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收藏價值有哪些

  玉器收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大多數的收藏家都會想知道玉器有沒有收藏的價值。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玉器收藏價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玉器收藏價值

  首先,製作玉器的原料,即玉料本身就是寶石,因而有其自身的價值,這是玉器與其他如書畫、青銅器、陶瓷器等古董的區別所在。玉料價值的大小受產地、色彩、 形狀、大小等制約。雖然在歷史上曾有過“君子審玉,重德而次色”的玉材觀,但在先秦時期關於和氏璧的故事恰恰證明了玉料的價值被人們所重視。秦漢以後,西 域的和闐玉湧入內地,以其產量大、質地純、色澤好而受到人們的青睞。此後,和闐玉壟斷中國2000年之久,清乾隆帝不惜花費大量財力和物力,從新疆運進單 件上噸重的玉料。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從緬甸境內運進的翡翠才取代了中國傳統的玉料。由此可見,玉料本身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

  其次,初期的玉器主要是生產工具、祭祀工具和裝飾品。隨著生產的不斷髮展,社會財富也漸漸增多,等級觀念也愈來愈重,產量稀少、美觀的玉器,賦予了這種制 度的觀念。從新石器時代中期起,一些氏族首領的墓葬中就發掘出了精美的玉器。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此現象更加明顯,如良渚文化的一些墓地,一座墓葬中就曾 出過上百件玉器,其中一同樣形制的玉器也出土於大型的墓葬中,玉成為只有少數統治者才有權佔用的器物。進入商周時代,情況更加普遍,都出土在商周時期的大 型墓中。

  秦以後,玉璽成了君權的象徵。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一塊上等的藍田玉***又說為和氏璧***製成了一枚傳國璽,以後各代帝王都看重這枚傳國璽,認 為要得了此璽,才是真命天子。東晉時的幾個皇帝都沒有得到這枚璽,被譏為“白版天子”。漢以後的各代還專門規定了達到某一級別的人才能有資格得到什麼形制 的玉璽。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釐定的25枚寶璽,絕大多數為玉製。在唐代,則對玉帶的佩用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如《新唐書·輿服》中 所謂的“其後以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緋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周禮》一書中曾作了詳細的記載,“六瑞”的使用規定為:天子用尺寸最大的鎮 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和男用谷璧和蒲璧。不夠某一級別身份的人不準持佩。《左傳》中明確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由此可見,從原始社 會末期到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級制度的重要標誌器物。

  玉器又是聚斂財富的手段和顯示富有的一種標誌。良渚文化中出土幾十件以上玉器的墓葬,墓主都是有權有財富的人。有的一個墓葬出土上百件玉器,除作為宗都、 喪葬用器外,有著標誌財富的功用。在安陽殷墟的婦好墓、江西新干大墓等一批商代貴族和方國墓葬中,仍有大批玉器出土。在商代出現了玉做的幣,即貝形玉幣, 同時玉也作為交換品和貢品。婦好墓出土的一件玉戈上刻有“盧方皆人戈玉”。商代時期,商王室所用的玉器的玉材,有相當部分來自遼寧和新疆等地,是通過交換 或入貢得到的。在西周,僻處四川的蜀國就曾向夷王貢獻瓊玉。名貴的玉器價值連城,為了得到一塊上等的玉器,不惜發動戰爭,甚至割地相讓。秦漢之後,玉作為 顯示富貴的財物,一直受到權貴的青睞。作為一種商品設肆而賣,早在宋代就已出現。明清以來,玉器商店漸漸增多。晚至清代,玉器的身價更是普遍升高,有“古 銅舊玉無定價”的說法。

  玉器收藏價值的決定因素

  1、玉器的題材、型別

  玉器作品種類很多,設計與雕刻時長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器皿類的玉器,用料多、耗費時間長,且製作難度大,在保證質地相同的情況下,其價值相對要高些。其次,像些做工複雜,栩栩如生的人物作品,也是難能可貴的。

  2、名師作品價值高

  為什麼說玉雕大師們的作品價值要高,確實是因為其手藝好,雕刻出來的作品都不賴。精美的物品人人喜愛,受到追捧,自然價值就高。而且真正的精品是聚集了大師的心血的,有的一年也難雕刻出幾件作品,供應滿足不了需求。其次像大師的作品,是受到普遍認可和欣賞的,極具收藏意義。

  3、玉質

  玉器都是由玉石雕刻而成的,而玉石之美在於天然。所以它本身的質地決定了其最終的價值,因為再雕刻的如何完美的玉石,若是它的質地不佳,那麼價格肯定不高。沒有保證質的作品,是達不到收藏投資級別的。

  4、玉器的完整性

  玉器的完整性也是影響其價值的關鍵。一些大的擺件和山子,由於所需材料大、成本高,甚至會出現不良商家拼接相似材料進行雕琢的現象。除此之外,對手鐲或其他條狀玉器上的包金現象也要多多留心,避免因不良商家藉由包金手法隱藏瑕疵、斷裂而帶來損失。

  古玉的收藏價值

  在一般人看來玉就是石頭。以礦物學分類,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鍵狀矽酸鹽中的角閃石組,包括透閃石和陽起石,也稱軟玉。

  還有一種是單鏈狀矽酸鹽鹼性單斜輝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國傳統的古玉大多是軟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吳三桂追擊南明永曆皇帝進入並控制了雲南及緬甸北部盛產翡翠的礦區之後,硬玉才正式進入中國並流行起來。

  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的先祖就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認為上古時的人們在製作、使用石制工具時發現了玉這種礦物。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硬,於是人們就用它來加工其他的石製品。

  它又有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於是人們慢慢就用它來做裝飾品。又由於玉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難,因此就只有族群裡少數頭面人物如族長、祭師才有資格佩帶並使用它,這又使它漸漸演變成禮器、祭器或圖騰。正是在這種長期緩慢的進化過程中,玉由原來僅僅是一種特別性質的石頭轉化為代表權力、地位、財富、神權的象徵。

  我們現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針。然後就出現玉禮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紅山文化的玉龍、玉豬等,應是作為族群的圖騰而製作的。此一時期的玉器並不完全是由現代意義所指的玉石所製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僅僅是漂亮一點的石頭,如與變質大理石礦共生的透閃石原礦。及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在中國主流文化區域內已再難見到玉工具了,代之而來出現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飾如商代婦好幕出土的玉龍、玉風、玉鶴。此時已廣泛採用軟玉來製作器物了。

  由老三代經秦漢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貴族的專有裝飾用品。兩宋時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由於手工業技術進步,玉器加工變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賞玉之風大盛。此時出現大量製作精巧、加工細膩、構思奇妙的玉擺飾、玉佩件。

  明清時玉器製作及玩賞達到頂峰,品種也更為豐富多彩,小到玉頭簪,玉鈕釦,大到整片的玉屏風、玉山、玉船。王公貴族家還常用玉石來製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壺等等。一般來說玉質以白玉***特別是新疆產的羊脂白玉***為上,黃玉次之,青玉再次,雜玉***如南方玉,河南玉***為下。

  清初時翡翠傳入中原,其動人心魄的碧綠馬上贏得了國人的傾心。用翡翠製成的玉飾件大行其道,成為時人竟相追逐的時尚。但在傳統的中國人眼裡,翡翠製成的玉飾卻遠遠比不上古玉。直到今天,如果我們拿起一件翡翠,我們只會去評價它的顏色,它的質地,它的製作。可當我們看見一件古玉,欣賞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質料的時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卻會是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為古玉里孕含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沉澱以及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