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種植與管理

  大蒜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耐貯藏運輸。作為人們飲食中的調味品,它具有殺菌,防癌等功效, 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大蒜熱”,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整地

  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坷垃,達到“齊、鬆、碎、淨”。根據水源確定畦的長短,可打長80~100m,寬4.2~4.4m的畦;也可打長40~50m、寬4.2~4.4m的畦。

  2、選種

  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盤和莖盤,按大、中、小和蒜心進行分級,小蒜瓣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選種要求是純白無紅筋、無傷痕、無糖化、無光皮。原則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3、適時播種

  大蒜播種要適時。栽種時間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左右。播種前要晒蒜瓣1~2d。

  4、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萬株左右。深5cm左右,栽後蒜上方蓋土1cm左右。

  從成熟晾晒好的大蒜中剝選出個頭較大的蒜瓣作為蒜種。

  最好用機器拌種,拌大蒜種可以達到防蟲、防病、增產的目的。研究表明,11%苯甲·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效果不錯。

  犁地、整地

  挖溝種蒜

  蒜地整理好後,用工具在地裡拉出種蒜的購,然後開始種蒜。

  種完蒜後,再用土把蒜瓣埋上。

  覆蓋地膜

  大蒜種好後,進行澆水,澆水後等過個3天左右,用塑料薄膜將蒜地蓋上,為蒜地保溫。

  覆膜前記得要噴封閉除草劑:

  大蒜播種後覆膜前,可以選用綠麥隆、異丙隆、農思它、乙草胺、大惠利、施田補等藥劑化除。

  鉤蒜

  等大蒜髮芽後,為了讓蒜苗長出地膜,先用“爬子”或其它工具讓蒜芽鑽破地膜。個別鑽不出來的,就用鉤子將其鉤出。

  長出的蒜苗

  發現有蒜蛆或死棵現象可得衝施藥劑:

  收穫蒜薹

  種好的大蒜經過幾個月的生長過程,到了5月左右長出了蒜薹,農民就開始拔蒜薹。蒜薹其實就是大蒜的花莖。

  收穫大蒜

  挖蒜,剪杆

  加工大蒜

  晾晒、削胡、去老皮,包裝

  大蒜治療細菌性痢疾的方法

  大蒜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療效亦明顯。用法:一灌腸法:先用生理鹽水500~800毫升洗腸,再以經水浴加溫至37~38℃10%的大蒜浸出液100毫升,於10分鐘內緩緩注入肛門內,囑患者忍耐15~30分鐘後排便。每日1~2次,3日後可改為每日1次,6~10次為一療程。此法的缺點為肛門直腸及回盲部有燒灼感,初次灌腸時可出現腹痛,但均為一過性。孕婦忌用。日服3~4次***10歲以上兒童每次10毫升,10歲以下每次5毫升,2~3歲每次2.5毫升***。觀察數百例,平均治癒率為95%以上,體溫平均1~2日降至,正常,裡急後重平均2~5日消失,大便平均2~4日恢復正常,一般不致引起便祕。據臨床及實驗觀察,紫皮蒜較白皮蒜殺菌及抑苗作用強,新鮮的比陳舊的效力好。對用大蒜保留灌腸治療的130例急、慢性菌痢患者,治療後行乙狀結腸鏡檢查,病變完全恢復正常者126例***96.9%***,平均時間為6.3日,證明大蒜灌腸治療在促使遠端結腸病變癒合方面有特殊效果。此外,據實驗室觀察,痢疾桿菌在大蒜培養基中,經較長時間後對大蒜的適應能力便逐慚增高,併產生明顯的抗藥性;至於痢疾患者在應用大蒜口服或灌腸治療中,尤其是較長期的治療中能否產生抗藥性 尚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