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鉛筆畫山水圖片

  山水中有山水之情,畫畫也能表現出畫家對山水的感情。那你知道山水的鉛筆畫是什麼樣的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山水的介紹。

  山水簡介

  山水一詞有三層意思:***1***山上流下來的水;***2***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風景;***3***山水畫的簡稱,指以風景為題材的中國畫。山水畫是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寫物件的繪畫,是中國傳統三大畫科之首。

  山水畫的發展歷史

  山水畫是中國的一個有特色的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化,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化,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態濃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四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

  本來山水畫發展到明中頁,已較為開放,畫派紛爭是主要特色。這是一種有生命活力的表現。在四起的畫派中,主要可分為以戴進為首的“浙派”和以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的“吳門畫派”以及張巨集為代表的吳派後勁。約自萬曆至崇禎年間繪畫領域出現新的轉機。以張巨集為代表的蘇州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闢蹊徑,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他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迴歸自然,到大山裡去寫生,師自然造化,悟出了繪畫的真諦。他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畫活了起來。滿清的“四王”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影響於董氏畫理,呈明時院體的臨摹之風,把對傳統士者筆墨的理解達於致極,迎合了清庭政治文化追求,左右了後市百年格局。清朝初期與四王的藝術觀點相悖的畫家很多,敢於創新的也不乏其人,但是敢於出來開宗立派的卻寥寥無幾。當時在滿清貴族統治畫壇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位提倡山水畫創新的革命領袖石濤。這位前明遺逸託寄空門,以憤世刺時的精神突破窠臼,以自由、個性為藝術的標的,他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實踐,向四王院體發起了挑戰。石濤的意義在於他的生命運動觀、整體氣勢觀、節奏韻律觀、重心比襯觀和筆墨張力觀,加之三教一理的高深學養,文士情懷可謂見石濤面又見一峰。正由於石濤用極富抗爭的生命之筆,開拓了自寫性靈、姿態新奇的頗具視覺刺激和意境感召的大寫意形式法則,他的影響自清初而入今,是幾代人的楷模。

  南方山水畫派亦稱“江南山水畫派”或“南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畫史》也說:“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董巨”。惠崇和趙令穰的小景,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雲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等,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