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國畫工筆畫圖片
孔雀屬的兩個種雄體體長90~130公分***35~50吋***,具一條長達150公分***60吋***的尾屏,呈鮮豔的金屬綠色。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供你選擇。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工筆畫的文章吧!
工筆畫的“詩情”與“畫意”
英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在《藝術》[1] 一書的開篇《審美假說》裡開宗明義:“所有美學體系的起點一定是個人對某種獨特情感的體驗。我們將喚起這種情感的物件稱為藝術作品……任何美學體系如果裝腔作勢地說自己就是建立在客觀真理之上,那它顯然是荒謬絕倫的,在此也毋庸多論。除了感受,我們沒有其他認識作品的途徑。”中央美院教授、著名工筆畫家蔣採曾對她的學生們這樣說:“如果你們的作品在大型畫展上能讓觀眾駐足停留10秒鐘,你們的作品就是優秀作品了;如果你們的作品能讓觀眾走過去又返回來仔細看,你們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了!”
如果我們面對的作品根本無法喚起我們的觀賞慾望,讓我們沒有感覺或者無從感受,甚而至於“不忍卒睹”、唯恐避之不及,作為觀者,誰會願意“吃”這樣的“回頭草”?誰會甘心當這種作品的“回頭客”?
一件好的視覺藝術作品能夠把一個欣賞它的人帶入生活以外的心曠神怡,會使觀者隨這件藝術作品去體驗作者的生活情感。而作品之內朦朧的“詩情”、氤氳的“畫意”,恰恰是吸引觀者駐足的磁力,是能給觀者帶來視覺快感的的催化劑。如果說寫意的文人畫還另有其他說法,那麼以寫實為旨歸的工筆畫尤其如此。
工筆畫的“詩情”:詩心入畫與詩畫合一
在工筆畫中,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是力求於形似;但僅僅畫得形似而沒有感染力的作品也不能稱之為藝術。黑格爾曾說:“畫家畫成的葡萄,鴿子要去叨,畫的甲蟲,猴子要去抓,這種把鴿子、猴子也騙過的畫,所起的僅是庸俗的效果,談不上藝術境界。”[3] 傅雷在談到院體工筆畫時也說過類似的話:“今人一味修飾塗澤,以刻板為工緻,以肖似為生動,以勻淨為秀雅,去院體已遠,遑論藝術三昧。是即未能突破積劫之明證。”[4]
工筆畫的藝術生命取決於詩意的融入,即畫面構成必須有一種詩性結構[5] ,作品本身不僅要具有很強的敘事功能,而且要富有詩意。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到宋代趙佶的《芙蓉錦雞圖》,從明代仇十洲《玉洞仙源圖》到當代劉大為的《晚風》、何家英的《秋冥》,莫不如是。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工筆畫中的詩畫結合更是由來已久。堪稱鼻祖的唐代詩人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在目前,詩意無邊;而他的畫中名作《袁安臥雪圖》,畫幅充盈著豐富的詩意,令人玩味不盡、品咂再三。故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