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發聲的基礎知識及訓練方法

  掌握好的換聲技巧可以更好的學好唱歌技巧讓自己更加好的演繹歌曲,那有哪些混聲關鍵在換聲區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混聲關鍵在換聲區。

  義大利美聲唱法之所以能將人聲音的輝煌發揮到極至,尤其是高音明亮,具有金屬光澤,就是因為他們換聲技術掌握得好。

  有的男高音說自己就不換,從下到上永遠開著唱,這實際上不可能,他或許換了自己不知道罷了。如果真有全開著唱的,不用多久嗓子會啞的。換聲技術是在保障嗓子健康的基礎上唱出輝煌的高音。

  不過換聲技術八十年前和現在比,有些變化,像卡魯索那個時代,他追求大共鳴,嗓子承受力大一些,拉得深,高音帶胸聲,很費體力,桶子拉得大。

  像帕瓦羅蒂就輕巧多了,他高音唱得自然輕鬆靈巧。所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個分界,傳統追求“大”,現代追求“小”,但根子沒變,在理論上不該懷疑,換聲技術沒過時,不過現在更完善、更科學化了。

  換聲主要解決將真聲變成混聲的矛盾,這個技術在男高音身上最難,為什麼男高音被稱為“難高音”?主要就在這上。

  一般人講換聲點,如男高音點在小字二組升F上。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將換聲點擴大為換聲區,如男高音的換聲區從小字二組升F、G到降A、A,這樣一般的男高音就一網打盡。

  換聲區的概念是由教師掌握的,就是別被一個點限制死了,但是在具體的學生身上,一個時期還是有一個明確點。

  如有人是在小字二組A點上換,又有人是在小字二組F上換,也有人在小字二組升F上換。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在小字二組A上換,聲音過於光亮,於是就將換聲點移到小字二組G上。

  有的人可能換聲點一輩子都不變,有的人可能會變,換得好不好,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嗓子唱著舒不舒服,二是高音好不好聽,帶不帶胸聲。

  為什麼同是男高音,換聲點卻不一樣呢?因為人的聲帶不一樣,有的薄,有的厚,有的長,有的短。就是同樣的聲帶,由於學習時偏向美聲,偏向民族或是偏向原生態,換聲點也是有微差的。所以將其稱為換聲區。

  唱什麼母音才能渡過換聲點呢?以前男高音到了這個點,多由a母音變成u母音,現在也可以這樣訓練。但這個複雜了點,如果由a母音變成ei母音,或者i母音。對一些換聲老大難的學生唱ye母音,聲音自然就進頭腔咽腔了。

  為什麼唱這幾個母音就這麼靈呢?從生理上來講,換聲時舌位要做調整,平舌向前推,舌根鬆,你給學生講,學生很難做到,而且還變得緊張僵硬,可一唱ye母音,學生根本不用想,舌位就是正確的。就這麼簡單。

  換聲的練聲曲有:

  1 3 5 i

  a u ei i

  還有《銀色的月光下》裡的“飛呀飛呀我的馬”,還有《松花江上》的“爹孃啊,爹孃啊”。這些片斷反覆唱就能輕鬆自然地解決混聲的難題。

  
混聲關鍵在換聲區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