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吹好笛子之氣息控制

  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製作成本較低。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笛子的氣息控制方法一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對於如何吹好笛子,我國曆代民間藝術家和笛子演奏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演奏經驗。如清代乾隆時方秉志先生所作《笛之歡快》中雲:“執笛須要與肩平,姿式口法莫看輕。吐納起落脣中氣,練習勤勞自可精。指離孔面約一黍,過低過高音不清。翻轉七調非難事,只須熟玩指法靈。花舌猛吹均所忌,笛膜適宜即動聽。未曾演奏先讀譜,工尺***樂譜***爛熟板眼明,對於音節要牢記,精、細兩字須貫通。細膩雄渾各有道,不下苦功亦無成。” 這首詩講述的就是演奏好笛子需從演奏姿勢、氣息控制及指法等方面苦下功夫。

  要吹好笛子必須氣***功***、指***法***、舌***頭***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氣息控制 笛子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於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鐘就不錯了。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撥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笛子的氣息控制方法二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於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1、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抬,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援,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2、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裡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3、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於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初學笛子,買什麼調的呢,每個調有什麼區別呢?

  初學笛子,常用F調或G調的,因為這兩種調的笛子較容易吹響,笛子的常用調有CDEFG,五種調的區別為:CDEFG各調笛子從長到短,音從低到高,各調的開孔距離也會不一樣,C調D調E調笛子較長較粗,為曲笛吹起來氣息要求要高一些,F調G調為梆笛,要細一些,短一些,容易吹響,所以建議初學首先F調或G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