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課隨筆

  美術是一門審美的學科,中班的美術課隨筆都寫什麼呢?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中班幼兒繪畫能力很差。往往對一些繪畫的事物出現窘怕心裡, 不敢大膽進行繪畫,對顏色的掌握也不是很好。幼兒在繪畫時經常會說:“我不會。”不敢動手去畫。為了鍛鍊幼兒大膽繪畫,對繪畫產生興趣,從以下幾點入手,對幼兒進行訓練:

  1.讓幼兒在繪畫線、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添畫,正確掌握它的特徵,讓其變成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同時,認識顏色正確塗色。

  2.讓幼兒根據紙張的大小合理佈局畫面內容,也可讓其作臨摹畫。適當添畫景物,練習塗色。

  3.利用故事、歌曲、兒歌對幼兒進行引導,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自己喜歡的圖畫。

  4.在以上幾點中還需要教師對幼兒的鼓勵和表揚,讓幼兒在自信心中提高繪畫水平。

  篇二

  今天美術課的主題是“小手的祕密”,就是請幼兒在已畫好的小手圖案上添花手掌花紋。看似簡單的紋路線條,畫起來卻不怎麼簡單。怎樣畫材最恰當呢?我想了很多……

  課堂上,我先請小朋友們觀察自己的手,並讓大家討論在手上發現了什麼?大家說了很多,把手心手背都說了個遍,最後我總結了一段。

  我開始示範作畫過程,根據總結,我先畫手指上的紋路,首先把手指分成三段,畫上三條線,再畫手指尖上的螺紋,然後畫掌心的主要線條,最後是手掌連線小臂上的幾條橫紋。整個過程我都是用粉筆完成的。

  接下來是小朋友作畫,我的構思是先用鉛筆畫,再用黑色水彩筆勾線,這樣即便畫的不如意,鉛筆的部分也能擦掉重畫,不會造成畫面的不整潔。一切準備就緒,大家開始積極作畫。我就適當的用鉛筆給他們做些修改。

  這次的作畫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先用鉛筆畫,再用彩筆畫。其實這種方式我們很熟悉,但對中班的小朋友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可以讓他們形成一種作畫的概念。

  篇三

  這周美術課題研討課,中班的四位老師把研討的重點定位為“從欣賞入手為幼兒繪畫提供支援”。和這四位老師做前期探討的時候就覺得她們對課題的程序和目前孩子發展的困難很清晰,探究點的提出就是來源於孩子的發展難點。讓我們來層層清晰欣賞與技能支援間的關係,以及怎樣處理這種關係。

  幼兒繪畫技能的發展需要教師的支援嗎?需要怎樣的支援?

  ***2-3歲***小班幼兒在活動中不能表達自己的意願,畫面形象單一,似象非象;

  ***3-4歲***中班幼兒已能把簡單的形狀與實物聯絡起來。但畫中的物體之間聯絡性差,缺少想象的情節:

  ***4-6***大班幼兒的畫面一般很豐富,且與主題有關,能用多種色彩作畫。

  中班的孩子會開始想象,但是讓孩子把自己所構思的畫面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困難。實際上這是一個繪畫技能練習和表現的過程。在技能到探索,再由探索到技能過程中的第二次技能需要支援了,第一次是出現在小班,塗鴉期過後的象徵期,中班出現第二次的技能困難期。那怎麼給於支援呢,是不是教師一步一步地範畫呢,顯然不是,如果走回到老路,去按部就班的示範,結果是孩子沒有創造性。但是,老師們又犯愁了,不給示範,孩子畫的就和書上常看到的情景差不多,一樣的太陽一樣的小樹小房子小花,太單調。大家說問題出在哪?很簡單,問題就出在:孩子的美術經驗積累不夠,對事物不同形態的積累不夠,不同表現手法的感受積累不夠,對美的事物感受積累不夠。那是不是我們的孩子看得很少呢?也不一定是。相信老師們給孩子看的美術作品也不少,但是我們有意識引導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卻不夠,是我們引導孩子欣賞美引導不夠到位。美術工作者要去採風,去感受自然,體驗生活,我們的孩子也是要的,沒有感受過美,他怎麼會表現美呢。所以如何支援孩子的繪畫技能發展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今天的支援點放在了欣賞,欣賞法在這個活動中是作為一個教學法提出的。繪畫教法的改革從範畫為主改革為欣賞方面著手,在幼兒發現、感受、表現美的過程中,在觀察、欣賞階段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繪畫創作、表現能力和評價作品能力。

  欣賞法和觀察有何不同?

  我們通常說:觀察不同,觀察特點,觀察細節。欣賞風景,欣賞歌劇,欣賞故事,欣賞美不美。兩者的區別在於欣賞蘊含更多的審美元素,情感元素,這是《綱要》中對藝術活動的目標要求。欣賞是為了給孩子的創作提供儲備,一是經驗儲備,二是情感儲備。

  那麼怎麼欣賞呢?

  是不是就是單純的美術作品欣賞呢?答案很顯然,藝術是個大範疇也是互通的,我們要選擇大量適合幼兒欣賞的事物或作品。通過讓幼兒欣賞各種美術作品、藉助音樂、語言提示及自然景物、周圍環境等,引導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體驗美的東西。

  引申到欣賞的教學方法,對話法。

  用對話法指導幼兒欣賞作品。以往長期的灌輸法是教師以自己為中心,將自己掌握的有關美術、音樂、語言等作品的知識灌輸給幼兒,缺乏自身感知和體驗,最終導致審美素質的下降。要採用對話法,讓幼兒與教師、作品三者之間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種平等的雙向交流的關係。教師用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幫助幼兒總結,理清思路,進一步加深體驗。教師在引導幼兒對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進行感知、體驗。

  評價作品是幼兒重新發現美的階段。

  欣賞的氛圍,美的感受不是在哪個環節就嘎然而止的,要貫穿於整個活動,包括評價。要把孩子的作品當成藝術品一樣,引導孩子去發現同伴表現美和獨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