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的病蟲防治及採收貯藏

  生薑的病蟲防治和採收貯藏是生薑栽培後期的重要要素。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進行生薑的病蟲防治和採收貯藏。

  生薑的病蟲防治

  生薑蟲害

  主要有姜螟***玉米螟***,其食性很雜,危害時以幼蟲咬食嫩莖,鑽到莖中繼續危害,使地上部莖葉枯萎,故又叫鑽心蟲。防治方法:在發生初期發現枯心苗,即被害葉片因失水而捲曲,即可用刀將螟蟲連同受害苗莖葉一齊割除,殺死或燒燬,使其基部再發分枝補缺。藥劑防治要在蟲卵孵化高峰期,螟蟲尚未鑽入心葉蛀食之前,葉面噴灑90%敵百蟲800-900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敵殺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這些藥劑注入。

  生薑病害

  主要有姜腐爛病、斑點病、炭疽病等。其中以姜腐爛病***又稱姜瘟病或青枯病***為生薑產區中最常見,在各姜區普通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達50%以上,甚至絕產,對生薑的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制約生薑發展的一大因素。

  生薑腐爛病,初發病時,植株葉片變黃,萎蔫,反捲,變黃部分和綠色部分之間界限不明顯。病葉由基部向上發展,最後整株變黃枯死。莖基部和地下根莖部受害處稍微變軟,淡褐色,水漬狀。如將病莖基部或根部橫切檢查,病部維管束變色,用手擠壓,

  有汙白色黏液從維管束部分溢位。發病後期,內部組織呈糜爛狀,溢位灰白色汁液,僅留下完整的表皮。在莖基部和姜塊腐爛後,常因腐敗性細菌進一步侵入,發生惡臭。

  本病由細菌青枯假單孢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種姜病部內越冬,生長期間借灌溉水,雨水及昆蟲等傳播,從植株莖基部和生薑的自然裂口或機械傷口侵入,日平均溫度25℃以上時,潛育期一般6-8天,最短3天,最長11天。15-20℃為41天,15℃以下很少發病。高溫、多雨病害發生重。

  生薑腐爛病的發病期長,傳播途徑多,防治較為困難,因而在栽培上應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輔之以藥劑防治,以切斷傳播途徑,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

  發病重地塊輪作2-3年或水旱輪作1年。選用無病種姜栽植,栽種生薑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種6小時,悶種6小時,或種姜切開後,用1%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或蘸木灰封住種姜傷面,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深溝高畦栽培,雨後及時排除漬水。生薑腐爛病菌是酸性,整地時,每畝增施消石灰100千克,調整土壤呈微鹼性,可控制病害發生。種植生薑所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充分腐熟後使用。避免用汙染水灌溉。當田間發現病株後,除應及時摘除中心病株外,並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然後用乾淨的無菌土掩埋。

  生薑的採收貯藏

  1.採收

  生薑的採收可分為收種姜、嫩姜、鮮姜三種。

  ***1***收種姜

  生薑與其他作物不同,種姜發芽長成新株後,留在土中不會腐爛,重量一般不會減輕,辣味反而增強,仍可收回食用,南方稱之“偷娘姜”,北方則稱“扒老薑”。一般在苗高20-30釐米,具5-6片葉,新姜開始形成時,即可採收。採收方法:先用小鏟將種姜上的土挖開一些,一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讓姜株晃動,另一手用狹長的刀子或竹籤把種姜挖出。注意盡挖土,少傷根。收後立即將挖穴用土填滿拍實。出口創匯生薑或在生薑腐爛病嚴重地塊不宜收種姜,而等到與收嫩姜或生長結束時隨老薑一起收。

  ***2***收嫩姜

  初秋天氣轉涼,在根莖旺盛生長期,植株旺盛分枝,形成株叢時,趁姜塊鮮嫩,提前收穫,謂收嫩姜。這時採收的新姜組織鮮嫩含水分多,辣味輕,含水量多,適宜於加工醃漬,醬漬和糖漬。收嫩姜越早產量越低,但品質較好;採收越遲,根莖越成熟纖維增加,辣味加重,品質下降,但產量提高,故應適時採收。

  ***3***收老薑,或稱收鮮姜

  一般在當地初霜來臨之前,植株大部分莖葉開始枯黃,地下根狀莖已充分老熟時採收。要選晴天挖收,一般應在收穫前2-3天澆一次水,使土壤溼潤,土質疏鬆。收穫時可用手將生薑整株拔出或用钁整株刨出,輕輕抖落根莖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莖葉,保留2釐米左右的地上殘莖,摘去根,不用晾晒即可貯藏,以免晒後表皮發皺。

