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飼養管理有什麼技術

  山羊產山羊肉量多,肉質好。其中黑山羊為現代農區發展的經濟性養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山羊飼養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山羊飼養管理技術

  1 公羊的飼養管理

  種公羊應是骨骼強健,體質結實,保持中上等膘性,性慾旺盛,精液品質好。而精液的數量和品質,取決於飼料的全價性和合理的管理。種公羊的飼養,要求飼料營養價值高,有足量優質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及無機鹽等,且易消化吸收,適口性好。種公羊宜單圈飼養***或拴養***、單獨運動和補飼,除配種外,不要和母羊放在一起。配種季節一般採精1-3 次/d,採精後要讓其安靜休息一會兒。定期進行檢疫、預防接種和防治內、外寄生蟲,並注意觀察日常精神狀態。

  2 母羊的飼養管理

  2.1 配種前 配種前對母羊抓膘復壯,為配種妊娠貯備營養。日糧配合上,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為基礎,對斷奶後較瘦弱的母羊,還要適當增加營養,達到復膘目的。

  2.2 妊娠期 妊娠前3個月,由於胎兒發育較慢,營養需要與空懷期基本相同。在妊娠的後2 個月,由於胎兒發育很快,胎兒體重的80%在這兩個月內生長。因此,這兩個月應有充足、全價的營養,代謝水平應提高15%-20%,鈣、磷含量應增加40%-50%,並要有足量的維生素A 和維生素D。建議在精料中新增1%“牲命1號C”,保證全面均衡的營養供給。孕期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擁擠、跳溝、驚群、滑倒,日常活動要注意保暖,不喂黴變飼料和冰凍飼料,以防流產。妊娠後期由於胎兒發育快,在補充青綠多汁青料的同時,應適當增加精料喂量。

  2.3 哺乳期 產後1-2 個月為哺乳期。在產後2 個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營養物質,尤其是出生後15-20d 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物質,所以應保證母羊的全價飼養。到哺乳後期,由於羔羊採食飼料增加,可逐漸減少直至停止對母羊的補料。注意產後1-3d 內,哺乳母羊不能餵過多精料。同時新增適量的“牲命1號C”,對山羊產後迅速恢復機體,提高免疫力和新生羔羊活力、成活率以及增加泌乳量和奶水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

  3羔羊的飼養管理

  羔羊要儘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吃得越多,長得越快,體質越好,抗病力越強,發病越少,成活率越高。從1 周齡後開始誘導性給草,3 周齡開始訓練吃料,同時應多晒太陽,留給羔羊足夠的運動空間,以促使羔羊正常生長髮育,對於不作種用的公羔羊可用結紮法或手術法進行去勢。育肥可在去勢後補充大量的優質牧草,並補喂含可消化粗蛋白20%的精料0.2kg。可在精料中新增“優加星-Y”系列產品,包括1%育肥羊用混合預混料和4%育肥羊用混合預混料,有利於提高肉羊對粗飼料的利用率,迅速增重,並有避免異食癖、改善肉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功效。

  4 羊群的放牧

  放牧管理春季放牧先放枯草坡或喂一些乾草,然後再放青草坡,要防止羊跑青和臌氣,早上天冷,不能讓羊吃露水草,否則易引起拉稀、脹氣;夏季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中午炎熱時應讓羊群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同時要多給羊群飲水和補鹽;秋季是羊群抓膘配種季節,要將羊放飽、放好;冬季注意防寒、保暖、保膘、保羔。高寒區冬季牧草短缺,應在夏季牧草旺盛期就貯備好過冬牧草和精料,以保證冬季牧草的正常供給,使羊群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

  山羊的疾病防疫

  山羊養殖中的疾病是養羊生產的一大威脅、應重點搞好山羊的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驅除羊體內外寄生蟲、注意圈舍的衛生消毒、在日常管理中經常觀察羊只精神、飲食、糞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沒病早防,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山羊痘

  發病初期羊體溫升高達39.5℃~41.5℃,精神沉鬱,拱背,發抖,輕咳,結膜潮紅;有的呆立或臥地不起,從鼻孔流出漿液性、黏液性、膿性分泌物,呼吸、脈搏增速;少數羊食慾下降、飲水量減少,多數羊採食、飲水停止。2~4天后,病羊全身面板,特別是乳房、陰門、口脣、四肢內側等少毛或無毛區,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並發展成凸出於面板表面的實硬丘疹;有的羊病變部丘疹相互融合,使面板凹凸不平。若加強飼養管理和對症治療,無繼發感染,病羊體溫逐漸轉向正常,食慾逐步恢復,以痊癒轉歸;若體況較差,飼養管理不良或繼發感染,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