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的種植方法以及生長環境

  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調味食物,現在種植生薑的人非常的多,生薑的種植方法很簡單。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生薑的種植方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生薑的種植方法

  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晒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20釐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複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溼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溼潤細土5釐米左右。

  施足基肥,科學追肥:生薑生長期長,應採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則。整地時,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釐米左右、1—2個分枝時,追1次肥,畝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畝施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遮陰降溫,促進生長: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陰,以促進生長。遮陰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防旱防澇,及時培土: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應及時澆水降溫,以早、晚澆水為好,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為防止根莖露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劣,要進行培土,一般結合澆水施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釐米左右。

  生薑的生長環境

  姜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 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廣西主產區大部分縣的年平均溫度為18-19℃,7月平均氣溫為25.3℃,極端高溫為39℃;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0.2℃,極端低溫為-4℃;全年無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空氣相對溼度為80%左右。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生薑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釐米,寬約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

  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釐米,寬約2.5釐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約2.5釐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脣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釐米,花期6-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