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工筆仕女圖片

  中國傳統的仕女圖屬於人物畫的範疇,單國強把中國古代仕女圖的發展軌跡分為 濫觴、成熟、拓展、消長 四個階段。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仕女圖簡介

  仕女圖亦即亦稱“仕女畫”、美女畫,是畫壇中對美女畫的一個沿習用詞。中國仕女圖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兩晉時期。仕女圖是人物畫中以女性形象為描繪物件的繪畫。仕女圖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也不斷擴充套件。“仕女圖”作為一個概念、一種題材門類、一種規模而論,資料記載,應從唐代開始。其代表畫家有張萱、周昉等。他們筆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層社會和宮廷生活中的貴族和名門淑女。向人們展現了當時上層婦女閒逸的生活及其複雜的內心世界。典型的魏晉美女瘦骨清象,氣度高古的風姿。

  仕女圖繁榮階段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圖的繁榮興盛階段。畫家們以積極入世的行樂觀密切地關注於豐富多彩的現實社會,尤其熱衷於表現貴族婦女閒逸的生活方式,單調而悠閒的生活情調。張萱、周昉是這一時期著名的仕女圖家。周昉筆下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代表了唐代宮苑仕女圖在形神兼備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畫家在造型上注重寫實求真,女子臉型圓潤飽滿,體態豐腴健壯,氣質雍容高貴,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這種美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時期大官僚貴族們的審美意趣,而備受矚目,併成為唐代仕女圖的主要藝術特徵。繼唐代之後的五代是個政權交替頻繁的時代,畫家們在仕女圖的創作上,即繼承了唐代的傳統又有所變革。如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筆下的女伎與唐代的仕女相比,最顯著的變化是,歌伎豐腴的肌膚因缺少唐代宮女臃懶的體態,而更具健康之美。阮郜《閬苑女仙圖》中仙女們修長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豐滿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畫仙女,也始注重表現女性身段線條的曲線美及嬌媚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