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聽鬆推薦

  《聽鬆》,又名《聽宋》,是中國民間音樂家阿炳創作的二胡獨奏曲,其內容似乎是描寫宋代偉大的愛國將領岳飛。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二胡曲《聽鬆》的相關推薦吧!

  二胡曲《聽鬆》的創作背景

  音樂教育家楊蔭瀏在為《阿炳曲集》寫的樂曲說明中說:“《聽鬆》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據《阿炳傳略》說,人們聽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時候是在抗日戰爭時期。

  阿炳說:“宋朝時候,金兀朮被岳飛打得走投無路,狼狽逃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的聲音。這曲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阿炳在抗日戰爭時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講一番南宋時期入侵者金兀朮敗逃的故事,以金兀朮的敗逃喻日寇的失敗,以岳飛的奮鬥精神預言中華民族的必然勝利。

  二胡曲《聽鬆》的樂曲結構

  《聽鬆》的曲式結構為直進式三段體。全曲分五部分,主樂曲由三個段落組成,曲前有引子,曲後有尾聲,前後對稱,主題突出。引子及尾聲為徵調式,樂曲第一、二、三段為宮調式。引子,每分鐘約60拍;第一段,每分鐘約80拍;第二段,是樂曲的主體部分;第三段,每分鐘120拍;尾聲,在急急風的鑼鼓聲中結束。

  二胡曲《聽鬆》的藝術特色

  《聽鬆》全曲通過鬆濤借物詠懷,在讚頌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樂曲氣魄豪邁,跌宕起伏,剛勁有力。

  引子氣魄巨集大,猶如呼嘯的松濤震盪山谷,氣勢巨集偉,蒼勁有力,使人感受到一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第一段以微弱的顫音和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具有強烈的時代戰鬥氣息。第二段則是樂曲的主體,始終貫穿第一段出現的號角音調,慢起漸快,力度從弱到強,在旋律進行中大跳音程很多,節奏複雜多變,並連續使用切分音,因而音樂氣勢如奇峰兀立,蒼勁挺拔。表現了一種不可阻擋的氣概。第三段開始是間歇沉著的音型,然後是明朗雄健的樂句;尾聲快而有力,在類似鑼鼓“急急風”的節奏中結束全曲。

  在傳統的二胡音樂中,具有如此陽剛之美而又能在反映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感情和民族色彩的和諧統一方面取得成功的作品,是十分罕見的,令人感到特別寶貴。

  《聽鬆》和《二泉映月》都是阿炳的佳作,但其創作手法、音樂氣質、音樂格調卻各不相同。《二泉映月》是抒情性的細微刻劃,而《聽鬆》卻是富於戲劇性的豪放表達。前者是柔中帶剛的氣質,後者卻是剛中有柔的性格***當然它們都剛柔並濟,但卻各有其主導的方面***。如果說《二泉映月》是對人間不平的心酸傾訴,那麼《聽鬆》便是從內心迸發出的一瀉千里的感情的潮水。如果說《二泉映月》是悲憤交集的音詩,那麼《聽鬆》便是熱血沸騰的雄壯戰歌。如果說前者是對現實生活的怨訴和探求,那麼後者便是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以戰鬥者的姿態對生活作出的有力回答。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聽鬆》是當時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思想在藝術創作上的生動體現。

  《聽鬆》短小精悍,氣勢浩大,層次分明,構思新穎,旋律流暢,一氣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極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時也字字清楚有力,因而樂曲氣勢豪放。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聲音特別濃厚有力。在音樂格調上與《二泉映月》的細膩委婉截然不同。

  楊蔭瀏先生曾寫到,“阿炳的創作超脫了狹窄師承的墨守,技術的呆板模範,開啟了他自己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對一曲的學習,可影響他對別曲的瞭解,對一種樂器的學習,可影響他對別的樂器的演奏技術。”“聯絡他周圍的生活環境,他技術發展的可能性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