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畫藝術簡介

  中國版畫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古代的版畫基本上都是以傳播為主的複製版畫有著比較強的功能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古代版畫藝術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版畫的歷史

  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刻本章法完善,體韻遒勁。同時,在經卷中也開始出現山水景物圖形。其他題材的版畫,如科技知識與文藝門類的書籍、圖冊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臨安、紹興、湖州、婺州、蘇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時期的遼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實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現了銅版印刷,主要用於印製紙幣和廣告。元代的“平話” 刻本是我國連環版畫的前身。

  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在許許多多文人、書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版刻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點,欣賞性的版畫也在明代大大興起。畫譜、小說、戲曲、傳記、詩詞等,一時佳作如雪,不勝列舉。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

  這一時期也是版畫各個藝術流派的興盛期。以福建建陽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於民間工匠,鐫刻質樸。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戲曲小說為主。或粗獷豪放,或工雅秀麗,風采迥異。以杭州為中心的武陵派,題材開闊,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中國文化史上更具有源遠流長的影響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版畫的發展始終與刻書業密切相關,宋元時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時候則轉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畫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是徽派版畫的興起。自15世紀以來,徽派版畫即以刻制聞名於時,高手如林,尤其以黃、汪兩個家族最為突出。明清兩代新安黃氏一族所刻書達200餘部,能圖者有100多人,成為一支陣容龐大的隊伍。代表作品有《養正圖解》、《古列女傳》等。在徽派版畫以典雅、精巧的風格暢行於世的時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蘇州等地的版畫插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畫不僅用作書籍插圖,而且也用於畫家傳授畫法的“畫譜”、文人雅士的“箋紙”、制墨名家的“墨譜”,以及民間娛樂用的“酒牌”。畫譜中的較早者是1603年杭州雙桂堂所刊的《顧氏畫譜》;墨譜的代表則為萬曆年間出版的丁雲鵬參與繪製的《程氏墨苑》;熱心酒牌版畫創作的是著名畫家陳洪綬,他和徽州黃氏高手合作的《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成為傳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畫的出現,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蘿軒變古箋譜》,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刊刻於1633年的《十竹齋畫譜》和刊刻於1644年的《十竹齋箋譜》,它們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書畫家胡正言。

  清代版畫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貞的《耕織圖》、1717年所刻冷枚畫的《萬壽盛典圖》等。而1679年運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製的《芥子園畫傳》初集,是由金陵畫家根據李流芳的稿本繒輯而成的,其後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廣為流傳,成為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部繪畫教科書。

  版畫的分類

  按使用材料可分為: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鋅版畫,瓷版畫、紙版畫,絲網版畫,紙版畫,石膏版畫等。按顏色可分為:黑白版畫、單色版畫、套色版畫等。新中國時期的版畫作品按製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綜合版、電腦版等。按照製作技法分:凸版版畫和凹版版畫,凸版版畫可分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凹版版畫可分為:凹雕版,腐蝕版,美柔汀版。

  版畫的藝術特點

  在欣賞版畫近千年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時,有以下一些藝術特點值得注意:

  1.儘可能利用物件的本色,顯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風格。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鄭振鐸先生曾說:“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描述。版畫具有可視性審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純美術的功用。版畫有藝術表現過程的間接性,藝術結果的複數,印痕藝術的審美特徵。

  版畫的實用價值

  1. 版畫的收藏價值

  版畫的收藏價值不弱於其他藝術品,版畫不被收藏界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版畫的可複製性,許多人對其收藏價值有懷疑。目前,版畫在市場上大致分為兩種:原創版畫和複製版畫。原創版畫是藝術家個人創造性的勞動,在木版或者銅版上刻完後再進行限量印刷;而複製版畫則是藝術機構取得畫家的授權後直接把油畫或其他作品完整地複製到版畫上。複製版畫賣的更多是名氣,原創版畫更具收藏價值。原創版畫的製造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技術性工作,包含著原創性與獨創性。版畫的製造工藝集畫工、刻工、印工於一身,在板子上作畫,在板子上刀刻,最後用手工拓印,每一步都由畫家親手完成。在印製上,則一般需要20個專色版套印,多的要達到50至60個專色版,對製造者的審美能力與技術水準要求非常高。另外,版畫的拓印並不是無限制的。根據國際慣例,版畫的印刷數量有嚴格限制,這個資訊一般標在作品左下角。

  2. 版畫的文化價值

  因為版畫畫面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效能分不開的,只有熟悉和掌握這些特性,才能發揮出工具及材料的表現力。版畫所分的木板、石板、銅版、絲網等版種中,除木板中的水印部分屬中國民族樣式的延續,其他版種均從國外借鑑而來。傳統水印版畫使用水性植物顏料來表現畫面,並在印製過程中使水性植物顏料的特性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與中國傳統印刷、傳統繪畫的選材相吻合一樣。這是受民族、時代、文化、環境、土壤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上的選擇與運用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文化內涵的民族有著不盡相同的選擇。就像中醫與西醫、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那樣,其形式的選擇有本質的不同。

  3. 版畫的藝術價值

  版畫的實用性功能在現代社會已經基本消退,但其藝術價值卻不斷凸顯。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於,手總是與心相連,但機器則是無心的。版畫是一種手工藝術,手工藝作業中會發生奇蹟,因為那不是單純的手在勞動,背後有心的控制,使手製造物品,給予勞動的快樂,這才是物品美之性質的因素。所以,手工藝作業也可以說成是心之作業。沒有比手更神祕的機器存在,我們有必要思索手工製品的藝術價值。現代化的衝擊,使傳統的手工藝正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隨之逝去的,還有人與物的溝通,生命與自然的和諧。

  版畫藝術在近百年的演變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從單純技術技巧的精美性、印刷的複數性、版畫的純粹性逐漸從平面中走向立體,從手段的單一性走向多樣性,它在表明版畫藝術發展正在醞釀著的一個轉折,它必將成為新版畫藝術發生的契機。然而,在藝術發展的變革過程中,如果沒有精神層面的突破只重視外在形式上的變化,一門藝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也就不會有本質的昇華。對於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觀察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時,哪些元素是必須予以考慮的,它們之間如何相互融合會形成一個整體,繪畫本身給予藝術家的可能性並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藝術過程中各種藝術規律和技術技巧的並置所能夠產生的美的行為。同樣,在探求版畫創造語言過程中,在關注版畫語言物質特性的同時,要避免過分技術化所帶來的形式感的表面化,使得版畫語言要服從於表達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使觀眾能夠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藝術創作不能是單純的技術性產物,綜合技藝的能力和綜合應用的能力則在更深一層上要求著版畫家將技術的過程轉化為藝術。在版畫製作的畫、刻、印的過程中只有將肌理印痕、印刷技術、情感理念相互融合滲透,將拓展版畫語言的可能性與自由表達藝術思想情感相結合才能夠創造出生動的版畫作品,才能真正實現版畫藝術所獨具的審美價值。

1.古代版畫圖片

2.中國古代版畫

3.古代木刻版畫圖片

4.中國古代人物版畫

5.中國古代木刻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