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的風格分類有哪些
流行音樂的風格有很多,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愛好風格,歌曲的歌詞、旋律及節奏的不同就產生不同的曲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流行音樂風格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流行音樂的風格
演唱風格
音樂劇是歌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產物。它既反映了當代社會文化生活和哲理性的思索,又是通俗的,具備大眾親和力的流行音樂作品。由於音樂劇包含有歌劇的元素,劇情中包含了具有較大戲劇性衝突的大型唱段***類似歌劇詠歎調***,而且演唱者還需具備一定的表演才能,這種以獨唱為主的唱段是推動劇情情節發展,刻畫人物性格,描寫情景氛圍,說明作品思想的一種聲樂表現形式,因而這種音樂劇的唱段演唱難度較大。音樂劇歌曲的演唱風格和技巧源自美聲唱法,對嗓音的質量和演唱能力要求較高。與劉歡演唱北京奧運會主題曲的沙拉布萊曼早年就是一名歌劇演員,後來主演了韋伯的多部音樂劇,如《歌劇魅影》,《貓》等,她演唱的《回憶》這首《貓》劇裡的歌曲、音域寬廣,能充分發揮和展現歌者的嗓音能力,以求達到輝煌的藝術效果。
在中低聲區她運用了輕微沙啞的氣聲唱法,音區過渡均勻平穩,高音區時採用真假混合聲,音色明亮,氣息支援有力; 整首歌曲的演唱真聲成分多,是流行唱法的演唱風格,但也能從中體會到她那華麗的歌聲和靈活多變的嗓音特點。總之,音樂劇式的演唱風格需要較紮實的基本功和較深的藝術修養。
大眾風格
90年代中期港臺流行歌曲盛播於亞洲各地。在歌壇上陳奕迅、任賢齊、謝霆鋒、蔡依林、梁靜茹、莫文蔚、孫燕姿等逐漸替代了初期的趙傳、周華健、葉倩文等前期耀眼的明星。當然時間並無法磨滅黎明、庾澄慶、李玟、陳慧嫻以及動力火車、達明一派等等無數流行樂壇難以忘懷的聲音,更不可能會忘記張學友、劉德華、羅大佑、齊秦、王菲這樣的歌壇巨星。港臺唱片公司受其社會越來越商業化的影響,為迎合大眾的喜好,基本走的是情歌路線,對於暗戀、單戀、相戀及失戀題材的作品,均被視為一個好題材,歌曲旋律和歌詞較格式化。港臺歌星的演唱音域普遍不寬,音色較暗,演唱風格屬民謠唱法一類,較為平實自然,高聲部的伴唱常用輕柔透明的假聲來演唱,這是民謠類演唱的一個重要特徵。如蔡依林、梁靜茹、任賢齊、謝霆鋒等多屬這種演唱風格的歌手。當然,港臺歌星中也有音色、音域較寬的歌手,如” 信樂團”演唱的”死了都要愛”、張惠妹的”聽海”、李玟演唱的”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等歌曲也展示了其音域寬廣,極具穿透力音色的一面,但這畢竟不是港臺樂壇的主流。此外,港臺流行樂壇緊跟時代潮流培養的新老歌星較穩定地承上啟下,較快地吐故納新,使其在亞洲流行樂壇保持著領先地位。
新世紀以來各大唱片公司不斷挖掘到樂壇中最有潛質的新人,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幫助他們一舉成名。周杰倫、蔡依林、潘瑋柏等等,這些新生代的歌壇小天王的發掘,無疑是最好的佐證。新時期中國內地流行樂壇也不斷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唱片公司對流行音樂的商業化屬性的認識及相應的操作程式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種商業性的手段至2000年後形成一個高潮,特別是湖南衛視從2004年開始舉辦的“超級女聲” “快樂男聲”的歌唱比賽與網路媒體合作,首次嘗試短訊投票,反響空前,第一名所獲短訊投票竟然達300多萬,前三甲所獲短訊投票900多萬。這對於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
網路風格
