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有哪些種類

  世界最古老的競技專案之一,中國、日本、希臘以及埃及等國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公元前708年古代奧運會已有摔跤比賽專案。比賽在每邊長12米的墊上進行,墊的厚度根據使用材料的彈性而定,一般6釐米左右。墊中間直徑9米的圓圈為比賽區。比賽時運動員必須身穿紅色或藍色摔跤服,鞋為平底軟靴。每場比賽兩個回合,每個回合3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比賽形式有古典式和自由式兩種,按體重分級別進行比賽。古典式於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自由式於1904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僅男子專案。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摔跤的種類。

  摔跤種類簡介

  摔跤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西周時稱“角力”,秦代叫“角抵”,漢代稱“角抵戲”,魏晉時期又稱“相撲”,宋代除稱相撲外,還叫“爭跤”,明清時期稱“撲跌”和“摜跤”,直到民國時期才稱“摔跤”。

  解放後,我國的摔跤事業有了空前的發展,除全國開展的“中國式摔跤”外,各民族、各地區的摔跤也廣泛開發,形式很多。目前國際上開展的有自由式、古典式、男女柔道、相撲、桑勃式摔跤等。除此,我國還有各地區各民族的摔跤,如:忻州的“赤背撓羊跤”、“蒙古族摔跤”蒙語叫“搏克”、“雲南摔跤”、“維吾爾族摔跤”等。

  一、中國式摔跤

  中國式摔跤是我國普遍開展的一個跤種,運動員按體重分為十個級別,一場比賽分兩段三分鐘,得分多者勝,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絆,可以抓跤衣和腰帶,但不準抓褲子,比賽在八米見方的紅線內進行,界外亦有保護墊。中國式跤很注意腳步和重心的移動,往往根據對手的姿勢找好時機,以欺、拿、讓、橫、迎、闖、搓、推、拉、接、抽、撤、閃、擰、空勾、別、踢、挫、抱等基本動作組成各種攻守方法。

  二、國際式摔跤

  包括古典式和自由式兩種,國際式摔跤不僅按體重分級,而且還按年齡分組。

  1、古典式摔跤只許握抱頭、頸、軀幹、上肢、不許握抱下肢,也不準用腿使絆。

  2、自由式摔跤比較自由點,可以抱腿,可以用腿使絆,這兩種跤都不準抓衣服,國際式摔跤不僅站立摔,倒在墊子上還可以翻滾,繼續角鬥。運動員使用動作主動倒地不輸分,可在墊上繼續角鬥,直到制服對手到雙肩著地。現代的國際摔跤比賽要求運動員在場上積極主動,全面連貫勇敢頑強,運動稍有消極就被警告,因此,比賽非常緊張激烈。

  三、柔道——是日本一個跤種,據日本柔道文字記載,柔道是我國明朝人傳到日本的。從一九年在日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開始,柔道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此項運動按體重分八個級別,比賽就在平坦的草地上進行,運動員穿短袖上衣,長褲,繫腰帶,赤腳,衣、褲、腰帶都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絆,摔倒對手後可以抱壓對方,可以使絞技,關節技制服對方,迫使其擊墊認輸。

  四、相撲

  它是日本特有的一個摔跤專案,它的歷史悠久,開展很普遍,被列為日本國技。

  相撲營是相撲運動的組織,身高1.75米,體重75公斤以上才能參加。相撲運動員按運動成績分十級,最高一級叫“摸扛”,是終身榮譽稱號。比賽時除兩腳外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即為失敗,如果把對方推出或者抱出界外也算勝利。

  各民族的摔跤形式是:

  1、蒙古摔跤:是我國蒙古族民族體育專案,有悠久的歷史,在草原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受廣大牧民的喜愛,在草原上慶祝豐收和過“那達幕”大會時,牧民們都踴躍報名參加比賽。

