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新手在練習中注意哪些

  對於泰拳初學者來說,動作剛開始會有很多不標準之處,犯錯誤在所難免,以下小編整理的這幾類錯誤是在泰拳訓練中的習慣性錯誤,趕緊比對一下看自己有沒有做錯。

  訓練中的習慣性錯誤

  1、昂頭:

  很多人怕臉上挨拳,喜歡昂著頭往後躲,對手如果步伐快,兩拳就可以KO你,對於拳法的躲避應該以左右搖閃為主,後仰的躲避只是少數,而且後仰躲避大多是動身子不動步子的,是高個子用來躲過矮個子拳以後在對方收手時進行直接反擊的技術動作。

  2、側身:

  側身確實是可以提高前後的移動速度,對於在開放型場地內的比賽是很有用的,比如跆拳道、WKF空手道、錦標賽散打,但是在泰拳或者MMA這些封閉的場地內,它非但沒有優勢,反而會讓你陷入被動,因為場地對移動的限制,側身會讓你變成掃踢的活靶子,而且因為側身對後半邊身體使用的影響,會導致你攻擊節奏連不上。

  3、步法凌亂:

  泰拳的常用步法當中,沒有兩腳同時墊的動作,都是1、2的節奏,兩腳同時踮的步法適合解和側身進行遊記戰,在泰拳的實戰中,同時踮腳會讓對手抓住你踮起的空檔用低掃掃倒你,為什麼泰拳的點滴步是前腳踮著,這樣一是便於直接的蹬腿阻擊,再有就是對手掃踢的時候即使你沒有來得及完全提膝格擋,也會因為虛點的腳步使得前腿沒有支撐的力點而使得對手的低掃的傷害沒有那麼大。

  4、跳躍動作過多:

  《拳霸》是部很好的電影,如果把它當做泰拳教材那就不行了。泰拳比賽中並沒有那麼多的跳躍動作,而且很多泰拳比賽中所謂的飛踢其實多是把對手推到圍繩以後,趁對手失去重心,我方掃踢的時候把支撐腳也離地,加大擊打力度,算是一種不要重心的掃踢,飛膝也是一樣。

  5、不放胯:

  踢腿和出膝都不放胯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不是因為韌帶不好,而是沒有養成放胯的習慣,放胯怎麼解釋呢,一般人是把髖部作為一節在使用,就是要麼前,要麼後的動作,自己體會,放胯就是要你把髖關節作為以腰椎為軸的可以左右轉動的兩部分來用,哪一邊需要做動作,就以腰椎為軸往那一側扭轉,大街上很多小孩玩的那個兩個輪子要靠扭腰走的那種滑板,就是那種感覺。

  這些都是習慣性的錯誤,如果你在泰拳訓練中有犯此類錯誤,記得及時糾正啊!可以請教老手,幫忙指正。

  泰拳的精神是什麼

  泰拳手場上拼搏的那種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和不將對手擊敗誓不罷休的大無畏精神,除了憑藉泰拳手的技術精湛、力度強猛,捍衛“五百年無敵手”的泰拳榮譽、擺脫貧窮外,更主要的一點是泰拳的精神靈魂,即泰拳信奉神靈的作用。泰國是一個佛教的國家,全國大小寺廟有數萬座,佛教徒佔全國人口中的95%以上。

  泰國人除信仰佛教外,還信奉神靈、先祖、聖。 賢和烈士。泰拳手信奉宗教和常人一樣,通地各種儀式,向高僧大師們求福或向神靈祈禱,以求得到心境的平穩和置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的勇氣,使自己達到“不死”、“無痛”、‘‘無畏”的狀態,忘卻痛苦和憂慮,使其得到必勝的信心。 泰拳手供奉的神靈有:

  ①佛陀和神,

  ②歷史英雄人物,如泰拳宗師乃克儂東、長勝王武陵龍、斷劍名將拍耶披猜等,

  ③祭拜野獸飛禽,如龍、虎、蛇、豹等。此外還有巫術、符咒、神物,它們作為一種護身咒符,能在打鬥中帶來好運,抵禦各種危險。

  臂箍泰語又叫“帕加”,用符布捲成環狀,內藏佛像、符章,外形如綵帶,戴在拳手的單臂或雙臂的肱二頭肌處,有護身和長功力的作用。

  紋身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泰人紋身繡面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民族標誌,二是妝飾美觀,三是避邪,四是威武。就 泰拳手而言,更多是熱衷於第三種紋身,用於驅魔伏妖,神勇長存,增加功力。

  泰拳師的禁忌較多。女人歷來被泰拳界所禁忌,他們認為一旦與女性有染,其功力就會大降,並帶來厄運。因此,泰拳場、館禁止女性踏足,女性一旦踏足便為凶兆,這是泰拳的習俗,是不能被改變的。還有就是頭顱禁止被人碰、摸,泰人認為頭顱為神靈之居所,除了父母和師傅外,嚴禁被人觸控,特別是陌生的女性。一旦被觸控,靈魂便受到褻瀆,功力也會大受損害。

  泰拳精神和泰國的傳統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想了解關於泰拳的更多內容,可以先從其發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