林***或是呋喃唑酮***溶液浸泡、稚龜用20毫克/升濃度;幼龜用30毫克/升,成年龜與幼龜一樣。每次40分鐘,一天一次連3~5天;

  4.紅黴素眼膏。

  此外,氯黴素眼藥水可以很好的治療白眼病。

  其他關於眼部的疾病

  1.眼瞼無法睜開:

  病因:主要由於環境乾燥。

  治療:泡澡和提高溼度。

  2.目窠腫脹***眼瞼腫脹***:

  病因:維生素A缺乏,或是接觸異物。

  治療:1***用滅菌過的水清洗眼部

  2***如果懷疑維生素A缺乏,可區域性使用或肌肉注射水溶性維生素A,每週一次。

  6、烏龜疥瘡病

  [病因]:病原為嗜水性氣單胞菌點狀亞種,常存在於水中、龜的面板、腸道等處。水質環境良好時,龜為帶菌者,一旦環境汙染時,龜體若受外傷,病菌會大量繁殖,極易引起龜患病。

  烏龜  [診斷]:頸、四肢有一或數粒黃豆大小的白色疥瘡,用手擠壓四周,有黃色、白色的豆渣狀內容物。病龜初期尚能進食,逐漸少食,嚴重者停食,反應遲鈍。一般2~3周內死亡。

  [治療]:首先將龜隔離飼養。將病灶的內容物徹底擠出,用優碘搽抹,敷上金黴素粉,再將棉球***棉球上有金黴素或金黴素藥膏***塞入洞中。若龜是水棲龜類,可將其放入淺水中。對停食的龜應填餵食物,並在食物中埋入抗生素類藥物。

  7、敵害

  烏龜的天敵主要是老鼠、蛇以及某些鳥類。老鼠危害最凶,能將烏龜咬傷甚至咬死,螞蟻常爬食有裂縫的烏龜卵,故在養殖管理中,應當注意防止這些天敵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