  蒙古摔跤比賽場地是利用天然草原在土地上進行,比賽時運動員穿皮質附有鋼琴釘的短上衣,繫腰帶,穿肥大的褲子和高腰馬靴,健壯有力。

  比賽前運動員東西兩列,集體唱歌,載載舞躍入場內。歌詞大意是運動員們快快出來參加比賽。比賽辦法均採用單淘汰制。那達幕大會參加摔跤比賽的人數都是2的乘數,如:2、4、6、8、16、32、64、512,最大規模比賽為512人,比賽允許抓握上衣和腰帶,可以用腿使絆,但不要抱腿和抓褲子,運動員除兩腳著地外,其他身體任何部位著地都算輸。比賽不分體重大小,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把對方摔倒就算勝利,勝負雙方都手舞足蹈出場,整個比賽結束後組織者根據優勝運動員的名次分別給予獎品,以資鼓勵。

  2、朝鮮族摔跤:我國東北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民在豐收喜慶的節日裡,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行摔跤、跳 板、鞦韆比賽。朝鮮族摔跤是雙方運動員各自在自己右腿上系一根帶子,彼此左手臂穿過雙方腿上的帶子後,兩手扶著對方的腰,同時一腿跪在地上,裁判員喊開始後,雙方運動員站起來使用進攻方法,使對方三點著地為勝一跤。一場比賽摔三跤,勝兩跤者為勝利,摔倒對方一跤後裁判員給勝方頭上系一根帶子,以表示取勝一次。

  3、雲南摔跤:雲南摔跤是雲南地區各族人民喜愛的民間體育運動專案,他們利用農閒、假日、節日開展摔跤活動,遇到“火把節”,到處可以看到不同規模的摔跤活動。一處摔跤八方相聚,從少年到老年,都在積極參與。

  在摔跤場上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裁判員、觀眾彈起民族樂器,歡樂在摔跤場上。

  裁判員進入場內,號召周圍觀眾積極入場比賽。比賽前雙方擁抱以表示互相學習、高舉輕放。

  裁判員滾動,表示一方運動員已輸一跤,雙方各勝一跤後進行第三跤比賽,贏者為勝。勝者留在場上繼續比賽,直到輸給對方後退場,最後沒有人出來上場時舉辦單位派一人出場,分勝負較量,以此表示大家向他學習。

  運動員赤背,穿短褲,腰繫一根帶子,不得抓褲子,將對方摔倒後,可繼續翻滾,使對方的揹著地為勝,勝兩跤者為勝。

  4、維吾爾族摔跤:維吾爾族人在節日、盛會上舉行摔跤比賽,也是結婚時助興的娛樂之一,比賽時公推一位有威信的人作裁判,比賽的獎品就放在場地上,裁判向運動員講這裡放著獎品誰來摔,勝者捧走。各隊派人蔘賽,根據年齡大小,能力強弱先後出場。比賽時先抓好腰帶,裁判員宣佈開始後,把對方摔成揹著地為勝一跤,三跤兩勝,連勝五人為優勝者,由勝者的父母和親友把他抱出場,裁判把獎品送給優勝者。

  5、桑勃式摔跤:桑勃式摔跤是他自由式、古典式、柔道以及我國的中國式摔跤融為一體的體育專案,1966年國際業餘摔跤聯合會承認桑勃式摔跤是正式比賽專案,並在聯合會內部成立了獨立委員會。

  桑勃式摔跤根據年齡分成青少年組和成年組,再按體重分為十個級別,體重48公斤到100公斤以上級,比賽是在一個直徑九米的圓形場地上進行,比賽時間為6-8分鐘,中間不停。

  運動員外穿短式跤衣,內著緊身背心[褲衩,腳穿皮革制的鞝鞋,腰繫布制腰帶,比賽中允許抱絆等角力方法,如果將對方摔倒後,對手背部全部著地就算取得全勝,其背部部分著地或對方被摔的表示認輸時則根據積分多少計算勝負。比賽時禁止摔頭部擰頸部,不得用肘部、膝部壓迫對方身體,不能觸動面部或抓容易窒息的部位。

  桑勃式摔跤始自近二十年代,目前許多國家都開展。原蘇聯、蒙古、保加利亞、泰國、伊朗、西班牙、義大利、叛國和日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