1994至1997年是網際網路在中國發展的初始階段,到1999年,中國的“網路產業”開始成行成市。雪村的那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應該算較早在網路上發表的流行歌曲,它沒有經過電臺、報刊宣傳,僅僅是通過網路就在全國範圍流行起來。新世紀以來,經過一系列的網路音樂大戰、網路裡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熱愛音樂創作的人和歌手,在這些原創音樂人中有的已經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擁有極高人氣的《老鼠愛大米》踏著紅地毯在2005年春晚舞臺上唱響,成全了網路音樂與傳統音樂的姻緣。這首歌曲還創造了3億次彩鈴下載記錄和兩億元的銷售額。《兩隻蝴蝶》、《豬之歌》也創造了數億元市場收益,這使得傳統音樂人士不得不對網路音樂刮目相看。網路歌手大有逐漸取代傳統明星之勢,龐龍的《兩隻蝴蝶》曾創下單月彩鈴下載量500萬次的記錄,而他的另一首歌曲《你是我的玫瑰花》曾盤踞音樂排行榜銷量冠軍12期,網路歌手鄭源的歌曲下載量就超過1500萬次。楊臣剛、香香、胡楊林等網路歌手迅速走紅,這些歌曲之所以能在網路上興起和流行,是因為其雅俗共賞的特點,演唱難度不大,歌星能唱的歌曲,一般年輕人也能唱,甚至中老年人也能朗朗上口地唱起來。音樂的平民化較強,作品短小簡潔,有感而發,把作者自己對生活,對感情的理解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自然會受到很多深有感觸的網民為之心動和接受。網路流行音樂的基因也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一些專業音樂人士也逐漸加入了這個製作班底,因為在這裡能夠擁有自己很個性的創作舞臺。網路音樂的興起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流行音樂的又一種表現形式,它能讓普通大眾所接受。音樂市場更講究的是音樂的娛樂性風格,這些歌曲就做到了這一點,當然我們更應該追求健康向上,雅俗共賞的音樂作品。
民族風格
民族民間的器樂、舞曲、戲曲等音樂源流,也是流行音樂創作的素材源泉。90年代前期由姚明、閻肅創作的“前門情思大碗茶”,就是民間說唱“京韻大鼓”的基本音調為基礎譜寫的歌曲,在配器上除運用了電聲樂隊外也保留了琵琶、三絃這些傳統樂器。杭天琪在演唱這首歌時不但保留了“京韻大鼓”的唱腔技巧,也在演唱中滲入了流行唱法的演唱音色。而由“ 唐朝樂隊”演唱的“夢迴唐朝”則把京劇中的韻白融入搖滾樂中。田震演唱的“未了情”也有京劇的韻味。90年代後期以來許多歌手演唱了許多加入民族元素的歌曲,如陳紅演唱的“常回家看看”是將東北二人轉和評劇的曲調相融合。騰格爾早期創作的歌曲更是把蒙古族曲藝的數板等特色曲調運用其中。各少數民族的音樂都為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地,為流行音樂的演唱增添了新的色彩。如騰格爾創作演唱了蒙古族風格的“蒙古人”、“天堂”,斯琴格日樂演唱的“新長征”等歌曲;新疆少數民族風格的“樓蘭姑娘”、“快樂老家”,刀郎的“情人”、”2002年第一場雪”等歌曲運用新疆特色樂器和現代配器手法以及原聲態式的吶喊演唱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朝鮮族的阿里郎組合則將朝鮮族音樂與現代感極強的RAP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張惠妹演唱的歌曲“姐妹”又有臺灣高山族民歌的影子。西藏風格的“回到拉薩”、“青藏高原”、“珠穆朗瑪”等等。另外,何訓田和朱哲琴的”阿姐鼓”更是讓世界對中國的流行音樂刮目相看。
流行音樂的簡要概述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照漢語詞語表面去理解,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於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樂,由於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 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雖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這類歌曲不屬於商品歌曲。如《大中國》、《眾人劃漿開大船》、《亞洲雄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好大一棵樹》、《可愛的中華》、《中華美》等。這些歌曲可稱為“優秀通俗歌曲”。
明確了“商品音樂”這一概念,可以解決音樂界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例如“流行音樂能不能進課堂”的問題,事實證明不是一個“不用討論”的問題。而且這個討論永遠不會結束,也永遠不會得到最終結論。原因就是因為“流行音樂”不是一個科學準確的概念。明確了“商品音樂”這一概念後,可以得出結論,“商品音樂” 是決不能進課堂的,而的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優秀通俗歌曲則完全可以進課堂。
