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音樂作品鑑賞

  音樂鑑賞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是體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今天小編就蒐集到了幾篇關於大學生音樂作品的鑑賞!下面是!小編給你搜所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能幫助到大家。

  ——音樂具備的基本特點

  1、抒情性

  音樂是表現感情的藝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產生的心理體驗。音樂最重要的內容是情感的表現,是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看法和對生活情感的體驗。如貝多芬就因為非常熱愛大自然而寫出了《田園交響曲》這一美麗的樂章。

  音樂的抒情性在影視藝術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它能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音樂和畫面共同創造的氛圍中。如:電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為表現幽靜的田園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風格的音樂;電視劇《鄉村愛情》的樂曲,就是為喜慶場面配置的歡樂而活躍的音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就是為悲慘的場面配置的嗚咽而淒涼的音樂。

  2、時代性

  音樂的時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許多優秀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對當時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體會、認識和描寫。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音樂,每個時代的音樂作品無不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如,我國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音樂發出了全國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聲,《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一時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國正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家喻戶曉的《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正是反映這一時代特色最典型的音樂作品。

  3、民族性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音樂所表現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但由於各國的地理環境、人文背景、審美標準不同,音樂語言的差異也就很大,這些差異就是民族性差異。音樂的民族性表現出一個民族千百年來逐步形成的審美習慣、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

  4、概括性

  音樂的概括性是由於音樂的不確定性決定的。音樂能抒發和表達一種情緒或感情以及外在環境的某些形象和狀態,但不能像文字或繪畫那樣具體精確地描繪。音樂的描繪是一種概括性的表達,它可以使人產生極為豐富的遐想和意境,這是任何文學語言所不能代替的。音樂對世間萬物描寫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們的遐想。

  ——如何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1、學校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應該主要採取以下一些做法: 1.每年聘請音樂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進校園開設講座、演出數場,通過講解、演奏和現場互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瞭解音樂,同時產生共鳴,引起興趣。

  2、加強地方音樂的瞭解和宣傳,組織學生研究當地音樂。 為使學生學會欣賞本地區的音樂,學校應經常聘請當地有名的表演藝術家來校講演。讓更多學生了解地方音樂,並學會如何欣賞這些音樂。

  3、組織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成立各類樂團,委派有經驗的指導教師,排演經典的中外優秀作品,如,室內樂團排練約翰·斯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民樂團排練《春江花月夜》;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等。每次演出都將作品的詳細介紹提前公佈,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