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素描作品的藝術感

  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講求感覺這兩個字的,而學習素描也是一樣的,也是需要良好的感覺,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對素描的藝術感覺呢,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

  如何提高素描作品的藝術感

  要使感覺敏銳,有深邃的洞察力,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理性訓練才能得到。從兒童畫中可以鮮明地看到兒童對形象的感覺是天真的直覺。學習素描後,隨著理解力的提高,認識到物象的具體性和複雜性,感覺也不再是原始的了,就會越來越感到被認識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的天地太大了。可見,感覺不經過理性的訓練是不會深化的。

  素描藝術感的提高規律

  認識事物首先皆從感覺開始,經過理性的分析和辨別,把感覺提到理性階段;然後,再用提高了的感覺進行再理解再認識,使感覺又進一步得到提高。這樣,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又回到感性,如此迴圈往復,一次比一次深化,每次反覆都是對感覺的一次提高和鍛造。畫素描的過程,就是感覺和理解多次反覆的過程。誰違背這個規律,不願去做多次反覆的探求,並從探求中發現新的認識,那麼,誰的感覺就不會變銳利,就不會看得深畫得準。

  理解雖重要,但它必竟不是目的,目的在於提高感覺能力。這裡所說的感覺是指有藝術感的視覺感受,理性是不能代替藝術的視覺的,就像邏輯思維不能代替形象思維一樣。理解只是提高視覺能力的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徑。

  提高藝術視覺的規律是:

  從最生動的直覺開始,然後進入理性認識物件的研究階段,使感覺不斷得到提高,這是一般的感性與理性認識的規律。作為提高藝術視覺能力的全過程,這只是走完了它的一半路程,還必須經過必然理解的階段之後,逐步完善那些受理性和規律所約束著和支配著的感覺,使之走向自由的視覺境界。這就是藝術視覺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不最後拋開純理性認識,就會被各種清規戒律、條條框框所束縛,不能達到藝術視覺階段。

  素描雖然科學性很強,但它終歸不是科學而是藝術。故反對只憑道理按規律作畫的傾向。藝術依賴於感覺***雖然它,是經過理性錘鍊後深化了的感覺***而不是直覺。在長期作業中,在對同一物體的反覆研究過程中,始終把握最初的最生動的第一印象也是重要的。

  畫家的眼睛和普通人的不同,普通人沒有必要從事這種從感性到理性的多次反覆的視覺訓練。既要作畫家,就必須具備畫家的“眼力”。一幅素描作業反映作者的眼力,反映作者的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沒有理解作基礎,眼力永遠是原始的,不提高藝術視覺能力,眼力又永遠會停留在理性階段,並受理性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