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有意記憶是什麼
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將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你知道什麼是有意記憶嗎?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有意記憶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意記憶的定義
有明確的目的或任務、憑藉意志努力記憶某種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記憶法。相反,沒有明確的目的或任務,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記憶方法,稱為無意記憶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明顯優於無意記憶效果。為了系統地掌握科學知識,必須進行有意記憶。
有意記憶的要求
進行有意記憶,首先要有明確的任務。任務明確,就能調動心理活動的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地實驗記憶的任務。任務越明 確、越具體,記憶效果就越好。例如,英語單詞不好記,但又必須記住,因此,你可以把生詞寫在小卡片上,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記住20個生詞,並及時進行復習與 檢查。這樣,日積月累,你的詞彙量就會大增。其次,有意記憶要有意志努力的參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專心致志”。要下決心記住一段材料,就要進入“兩耳不聞窗外事”,“頭懸樑,錐刺股”的境界。如果面對著要記的東西,連連叫苦不迭,或漫不經心,或知難而退,都不會取得好效果。
有意記憶的實驗
關於有意記憶法,曾有個心理學老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第一次,他給兩個班的學生布置了默寫課文的作業,都說第二天要測驗,結果,兩個班級的成績差不多。
第二次,他跟一班的學生說第二天要默寫課文,但是,沒有跟二班的學生說第二天要默寫課文。結果,一班學生的成績明顯要比二班的學生好。這就是因為學生把測驗作為了目標,並有意識地去記憶。
實驗說明,並不是一班同學比二班同學更聰明,記憶更好,而是由於老師在第一次測驗後,對一班提出更長久的記憶目標,結果一班同學就記得長久些。實驗同時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養成一種習慣,嚴格要求自己,給自己明確提出記憶的目標,這樣才能有好的記憶效果。
另外,通過上面這個簡單的實驗,我們可以總結出進行有意記憶時,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明確,就能調動心理活動的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地實現記憶的任務。任務越明確、越具體,記憶效果就越好。比如,我今天要把這十個英語單詞記住。這個明確的目的能夠讓你全力以赴去記憶這些單詞。比如,把單詞寫在小卡片上,每當有時間的時候就拿出來記一遍。
其次,要主動地有意識地去記憶。比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拿出十張卡片,反覆進行記憶,只要感覺自己沒記住,就不出來,這樣效果就會比較好。在記的過程中,還要及時進行復習與檢查。這樣,日積月累,你的詞彙量就會大增。
舉例
宋朝有個讀書人叫陳正之,他看書看得特別快,抓住一本書,就一個勁地趕著往下讀,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他讀了一本又一本,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讀過的書像過眼煙雲,很快就忘記了,幾乎沒有留下一點印象。這使他十分苦惱,疑心自己是不是記憶力不好。後來,有一天,他遇到了當時的著名學者朱熹, 就向朱熹請教。朱熹詢問了他的讀書過程以後,給了一番忠告:以後讀書不要只圖快,哪怕每次只讀五十字,重複讀上多遍,也比這樣一味往前趕效果好。讀的時候 要用腦子想、用心記。陳正之這才明白,他讀過的書所以記不住,不是因為他的記性不好,而是學習目的的不明確,方法不對頭,他把讀書多當成了讀書的目的,忽 視了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匆忙草率地讀書,既不消化書中的內容,又不有意識地進行記憶,他的記憶效果當然是不會好的。以後,陳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勸告,每讀完一段書,就想想這段書講了些什麼,有幾個要點,並且留心把重要的內容記住。經過日積月累,他終於成了一個有學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