  2.貯藏

  生薑的貯藏方法有堆藏、沙土層積貯藏、井窖貯藏、長方形臥式窖藏、坑道貯藏、射線照射貯藏等,雖然貯藏方法是多種多樣,但貯藏期間環境條件應保持一致。貯藏適宜溫度以11-13℃,溼度90%-95%為最好。若溫度低於10℃,生薑易受冷害不能長期貯藏,若溫度高於15℃,則生薑貯藏期間易發芽,病害也嚴重。溼度過低姜塊易失水萎蔫,降低食用品質。田間發病的姜塊也不宜貯藏,現將常用的幾種貯藏方法介紹如下:

  ***1***堆藏法

  生薑作加工處理需要進行短期貯藏保鮮。進行短期貯藏保鮮時,生薑收穫後,嚴格挑選,剔除受凍,受傷和病蟲危害的姜塊,可散堆在倉庫內,也可裝入竹簍垛放在倉庫內,生薑堆內注意設通風筒,保持庫溫18-20℃,氣溫下降時應增加覆蓋物保溫,氣溫高時,可減少覆蓋物,並通風降溫。

  ***2***沙土層積貯藏

  利用地下防空洞或大倉庫進行貯藏,即在地面鋪一層溼沙,然後將生薑豎立密排其上,每排一層姜蓋5-6釐米厚的溼沙,其上再放姜,如此可堆至0.8-1米高約1米寬的長方形垛,最上部蓋一層10釐米厚的溼沙,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溼。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0米米的通風束,並放入溫度計、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溼沙密封。注意通風,地面切勿進水。為防止姜垛溼度過大,前半月可開啟薄膜。

  ***3***井窖貯藏

  生薑長期貯藏多采用井窖貯藏。井窖的位置應選在地勢高,避風向陽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罈式井窖。口徑60釐米左右,深2-2.5米,下部直徑1-1.3米,在井壁上每隔50釐米,由上向下挖腳踏坑,在井下按120度角均勻向三個方向掘進,各挖一個頂部圓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米,直徑1-1.2米,每室可貯藏姜塊約500千克左右,貯姜時剔除病、傷、爛姜,將姜塊豎擺洞內,每排一層姜,撒蓋5-6釐米厚的清潔潤溼細沙,溼度掌握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度。一直到擺到高1米左右,然後用磚塊和泥草封閉洞口。在井口搭小雨棚防雨。進窖初期外界氣溫較高,姜塊呼吸熱較多,井口敞開通氣散熱,到氣溫降到0℃左右時,應封閉井口,當氣溫降到-5至-10℃時,應用草把塞緊井口,上蓋薄膜和草簾,氣溫轉暖後又要隨時減少覆蓋,使之通氣。窖藏期間要定期檢查,特別是入窖後半月內要檢查,如有異常現象要及時翻窖,檢查前要通風換氣,以保安全。

  3.包裝

  ***1***生薑出口標準要求:生薑出口一般分為新肉姜和老肉姜兩種。

  ①新肉姜: 即成熟採收後立即送外貿出口有關單位,要求生薑外觀新鮮,飽滿,具有正常的淡金黃色形體完整,連體姜塊分開後單支姜塊重量不低於10克,無病蟲機械損傷,無凍害,無水漬,無爛壞,基本無泥沙***表面允許沾泥沙0.5%-1%***。

  ②老肉姜: 成熟後採收的新姜,經過入窖貯藏一段時間,姜塊各枝頂部已完全癒合的老薑。收購標準基本同上,但要求姜塊較大,連枝單塊重達250克以上。

  ***2***保鮮生薑加工整理:按上述標準要求收購的新肉姜或老肉姜經過原料入庫,清洗等工序,對收購姜塊逐一挑選,個別未洗淨的姜塊進行清洗。

  ***3***分級包裝:一般出口生薑分類M、L、LL、LLL四個級別。M級為150-200克,L級為200-250克,LL級250-300克,LLL級300-350克。包裝時包裝人員再次檢查是否有病,是否洗淨,再按規格大小,依次裝入標有標記符號的塑料成品箱內。包裝外要將塑料袋充盈起來裝入結實紙箱中,要將袋口包紮嚴實。紙箱強度要能抗集裝箱運輸中的震動,合蓋後要嚴。成品箱裝滿後,入成品庫時,要更加註意輕搬輕放,成品入庫後,一般碼垛5-6個,注意此時四個級別應單獨碼垛,垛與垛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並用醒目標示標記。成品庫要求地面整潔,無其他雜物存放,溫度保持在13℃左右,空氣相對溼度90%。

  保鮮生薑對運輸的要求是輕裝輕卸,防熱防凍,目前以集裝箱裝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