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在西方的發展已百年有餘,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和演變,它已經成成了一個複雜的局面。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它以派生出眾多支系,呈現出眾多風格,在各大支系和風格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交織成了一部浩瀚的流行音樂史。因此,要想真正瞭解流行音樂的風格,首先要熟悉它的歷史。
實際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已逐漸發展成了有別於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與現代音樂***modern music***的音樂體系,並非大眾所理解的“流行的音樂”***就像音樂專業中的“現代音樂”並不是指“現代的音樂”一個道理***。同樣具有一定的學術性,以爵士和聲、拉丁音樂節奏、非洲音樂節奏、現代編曲技術為理論依據。主要特徵:調式不限於大小調體系、和聲功能性為主、多元化、即興、不穩定的節奏律動、多為小型曲式、相對自由的曲式結構、音色選用沒有侷限性、除電子音樂外,運用物理樂器時嚴格按照樂器的樂器法、演奏法、發聲原理進行創作等等……與古典音樂均為調性音樂體系。 [2]
華語流行音樂發展至80年代時,多數在香港以張國榮,譚詠麟二人最具代表性,女歌手中則以鄧麗君,鳳飛飛最為著名,到了90年代,香港四大天王繼續引領潮流,也踴躍出一批原創歌手,比方說:羅大佑,李宗盛,他們都為華語樂壇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時間追溯到20世紀末,華語流行音樂開始頹廢,唱片市場銷量慘淡,美籍華人陶喆首先引進R&B,只是原汁原味的把R&B搬運到中國,沒有引起多大反響,21世紀華語樂壇再次踴躍出多批優秀的原創歌手,周杰倫,他是真正把R&B提升到主流高度的人物,也開創了華語流行樂中國風的先河,後來者皆紛紛效仿,周杰倫的出現使華語樂壇得到了真正的革新。
流行音樂的起源
從根本上講, 最開始的流行音樂應該從19世紀美國工業文明的興起說起。那時大批農業人口進人城市, 構成一早期的產業隊伍, 城鎮市民的結構產生變化。來源於市民階層中的新文化代表就是早期的流行音樂。那個時代, 反映懷念故土, 眷念家鄉生活的通俗音樂作品, 正好表達了遠離家園而來到陌生環境求生的人們的心理狀態和純樸的思想感情。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
當時美國的流行音樂多來自於黑人音樂。他們以口傳心授及與異族之間的私人交往, 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音樂形式。不管是靈歌、索爾、節奏布魯斯、搖滾樂, 甚至是爵士樂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由非洲傳來的黑人音樂。特別是由多民族文化彙集而成的爵士音樂, 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 重新整理了聽眾的耳目, 轟動美國, 又很快傳遍世界各國。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 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 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
二戰後又興起了搖滾樂、藍調和鄉村音樂。其中搖滾樂成為主流。搖滾樂同樣源於美國, 是黑人音樂的節奏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反抗為主題且簡單直自的歌詞以及多樣的表演形式、特立獨行的裝扮強烈地吸引著戰後的新一代青年。很多的美國樂隊等都對以後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70年代以後, 音樂風格更加多樣, 走向前衛和極端, 表現在具有即興性、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樂器和效果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