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有哪些

  穿山甲是對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的統稱,棲息于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溼的丘陵雜灌叢,挖洞居住,多築洞於泥土地帶。是我國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臺灣、雲南、貴州和四川等省。那麼你們知道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穿山甲有哪些生活習性

  1、食性:穿山甲其主要食物為白蟻,此外也食蟻及其幼蟲、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蟲幼蟲等,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納500克白蟻。據科學家觀察,在250畝林地中,只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可見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人類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2、繁殖:穿山甲是胎生動物,其發情交配時間以4-5月為主,發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後便分開,分娩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個月左右,雄性穿山甲發情持續時間較長,雄性發情期一直髮情,不呈現週期性,雌性發情期有2-5個發情周期,發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後不再發情,雄性發情期到處尋找雌性,發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後分開,每年1胎,在人工飼養條件下,2年時間可產3胎。

  3、築穴

  ①夏洞: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風涼爽,地勢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進雨水,洞內隧道較短,大約為30釐米左右,裡面結構比較簡單。

  ②冬洞: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築於背風向陽,地勢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內結構比較複雜,隧道彎彎曲曲,形似葫蘆,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牆,長度可達10餘米,還經過二、三個白蟻的巢,成為其冬季的“糧倉”,洞的盡頭有一個較為寬敞的凹穴,裡面鋪墊著細軟的雜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臥室”,也用作“育嬰室”。

  穿山甲的養殖條件

  養殖場要求冬暖夏涼,溫度以16℃~32℃為宜。在夏季高溫季節,注意遮陽降溫,在冬季要及時防寒保暖。根據情況可選擇池式、封閉式、地洞式和木箱式等養殖方式。

  1、池式養殖:在庭院安靜處建多個20~40m2、高50cm的磚或石砌池子,形狀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池底、池壁均用水泥抹面,使其堅固光滑,以防穿山甲逃走。池內用石塊砌幾個穿山甲洞穴,把大量的土堆在其上,每個洞穴單獨隔開,互不相通。池中央留5~10m2的活動場所,其上堆積大量的土並要種植雜草和小樹,以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場子周圍要栽種大量樹木,以便遮陽。在夏季雨季要有遮雨的東西,並留一個專門的排水道,防止雨水浸泡洞穴。

  2、封閉式養殖:由室內2~4m2的小屋和室外4~6m2的活動場所組成。室內外均為水泥地面,室內設有供穿山甲隱蔽棲息的洞穴,活動場四周有圍牆或鐵絲網,籠頂用鐵絲網封閉,每籠可飼養穿山甲2~4只。

  3、地洞式養殖:面積可為20~50 m2,四周有圍牆,牆壁堅硬光滑,牆高2m左右,沙質泥土地面,人造洞穴,具有假山、草叢等自然生活環境。可養10只以上穿山甲。

  4、木箱式籠舍:製作長方形木板箱1只,木箱大小要超過被飼養穿山甲體長的2倍為宜,分內外兩間,以圓洞連通,供動物自由出入活動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