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素描頭骨解析
素描原是為繪畫、雕刻等藝術服務的,後因其流暢、充實和美觀,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素描題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風景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靜物。下面來看看素描頭像:素描頭骨解析。
一、頭部骨骼結構
人物頭部骨骼分為腦顱和麵顱兩個部分。腦顱骨是四周包住腦子的骨骼,包括前面的額骨,頭頂的頂骨,後面的枕骨,耳旁兩側的顳骨,嘴以上的上頜骨,嘴以下的下頜骨。這些骨骼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對稱的,它們的分界線由骨縫所區分。
二、頭部骨點
人物頭骨的形狀決定頭部外形的輪廓和起伏,其中一些突起和凹陷,對外形也有影響,是決定寫生的依據。頭部表面的一些轉折和突起,都是由骨骼形成的,我們把這些部分稱之為骨點。頭骨外形的轉折點有頂點、兩側的頂結節點、顴弓點、兩眶外緣點、顴結節點、頦隆凸點等。我們刻畫人物頭部的時候要對這些骨點有所表現和強調,使其肉中含骨,骨肉相生。否則,頭部表現就會顯得沒有力度和生機。
三、頭部的所有肌肉要整體塑造
我們在塑造頭部的整個形體時,除了對骨骼結構和骨點全面理解外,更需要搞清楚肌肉的結構、作用、外形和運動中的變化等。頭部的肌肉和骨骼二者對我們生動地表現人物頭部是同等重要的。
頭部的肌肉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表情肌。另一類為咀嚼肌。表情肌大部分扁薄,分佈在眼、鼻、口周圍,收縮時產生臉部表情。表情肌包括額肌、眼輪匝肌、皺眉肌、鼻肌、上脣方肌、顴肌、口輪匝肌、三角肌、下脣方肌、頦肌、笑肌等。咀嚼肌分佈在頭部的兩側,這部分肌肉厚大、對外形有影響。它的作用是拉下頜骨,起閉嘴、咀嚼的作用。從側面外形上可以看到明顯的兩大塊肌肉,一塊是位於顳窩內的顳肌,另一塊是起於顴弓以下,止於下頜骨後端骨點***下頜角***的很厚肌肉。
我們在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應該把人物頭部的所有肌肉結合成整體來進行塑造,也就是區域性要服從整體,整體中包含著區域性。同時,還要把肌肉和骨骼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表現。
四、五官位置與頭部的整體比例
通過對人物頭部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概括出頭部的比例:從正面看,頭頂至下頜底的二分之一處是眼睛的位置。從髮際線到下頜底部分為三等分,第一等分自發際至眉線,第二等分自眉線至鼻底線,第三等分自鼻底線至下頜底部,這三部分的距離相等,稱為“三庭”。
自鼻底至下頜底的上方三分之一是口縫的位置。耳朵的長度等於眉線至鼻底線的長度。面部寬度相當於五眼的長度,即兩內眼角的距離為一眼長,外眼角至耳邊為一眼長,這樣加起來一共約等於五隻眼睛的長度,我們將其稱為“五眼”。內眼角和鼻翼外側緣在一條垂直線上。兩外眼角與鼻尖的連結構成等腰三角形。口的寬度相當於兩眼內虹膜內緣之間的寬度。從側面看,耳朵的位置在頭寬的二分之一偏後處。外眼角至耳屏等於外眼角到口角的距離。鬢髮前緣約在外眼角至耳朵的二分之一處,鼻尖到耳朵的距離等於眉弓到下巴的距離,口角跟下頜角基本上在同一條水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