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板寫實人像教程

   數位板,又名繪圖板、繪畫板、手繪板等等,是計算機輸入裝置的一種,通常是由一塊板子和一支壓感筆組成,它和手寫板等作為非常規的輸入產品相類似,都針對一定的使用群體。下面是PS結合數位板繪製人像的教程,歡迎參閱。


       首先還是先介紹一下這次的裝備:

  電腦:PC

  作業系統:WINDOWS XP

  操作軟體:PHOTOSHOP CS2

  數位板:INTUOS4-M

  在筆刷的選擇上依然延續了一貫的風格,主要使用PS自帶的筆刷。有時自己也會嘗試著製作一些新筆刷,但用下來還是覺得PS自帶的幾款更為經典。這裡依然向大家介紹幾款PS的筆刷:噴槍鋼筆不透明描邊、大油彩蠟筆和噴槍柔邊圓形。三款筆刷相互協作基本可以應對大多數的塑造所需,具體如何選擇看大家的喜好了。

  1:草圖。當我們看到一幅人像圖片或作品時,往往是被她的面容,五官和表情等所吸引,有意思的是我們在起初的起稿階段卻必須先拋開這些細節,從大局和輪廓開始塑造。

  2:粗稿。我習慣在打稿的階段就加入色彩,所以在這裡加入了淺桃紅的膚色,並且用較深的暗紅色塑造出畫面的暗部。在這個階段,我們最好就能將畫面的光影節奏表達好。

  3:臉部五官的定位。這是一幅以肖像塑造為主的人像作品,所以畫面的重心還是集中在人物的五官,所以在全畫的素描大關係定位好後,便可轉入五官的塑造。當然依舊是從大塊面入手。在這裡還是不急著刻畫細節,先把臉部的起伏,轉折和體積感大致地鋪設出來。

  4:頸部、肩和手的刻畫。脖子和肩膀也是很重要的,它們的關係幾乎決定了人物上半身的動態,另外,靠在下巴處的手也成為了這幅作品的亮點,整個動作所展現出的韻味體現了女性特有的魅力。

  5:素描關係定位。在這一步驟,全畫的素描關係基本定位,人物的動態,五官的位置,眼神及表情,光影的節奏都已經交代清楚,同時,薄薄的淡彩也為後面即將進行的色彩環節做好了鋪墊。

  6:畫面色彩定位。在上一稿的基礎上,新建一個圖層,屬性設為“正片疊底”,填充紫色。這個圖層屬性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在原有的畫面上疊加一層色彩,但是不會覆蓋已畫好的部分,相當於給色彩做了個加法,非常便於對畫面整體色調做概括。

  7-1:臉部陰影加強。在已經新增的“正片疊底”圖層上再新建一個“正片疊底”圖層,選用淺紫色,對人物臉部的陰影進行強調,你會發現臉部的結構就像雕塑一樣地被塑造出來。

  7-2:頸部、肩和手的陰影加強。用同樣的方法給頸部、肩和手的部分加強陰影。

  8-1:臉部面板的柔化。在所有圖層上方,新建一個圖層,屬性為“正常”,用羽化邊緣的柔邊圓形筆刷進行塗抹,其作用是將之前一些過於凌亂和潦草的筆刷覆蓋掉,特別是在女性的臉頰處,在塗抹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吸取過度色進行刻畫。

  8-2:全域性的柔化。結合整個畫面的光影和明暗變化,將頭髮,肩膀等其他部分的凌亂筆觸適當地覆蓋掉,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步驟不能將原先的筆刷全部覆蓋,我們需要保留下許多原先的筆觸效果,因為如果全畫都是柔化的筆觸就會顯得膩味,所以一定注意把握一個度。

  9:細化區域性及高光。在全畫的光影、體積感和色彩都塑造差不多時,就可以進入細節的刻畫,在這個步驟裡,細化了五官的結構,校對了一下眼神,並且將高光刻畫了出來。需要提的是,這裡在鼻子和嘴脣的高光刻畫上花了相當的功夫,特別是嘴脣上沿的高光給人物增添了不少神采。

  10:肌理的疊加。在人物都完成後,疊加了一層肌理效果,讓畫面看上去更有味道一些。這裡的肌理可以用油畫質感的底紋也可以自己合成一些班駁效果。然後加上標題,畫面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