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如何選購琵琶的注意事項

  琵琶,以其優美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及豐富的表現力深受眾多民樂愛好者的迷戀與熱愛。當做好了學習的心理準備後,我們接下來需要的就是一把得心應手的琵琶了。而關於如何選琴,對初學者來說的確又是個難題,甚至也始終困惑著許多演奏者乃至琴家。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初學者選購琵琶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根據個人年齡及手掌條件選擇大小合適的琵琶

  少兒在學習琵琶時,應首先考慮個人年齡與手掌條件,是否先以“兒童琵琶”作為入門首選。待日後可完全駕馭成人琵琶後,再考慮更換***因兒童琵琶工藝及選材皆不高,因此無法作為長期演奏使用***。而成人學習琵琶則無需考慮琴的大小,即便初始學琴掌指跨度有限,待日後訓練後皆可自如掌控。

  2.選擇“紅木類”琵琶背板較為適宜

  背板,作為琵琶發音的主要載體,其重要性無需多言。建議初學者應首先考慮選擇“紅木類”木料的琵琶背板,如花梨木、酸枝木等。此類木料木質縝密、發音靈敏,對琴的音質音色優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良好的音質音色有利於學習與演奏的快速進步與不斷提升,也會確保愛好者學琴練琴的長久熱情***若經濟條件允許可選擇專業用琴一步到位***。另外,被稱作“練習琴”系列的琵琶不僅選材粗劣***多為白木、色木、鐵梨木等***,而且工藝沒有保障***因其成本低廉,賣價亦不高,多為學徒工練手之用***。此類琵琶之音質音色較差而不具長久演奏的價值,更有甚者音準存在偏差。對於初學者來說十分有害,存有嚴重的“誤導”、“誤聽”之弊端,所以不建議選購。

  3.如何從外觀形制上判斷制琴工藝的優劣

  琵琶的外觀形制有著標準且規範的模式,單從視覺上講,外形應規整、大氣、精美。琴頭、相軸與琴身間距合理、比例適宜。從細節上看,琴頭是否飽滿;頭花造型是否優美、豐盈;琴軸的螺紋及楞槽是否線條流暢;品、相的表面及兩側是否打磨光滑;山口與扶手的弦距是否同等;面板的拼接是否嚴絲合縫;背板外延高度是否適宜左手扶持等等。這些皆是評斷琵琶制琴工藝優劣的細節所在,若不談音質音色,其外觀形制應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4.利於演奏是樂器的根本價值

  琵琶作為一種樂器,它的價值應該首先基於其演奏價值,即好聽好彈。即便工藝與材料存在差異,但至少演奏出的音質音色應該與其價格成正比***如果一把花梨琵琶的音質音色要好於一把酸枝琵琶,那它的價格也應該高於其,切不可因是何種木材就定義其價值或價格,這點區別於家具***。且優美的音質音色是所有演奏者共同的追求與嚮往,而缺乏對良好音色的心理概念與把握方向卻是當下普遍存在的現象與不爭的事實。筆者曾總結概括好的琵琶音色為一弦清脆明亮、二三四弦沉穩不空,且四根弦之間過渡平衡。至於所謂的“金石之聲”則更多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並無統一標準。另外,外觀形制上的工藝細節也會影響到今後的演奏,如琴軸與軸孔的嵌合是否緊密牢固;琴品的厚薄及高度是否適宜等。因此,是否有“打品”與“跑軸”等問題的存在,一定要引起選購時注意。

  5.正確看待“名廠”與“名家”的琵琶價值

  “名廠”與“名家”的琵琶皆屬“名牌”,因而受到格外的追捧***因此贗品及仿品也魚龍混雜***,價格自然也可想知。但琵琶作為手工藝製品,是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統一的***尤其是工藝與音色***。而“品牌”樂器的生產者亦不是皆出自一人之手,此外還有眾多客觀因素影響與制約著樂器的最終品質。因此對該類琵琶優劣的選擇與評斷也應更多從形制、工藝、手感、音色等方面出發,而對於其的肯定與否定也應本著樂器自身的質素而言***建議看琴說話而不是看圖說話***,不妨先將“品牌”與“名氣”暫時放置不談。

  另外,當選到心儀的琵琶之後,正確的使用與保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新琴初期使用,儘量不要過猛的大力掃拂或大量失控的連續強奏。應更多選擇演奏優美、舒緩的旋律,或者在不同的把位做有意識的區域性訓練,這會有助於樂器的全面開發。在平日不用時,最好選擇琴盒將其放置於穩妥處,避免熱源或潮氣。若長期不準備演奏,最好將絃軸松下,以保護琴軸與扶手。